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11月)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倍速追剧、片段式追剧、解说式追剧……当代年轻人追剧形式层出不穷,但都离不开一个字“快”。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在许多年轻人心中,“没有倍速播放的电视剧都不想看”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常见。随便点开一部电视剧,短则三四十集,长则七八十集,有时,无关紧要的事都能演上几十分钟。在这样的情况下,“倍速播放”就成了急性子观众的“看剧神器”。 如今,打开各大视频软件,都能发现有“倍速播放”这个功能,除了正常的1. 0倍速外,慢的有0.5、0.75倍速,快的有1. 25、1.5、2.0倍速,甚至还能根据个人喜好,只看剧中某位演员表演部分,充分满足不同人的看剧需求。 邹婷是一位电视剧爱好者,平常最大的兴趣就是下班后看看电视,因为电视上没有倍速播放功能,她现在已经习惯在视频APP上追剧,为此,还开了几个视频网站的会员。谈及喜欢用1.5倍速追剧的原因,邹婷表示,现在的电视剧又长又拖沓,倍速追剧既不影响剧情,看得也很过瘾。 随着抖音、微博、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当代年轻人的追剧方式多了一种新的形式一片段式追剧。 说起前不久的热播剧《三十而已》,市民邱玉红侃侃而谈,听上去她像是这部剧的忠实粉丝,实际上她只是在抖音和微博上看完了“名场面”而已。 邱玉红告诉记者,刚开始她只是想等电视剧播完后一次性看完,结果《三十而已》频上热搜,自己还没开始看,便了解了大概剧情。 现如今,只要打开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关于热播电视剧的精彩片段随处可见,还有电视剧的官方账号每天都会推送关键剧情片段。“现在看个电视剧省时又省力,每天晚上回来刷刷微博就能掌握剧情走向,没看剧都能和网友一起吐槽。”邱玉红调侃说。 对于这样的追剧方式,邱玉红也是欣然接受。她表示,平常工作很忙,看一些关键片段,就了解了大致剧情,既满足了精神需求,也节约了时间。 10分钟看完一部电视剧,这在以前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放在现在却轻而易举。 作为视频网站资深用户,95后张女士关注了一大批视频解说博主的账号。张女士称,她最近喜欢通过视频解说来重温一些小时候的老剧,花上十几分钟便能找回童年记忆。 这些视频博主会花时间将一部电视剧看完,然后将其中的关键剧情浓缩至十几分钟,用搞笑、悬疑等方式,将大致剧情展现给观众,看完视频解说就相当于看完了整部剧。例如B站UP主“虫哥说电影”,他的B站粉丝量已经有150万左右,视频以解说电影和电视剧为主,时间都控制在十余分钟,其精彩的解说吸引了不少用户观看。 张女士称,这些解说还能帮助观众排雷捞剧。“有时候我对某部电视剧感兴趣,但看见很多视频博主吐槽这是雷剧后,便打消了追剧的念头。”她说。 (摘编自《快餐时代,年轻人这样追剧》) 材料二: 碎片化追剧的兴起,一方面是部分观众对剧目本身有一探究竟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电视剧市场日益激烈的营销竞争不无关系。一些播出平台为了争夺热门剧集的观众,在社交平台和电视上进行“预告片比赛”,不断加长预告片长度,甚至不惜放出关键情节片段,使得蹲守微博和电视预告的观众得以超前观看,抢先过瘾。此外;还有剧方和播出平台通过线上话题营销来吸引观众,将剧中桥段转化为社会话题引发全民讨论,从而为剧集增加曝光量。 对于观众而言,如此碎片化追剧的确省事,它似乎可以策马扬鞭疾步行,“一日看尽长安花”,不必令观剧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地忽上忽下,能精准锁定剧中“爽点”、迎合自身“痛点”,心随所愿地追随、跳跃至全剧终点。而有了这些功课打底,再与周围朋友、同事聊天时,围绕相关话题也就有了侃侃而谈的资本,不至于扮演插不上嘴的尴尬“局外人”角色。 如此追剧直奔目标,聪明确实聪明,高效也实在高效,只是,它就真的好吗?恐怕未必!人们做的很多事情,有些的确讲求结果,可偏偏观赏影视作品这件事,享受的恰恰在于过程。 面对一部心仪的作品,只有令自己沉浸进去,一集接一集地细细品味,任由自己的一颗心随着剧情进展起起落落,才能领略艺术魅力,接受文化的滋养。相反,总是习惯于以碎片化方式追剧,解开的虽是剧中谜团,然而,失去的却是一种耐心,是原本应有的一颗外察、内省的敏感之心。 