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暢。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忏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惽俗。而驱驰嶮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B.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C.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D. 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康;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州长官的别称。 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蕃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 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为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 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理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担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 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权、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4分) (2)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4分) 14.陈春“终取灭亡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9分)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任。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唾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落下来的花瓣。 16.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黑格尔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佐证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 (2) 《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脑设法去“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于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此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风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尝这“秋”,这古都的秋味。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20.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本画册,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无人机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②随着传感器、通信、 航空运力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渗透,近年来,中国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无人机应用场最不断拓展加深。③根据相关研究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500亿元。④而随着无人机在疫情防控中“大展身手”, 也令这一行业吸引了更多资本与人才的关注, 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⑤需要看到,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对相关产业来说,把控住机遇、摸清楚规律,才有可能推动行业螺旋式上升。⑥除了无人机之外,无人驾驶技术也在疫情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内人士表示,“无接触配送”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55字。(5分)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称,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的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迹,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这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台。新发现9处烽燧遗址,激活了人们对于阿拉善中部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对于理解当地雅布赖手印岩画、曼德拉山岩画,以及近期在该区域发现的多处人面像岩画,青铜器时代早期聚落遺址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学校将举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 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色,被带到了全国“两会”, 倍受社会瞩目。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张晓,出生于中医世家, 早已立下从医志向,为考上最好的医科大学, 他全身心投入学习, 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列。 作为高三学生,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合适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请给学校高三学生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的一位同学,表达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