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重庆强基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2-31 14:21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太尉逸事状
【唐】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①汾阳王: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
(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B.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C.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D.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尉,主管军政的长官。逸事,同轶事,指散逸之事。逸事状,只记逸事,不记死者世系、生卒年及生平事迹。
B.生人,即生民,唐代避李世民讳,“民”作“人”。避讳,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避免君主尊亲的名字,而代以旁字,以表尊重。
C.火伍,《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五人为团。火伍,即队伍。
D.晡食,夕食,古人一日二餐,此指吃第一顿饭。晡,即申时,午后五时至七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段太尉任泾州刺史之职时,主动申请去制止邠州的骚乱,自信能助节度使白孝德平乱安民。孝德很高兴,让他暂代都虞侯一职。
B.段太尉斩杀了郭晞手下十七个暴卒,郭晞军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铠甲准备报仇,段太尉从容来到郭晞军营晓之以理,最终使全军无一不心服口服。
C.大将军焦令谌强掠民田,旱年逼租,农夫就到做泾州营田官的段太尉那里告发他,后被蛮横的焦令谌毒打,段太尉很悲痛,并奋起抗争。
D.淮西寓军帅尹少荣见到焦令谌后大骂他,焦令谌闻言大愧流汗,食不下咽,认为自己再也见不到段公,一天傍晚死掉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5分)
(2)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登北固楼》
黄景仁
振衣直上最高楼,吴楚青苍一望收。
此地山形常北顾,千年江水自东流。
乾坤莽莽鱼龙气,今古愔愔花月愁。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振衣”典出《楚辞·渔父》中的“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首联点题,写诗人整衣登高,饱览胜景,心怀大畅。
B.颔联写山形如同顾望北方,化静为动;“千年”二字写出历史的沧桑感,江水滔滔,古今不绝,与后文的“今古”二字相呼应。
C.颈联“莽莽”同“茫茫”,写天地间鱼龙腾跃,莽撞而富有生气;“今古愔愔花月愁”暗含历史兴亡之叹。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妙用借代、叠词、夸张等手法,对仗较工稳,气势雄浑,富有表现力。
15.有人说,此诗尾联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二者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一贯注重内省法,《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蛟龙舞动于深渊,寡妇哭泣于孤舟的情形,侧面描写箫声的悲凉。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使用借代手法并借鸟鱼欢跃之态描绘春和景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甲】《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乙】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______。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______大有别于世界的其它文明古国。
【丙】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_______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
【丁】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      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今天,无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一方面,若是论及文学及其价值,人们有理由首先关注文学中浸染着的地域性灵魂;另一方面,若是发掘文学中带有的普遍性意义,人们也一定需要借助地域特征去作表达和阐释。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的时代,既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更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蔚为大观  从而 水到渠成  归根结底
B.蔚然成风  因而 水到渠成  追本溯源
C.蔚然成风  从而 顺理成章  归根结底
D.蔚为大观  因而 顺理成章  追本溯源
18.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的时代,这既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更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
B.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C.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既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更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
D.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给“京东大鼓”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5分)
京东大鼓是中国北方京东一带人民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等。表演时一人站立演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1933年,香河艺人于景元在天津仁昌电台播《石兰传》时,称之为“京东大鼓”,“京东大鼓”之名就此通行起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