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盐城市一中、射阳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2-24 08:28
参考答案
1.C
2.D
3.C
4.首先,提出以差序格局描述或概括乡土中国社会格局很难成立的观点;接着,从不同方面论证差序化的普遍性、必要性和先天性;最后,总结全文。
5.①在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
②“差序格局”不仅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长、建构和维系理解得不准确,而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缺乏现实感、敏锐性、弹性和适用性。
③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先天性,注定了这种格局并不会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
 
6.C项,“不描写战争的残酷场面、抗日英雄以及英雄事迹”错,作者只是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场面,文中的指导员、通讯员和青年妇女都是抗日英雄。
7.①踏实、放心,爷爷看到孙女二梅安全回来,提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②乐观、充满信心,在老人眼里,千变万化的云彩变成了抗敌卫国的虎豹、飞马和雄鹰。
8.①交代了二梅的身世,使二梅的形象更加完整。②揭示了二梅等青年妇女积极参与抗战的原因,与上文二梅的表现相呼应。③二梅这样一个没有娘的孩子在新的环境下成为一名支援抗战、积极参与抗战活动的巾帼英雄,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9.B
10.D
11.D
12.(1)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是不符合武德的,还不如放弃他们,用这个来树立我们的恩德。
(2)神游赤壁旧战场,应该笑自己太多情,早早生出一头白发。人生如梦,还是倾洒一杯,去祭拜这永恒的江月吧。
13.①为官正直、直言进谏;②恪尽职守、战功卓著;③崇尚仁德。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依据语法结构,“水泉峡口”做“出”的状语,省略了介词“于”,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D两项;“八百四十有奇”中,“有奇”表示约数,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项。
句意: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出水泉峡口,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级。率领部队向东前进。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D项,“丁内外艰就是遭遇内忧外患,情势危急”分析错误,“丁内外艰”指遭遇父母去世。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D项,“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可知,梅之焕不是写信告诉钱谦益,而是上书给朝廷,保护了钱谦益。
1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
(1)“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为无任何标志的两个判断句;因,介词,用;以,连词,来;为德:树立我们的恩德。
(2)故,旧的,原来的;尊,通“樽”,酒杯;酹: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13.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某个问题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依据原文“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可知,他为官正直、直言进谏,不畏权贵;依据原文“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可知,他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依据原文“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可知,他战功卓著;依据原文“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可知,他认为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是不符合武德的,还不如放弃他们,用这个来树立我们的恩德。可见他崇尚仁德。
译文: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时成为生员。御史到部中检阅武备,梅之焕骑着马冲进教场。御史发火了,命令他跟材官比试射箭。梅之焕九发九中,长揖上马扬长而去。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七年之后,授予吏科给事中的官职。东厂太监李浚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弹劾他的罪行。不久上疏说:“当今国家,百姓贫穷,国库匮乏,强盗横行,军队疲惫。言官不谈论国家大事,却争论朝堂势力,官员们放弃本职工作,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国家的事情全部被虚假的文辞所束缚了。有人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不是说他多事,就是格外苛求他。改革没有成功而诽谤却随之而来,正义得不到伸张却积了很多怨气。豪杰灰心,庸人得势,国家的事情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当时朝中大臣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梅之焕洁身自好,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天启元年(1621),梅之焕在通政参议的职务上被下诏任命为太常少卿,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父母去世,在家守丧。正在这个时候,魏忠贤、客氏扰乱朝政,应山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邪恶。魏忠贤恨死了他,将杨涟打死了。自此之后更加有恃无恐地诛杀好人。说杨涟被逮捕时,路过麻城,杨涟是有罪的人,梅之焕跟他盘桓数日,痛哭流泪,应当削去梅之焕的官籍,实际上杨涟并没有路过麻城。不久,逆党梁克顺诬告他窝藏赃款,下诏追究他的赃款。庄烈帝即位,免于追究,恢复官职起用他任甘肃巡抚。大败河套地区的强盗,斩首七百多级,活捉三名部落酋长,招降六百多人。第二年春天,敌人又一次大规模地侵入内地,大黄山一带感染了天花传染病。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是不符合武德的,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于是没有进攻。过了一个月,群寇望着边城哭着离去了。冬天,京师戒严,有诏让他去保卫京师。将要出发,西部敌人乘空虚进犯河西。梅之焕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面,在归路上迎击敌人,大部队出水泉峡口,二战二胜,斩首八百四十多级。率领部队向东前进。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师,已经迟到了。有诏书让梅之焕上朝。第二天又下诏让梅之焕停职等候调查,这时温体仁已掌握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上书给朝廷,最终保护了他。到这时,温体仁记起前仇,于是给梅之焕处分。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有武将的才干,善于射箭,被废职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展现。他所在县里的深山里有很多强盗。梅之焕没事,常率领健壮的勇士协助当地官员捉拿,没有能逃脱的。在这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逃跑的士兵害怕被捕杀,往往逃至山谷中当强盗,强盗的势力更加嚣张了。到这时,数万名强盗来攻打麻城,看到梅之焕的军事部署,就引兵离开了。皇帝追叙甘肃前后的功劳,恢复了梅之焕的官职,荫封他的一个儿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召用他。第二年病死。
 
14.C项,“尾联以文翁来反衬李使君”错误。尾联意思是“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可见使用的手法并非反衬,而是以文翁类比李使君,希望李像文翁那样优秀。
15.运用了想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夸张的手法来写景。
①想象:作者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而是想象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
②夸张:“万壑”“千山”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③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动静结合),写出梓州气象阔大的自然风光。
 
16.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17.B
18.D
19.B
【解析】
【分析】
17.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
第一处,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原句修饰“地进行”,作状语,但“方兴未艾”不能作状语。应选“如火如荼”。
第二处,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褒贬误用。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这两个词强调“来”,文意应该强调“去”。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原句强调“人们”对“旅游胜地”的态度。应选“心驰神往”。
第三处,别开生面:指新的面貌。后比喻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原句陈述的是“乡土工艺品”,强调“精巧的心思”。应选“匠心独运”。
 第四处,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最后一空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不用“沧海桑田”,其余两个均可。
故选B。
18.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
A项,“成为人们的一种情结”与后面的 “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衔接不连贯;
B项,“成为一种时尚文化”的主语本应是“乡土文化”,此处主语却是“我国各地”。
C项,“成为一种情结”和“作为一种时尚文化”就语义来讲,语序应该调换一下,先是“时尚文化”,再是“情结”;
故选D。
19.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例句,搭配不当,“保持……文化”,“传承……特色”不搭;重复赘余,“一致”和“共识”要一个。
A项,搭配不当,“保持……文化”,“传承……特色”不搭。
C项,重复赘余,“一致”和“共识”要一个。
D项,搭配不当,“保持……文化”,“传承……特色”不搭;重复赘余,“一致”和“共识”要一个;“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语序不当,应调换一下。
故选B。
20.B项,“存:留存”解释错误,应改成“问候”。句意: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故选B。
21.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    但其中就有典故    才能领略到诗句的更深沉的意蕴   
 
22.中国疫苗集体亮相  外媒态度复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