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2-01 09:53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而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夫事有起奸,势有召祸。老聃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语曰:‘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智禁于微,次也。”
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人[1]问其名,曰:“卫侯辟疆。”周行人还之,曰:“启疆、辟疆,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卫侯更其名曰“煅”,然后受之。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
古者周礼,天子葬用隧,诸侯悬下。周襄王出逃伯斗,晋文公率师诛贼,定周国之乱,复襄王之位。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请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礼,天子之乐宫悬[2],诸侯之乐轩悬,大夫直悬,士有琴瑟。叔孙于奚者,卫之大夫也。轩悬者,卫君之乐体也。繁缨者,君之驾饰也。齐人攻卫,叔孙于奚率师逆之,大败齐师。卫于是赏以温。叔孙于奚辞温而请轩悬,繁缨以朝,卫君许之。孔子闻之,曰:“惜乎!不如多与之邑。夫乐者,所以载国,国者,所以载君。彼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国亡而君从之。惜乎!不如多与之邑。”
宓子治亶父[3]。于是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负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资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熟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乱谋也远。故邪不前达。
(取材于贾谊《新书·审微》)
[1]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2](宫、轩、直)悬:钟磬等乐器挂在架子上的形制。四面挂,如宫室,称“宫悬”;去其南面,挂三面,称“轩悬”;挂两面为“判悬”;挂一面为“直悬”。[3]亶父:地名。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子民者谨焉                      谨:小心
B.余请益之                            益:增加
C.于是齐人攻鲁,道亶父                道:取道
D.麦毕资乎齐寇                        毕:完成
11.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               以:认为
B.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                 以:把
C.以地为少                             以:因为
D.繁缨以朝                             以:表修饰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小小的火苗不扑灭,到了熊熊烈火时就没办法了;萌芽时不砍除,等到长成后再砍伐将会折断斧柄
B.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
因此善于恪守上下名分的人,即使是空名也不允许超越规定
C.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
周国虽然微小,未来或许是可以替代的
D.民人出,自刈负郭者归
百姓出城,自行把城郭附近的麦子收割回来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视事情的开端,忽视事物细节,会渐渐地形成大错。
B.登高则自然望远,临渊就向下看,这是人的天性使然。
C.起初卫侯僭越天子名号,因此周行人拒绝了他的朝见。
D.孔子认为如果礼乐崩坏就会导致国家灭亡、国君身死。
1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乱谋也远。
15.第六段中季孙对宓子的态度先愤怒后惭愧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请分条作答。
 
 
三、名著阅读
1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先进》)
  根据记载,温厚的孔子也有发怒的时候。请结合上面三章《论语》, 分别分析孔子发怒的具体原因,以及“孔子之怒”中所体现出的思想。
17.《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评价贾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评价王熙凤是“都知爱慕此生才”。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概括其理家之才的两个特点,并请结合原著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1]
苏轼
其一
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
惨澹云水昏,晶荧沙砾碎。
弋人[2]怅何慕,一举渺江海。
其二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3]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注释:[1]这两首诗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之后,题咏的是同一幅野雁图。[2]弋(yì)人:猎鸟人。[3] 苕霅(tiáo zhà):水名,在今浙江境内。
1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此画抓住了野雁欲飞未飞的瞬间,从静止中画出动来,再现出野雁的精神状态。
B.第一首“北风”以下四句,描写了苕霅冬日黄昏的风光,渲染出悲壮的气氛,也衬托了野雁的形象。
C.第二首三、四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徐行”“俯仰"写野雁的动作,“意自得”“若有节”写野雁的神情。
D.第二首五、六句,诗人吐露了仕途遭受打击后的不平心绪,同时寄寓着不甘与小人为伍的磊落情怀。
1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下列诗句没有体现画面外意趣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B.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C.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 徐渭《题风鸢图》)
D.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蔡肇《题李世南画扇》)
20.这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21.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语句
(1)诗词描写景物,精彩纷呈,几行字便能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州大地的秋日美景跃然纸上。对于听觉的描写往往借助想象,拓展丰富的审美意境。《琵琶行》中,琵琶声渐趋细弱,乃至于无,此刻乐音疾起,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人顿感惊心动魄。诗人营造诗歌意境的高超水平,真是叹为观止。
(2)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的“忠”,意为“尽心”。比如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的“忠”,是做到“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这是鲁能与齐一战的凭借。后世的“忠”多指臣子对君主的效忠。《蜀相》中,写诸葛亮从出山到辅佐刘氏父子建立蜀国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对诸葛亮之“忠”的称赞。
 
六、语言表达
    近日,德国科学家在人马座中发现了一颗运行速度奇快的毫秒脉冲星,其环绕轨道一周所需时间仅为93分钟。            ,             ,            。            ,约是地球和月球距离的1.4倍,它们是人们已知距离目前最近的双星系统。
22.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颗脉冲星与伴星距离约为52万公里
②但质量却是木星的8倍多
③伴星直径约为木星的60%
④它处在一个双星系统中
A.①②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
23.文中画线的句子语序不当,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
 
 
七、小作文
24.一部好的作品,结尾往往给读者留有极大思考和启迪的空间。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或者《呐喊》中任选一篇,对结尾做简要点评。要求:简述结尾内容,150字左右。
25.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了一个单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26.请以“秋天的色彩”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150字左右。
 
八、命题作文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盲区指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地方,也指认识不到或被忽略的方面。盲区无处不在,对个人、行业乃至国家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1)材料中“盲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论盲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盲区”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