还要看到,观众之需催生了碎片化追剧,碎片化追剧又进一步冲击着电视剧生产本身。当微博、抖音短视频追剧从辅助手段成为风潮,甚至转变为主要观看方式,电视剧市场跟着变得越来越浮躁。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为了博眼球、追话题,一些电视剧创作者刻意写出迎合观众趣味、便于碎片化传播的情节,而这些情节之间衔接薄弱,人物心理活动被忽略,缺少铺垫的剧情走向逻辑混乱的窠臼。本来,影视作品是讲故事的艺术,无限放大局部剧情,结果使得完整的故事被扭曲、细节被模糊、文学性被瓦解,艺术性从而被消磨殆尽。 (摘编自《碎片化追剧解了谜团伤了艺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年轻人追剧越来越依赖倍速播放这个“看剧神器”。在倍速播放中,三四十集电视剧在几十分钟内就能看完。 B.各大视频软件都有根据个人喜好“倍速播放”的功能,只看剧中某位演员表演部分,充分满足不同人的看剧需求。 C.电视剧又长文拖沓,倍速追剧既不影响剧情,看得也过瘾。电视没有倍速播放功能,部分观众已习惯在视频APP上追剧。 D.短视频平台完全兴起之后,电视剧“名场面”在抖音和微博上随处可见,片段式追剧成为当代年轻人追剧的新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以B站UP主“虫哥说电影”为例,介绍了解说式追剧的特点、优势以及影响力。 B.解说式追剧虽能够帮助观众排雷捞剧,但有时视频博主的解读也会让观众放弃原本感兴趣的作品。 C.碎片化追剧能让人短时间内精准锁定关键剧情,获得与朋友、同事围绕相关话题侃侃而谈的资本。 D.电视剧市场越来越浮躁的同时,微博、抖音短视频追剧从辅助手段成为风潮,甚至成为主要观看方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解说式追剧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关键剧情浓缩至十几分钟。 B.以解说电影和电视剧为主。 C.将剧中桥段转化为社会话题。 D.用搞笑、悬疑等方式。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述碎片化追剧兴起的原因。(4分) 5.碎片化追剧带来的弊端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塔的胡杨 蒋应红 地处西北金塔县的胡杨林,已经成为国家级景区,一任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自由地走、尽情地看。 一叶知秋,深秋的胡杨林层林尽染,沐浴着秋日的暖阳,漫步其间,踩着软软的细沙,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走、天马行空地想,也可以且歌且舞且开怀,无拘无束无挂碍。感受那一片片金黄的树叶优雅地在风中蹁跹,然后落到你的身上,旋即又翻转着扑向大地。细风摇曳着胡杨林,金黄的树叶纷纷扬扬,漫天的“花雨”缤纷炫目,给大地铺上金色的地毯。落叶的沙沙声与流沙的飒飒声交汇,这片林子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庆祝秋天的来临。 万木萧萧,黄叶飘飘,这或许是胡杨对节气的期许、对大地的礼赞、对生命的致敬。正是由于这份执着、热情、感怀,我宁可相信草木是有情的。 风动,树动,还是心动? 沙黄,叶黄,还是梦黄? 有人说,额济纳的胡杨林是大家闺秀,金塔的胡杨林是小家碧玉。在林子深处,有一泓充满诗意的浅水叫金波湖,它是大地的眼睛,宁静、纯洁,环湖岸上生长的芦苇是睫毛一样的镶边。在玻璃似的湖面上映着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洁白的云团,四周的胡杨也将布满沧桑的身躯轻轻地躺在上面。湖面皱起圈圈涟漪,那是相亲相近的水鸟在嬉戏,它们才是胡杨林真正的主人。轻灵的羽翼飞渡天光,在湖影中滑翔。 人在画中走,金塔的胡杨林因这泓水而灵秀。这份淡妆的妩媚让人心醉神迷。 徜徉在金塔的胡杨林中,我的心时时被那一株株顽强的生命所震颤。它们像饱经沧桑的老人,精神矍铄,从容淡定。树干早已枯黑,虬枝缠绕,因为风吹日晒而皴裂的口子遍布全身。 你可以想见,多少个日日夜夜,任凭劲风怒吼、黄沙蔽空,它们依然迎风而立,一副岿然不动的神态。它们的根系在大地的深处漫展,枝杈傲然直指苍穹,哪怕黄沙淹没躯干,也怀有昂首挺立、临危不惧的英雄气魄。是的,莽莽黄沙可以毁灭一座楼兰古城,但却不能摧垮一个倔强的生命。铮铮铁骨,朗朗硬气,纵然倒下,也是千年不朽。因此,胡杨也被世人誉为“沙漠中的英雄树”“最美丽的树”。 