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C 2.D 3.A 4.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②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分层论证;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纸质工具书最大的优势是比电子工具书更有助于读者准确、高效的获取信息,所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善用纸质工具书:①中小学对学生使用工具书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看待纸质版工具书与数字化工具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善于使用不同介质的工具书。③学生从小养成勤用、善用纸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遇到不懂或不确定的字词时随手查询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练就过硬的语文童子功,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未来工作非常有帮助。 6.B项,“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说法错误。选项理解偏颇,老牛的做法只是其不媚权贵的率性而为,并不存在对后果的预判。 7.D项,“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说法错误。“伏笔手法”错,应为“留白手法”。 8.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①饼总是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吃不到、吃不饱的齐声抱怨;②当朝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对饼赞不绝口并题赠牌匾;③传言老牛要被杀头,人们早早排队买饼,生怕第二天吃不上。 9.①“留一饼”是老牛多年的独特行为习惯孕育形成的饼铺招牌:每天都把最后一个饼留给自己,直至生命结束。②“留一饼”体现了老牛的性格特点:固执、倔强。③“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生意原则:不论贫富贵贱,饼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④“留一饼”蕴含着老牛的做人准则:坚守本心,不卑不亢。 10.C 11.B 12.A 13.(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14.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 【分析】 10. 参考句意来断句: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 抓独立句子来断句:“又精方药”与“其疗疾”都是独立句子,要断开,“精”是精通,“方药”作宾语,“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主语。据以上分析排除AB;“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数种”作“不过”的宾语,据此排除D;另外“心解分剂,不复称量,”心里了解药剂的用量,不用再称量,“不复”作“称量”的状语。 故选C。 11.B项,“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说法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补充:“征辟”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故选B。 12.A项,“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曲解文意。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 故选A。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近”,短时间;“济”,成功、治好; “恒”,经常;“事”,做(治疗)、进行;“延岁月”,延长时间或生命。 (2)“实”,确实;“工”,高明;“县”,同“悬”, 密切相关;“宜”,应该;“含宥”, 包涵宽容。 14.本题考查了分析并归纳整理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通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去归纳整理,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文本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整合。题干为“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本题根据文章前后内容,可以知道曹操杀华佗的原因,简要说明的意思是不仅要有概括的内容,还要结合文本相关词语句子。 曹操杀华佗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因素两类。间接原因是曹操不信任华佗,以为他故意拖拉不根治,以此要挟他,另外他没想到华佗的医术高深莫测,世上少有;直接原因是华佗撒谎屡次召见不返回。具体作答时结合文本“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即可确定答案所给要点即可。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15.D项,“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解读有误,结合诗歌“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张诗的前两句是叙事,不是直抒胸臆。 16.①郑诗把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写川菊花的高洁、清幽,表现了自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②张诗写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像铁骨那样坚硬,支撑花朵不受风雨侵袭而偏斜,表达了自己抗清爱国的坚贞志气。 17.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字词:匪,贻,羁,渊,当,峨,巅。 18.A 19.①原句三个修饰语单独成句,并且后置,有强调作用;②原句句式灵活、活泼自然,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③原句先总写桃花盛开,然后用三个短语分别写桃花的颜色、情状、盛况,符合认知规律,层次感更加明显。 20.①北京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唐突 ②满树的嫩芽又都变成片片绿叶 21.②句句式不一致,“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改为“经营理念先进”;③句语序不当,“经济效益显著”和“管理制度健全”调换位置;⑤句偷换主语,“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应改为“今天我申请的这个职位”;⑧句句式杂糅,“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改为“我觉得自己具备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 22.要实现健康中国,需把预防为主的理念落到实处,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每个人都要进行日常的个人健康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