据说,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6000多万年前就生存在地球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从海边出发,拥拥挤挤,浩浩荡荡,穿山越岭,跨河渡江,逶迤前行,足迹遍布西亚、中国西部。在新疆库车、甘肃敦煌等地,人们都曾发现胡杨木化石。这些死亡之海中的生命之魂,在东进的征途中没有停歇前进的步伐,向东、向东,一路向东,哪怕干渴而死,也要直挺挺地站在天地间充当沙漠行人的导航灯塔。 居住在大戈壁的人都知道,有胡杨的地方,就有水源,就有生的希望。广袤的戈壁滩上,你会发现胡杨丛生的地方就有村庄。村庄和胡杨往往相伴而生,相依而存。居住在河西走廊上的老人们都有这样的记忆:那时候人们乱砍滥伐,胡杨大片大片减少,人们饱受风沙之罪,尤其是冬春季节,刮上一夜风,早晨起来,大门就被半人高的黄沙堵死了。 胡杨既是村庄的守护神,也是村庄的生命源。 耐干早,耐盐碱,抗风沙,每一棵正在生长或者已经死去的胡杨都无愧于“沙漠的脊梁”的称号。在景区的腹地,豁牙的烽火台旁,我看见雌雄异株的两棵胡杨,佝偻着身躯,相互搀扶着,蹒跚走向村庄,走向抗沙的前线。 胡杨的存在,给我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西部梦,因为那里是成就英雄的地方。在通往西部的路上,即便是平沙漫漫,关山万里,也挡不住络绎不绝的文人才士前赴后继的步伐:高适、岑参、王之涣、陶翰...他们怀着朝圣般的虔诚,像随军记者,哪怕筚路蓝缕,困难重重,冒着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用苍秀之笔,去描绘塞外边关的苍凉、雄奇、悲壮、瑰丽,在疾风、斗石、黄沙、飞雪、孤城的意象中,丰富了诗歌表现的空间,他们发自内心的慷慨悲壮也会永远在文学的长河中激荡。 我敬畏每一株胡杨,它们是生物学上的植物化石,也是活的兵马俑,一排排矗立在风头沙浪中的胡杨,俨然严阵以待的卫士,凝视它们,仰望它们,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是眉宇间透着刚强、勇敢、坚定的将军:卫青、霍去病、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左宗棠....他们平乱西域、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与胡杨扎根边陲、挡风拒沙的矢志不移一脉相承。 如果说,将士们的挥毫写意绘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轮廓,那么,胡杨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像。这图像印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头上,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塔的胡杨林不畏生存环境的恶劣,多少年来冒狂风,迎黄沙,顶天立地,彰显英雄本色,获得极高赞誊。 B.文章由游览金塔的胡杨林为情感触发点去礼赞胡杨,赞美历史上那些平乱西域、保家卫国的英雄,主旨深刻。 C.文章用大量笔墨描写中国古代众多文人士子的西部梦,表现塞外边关的独特魅力,饱含热情地讴歌胡杨精神。 D.村庄与胡杨相伴而生,相依而存,文章重在通过阐述村庄与胡杨间的关系,表达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段介绍了本文描写的对象,“一任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自由地走、尽情地看”一句奠定了文章的抒情基调。 B.本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从外在到精神极力赞美胡杨,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C.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如文中画横线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了两棵胡杨彼此相依守护家园的生动情态。 D.文章将胡杨的形象与将军的群像对比映衬,使胡杨的形象更加高大、威武,更加深了作者对胡杨由衷的敬意。 8.请简要赏析本文第六段的艺术特色。(4 分) 9.作者说“我敬畏每一株胡杨”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