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東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 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 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 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分)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间烟火 鸟 语 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 三十六年前,老杨还是小杨时就摆过几次地摊。那时叫“跳蚤市场”,逢周日开设。偌大的田径场,卖吃的少,多设在看台墙根下,卖货的多,都聚在足球场土地上,那年月谁也没见过“绿茵场”长得啥模样。卖吃的多是炸油饼、馒头、粉浆面条等果腹之食,当年还没有份饭出售,因没有一次性餐具产品,苍蝇嗡嗡,大蒲扇哗哗。卖货的也多是针头线脑,旧衣物,肥皂牙刷,手绢,布鞋、胶鞋、塑料鞋等日常生活用品,电器物品是见不到的,缸盆都是搪瓷的。一张席,一块破油布,地上铺开,一个砖头敲成四块,压住四角防风便是一个标准摊位,行列还算齐整,乌瞰倒像大型团体操图案。 小杨摆的是书摊,其实也不能算是书摊,书是舍不得卖的,小杨卖的是刊物,刊物也不是新刊物,都是小杨从牙缝挤钱买的、页面翻起角的旧文学刊物。 卖旧刊物是为贴补买新书新刊物的钱,能省一角几分的也是省。一个退伍兵,三级工,34元的死工资,交母亲30元,攒着等将来娶媳妇用,手里每月只有4元的零花钱,一个5角的烧饼夹牛肉都吃不起,喝的是军用水壶装的烧开水,喝光了就再去灌上一壶自来水。一套两个兜“的确良”军装,斜挎军用书包,一顶麦秸编织的草帽是标配,书包里倒是装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摆摊看书两不误。 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考个电大还是有戏的。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类吆喝声是不会有人喊的,小杨更不喊,他只理头看书,时不时拿个树棍在土地上写点什么,再用脚抹掉,再划拉,再抹掉。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好字!一阵清香风吹来一声莺鸣赞语。 小杨从藏在一双白色塑料凉鞋里的秀脚往上看,一袭白底蓝碎花连衣裙摇曳生姿,小蛮腰两把可掐,一字型美人骨上一抹鹅颈托着一张秀美恬静的鹅蛋脸,淡淡柳眉下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墨染长发如瀑。 这个妹妹我见过。小杨心里突突。 俩人从“云想衣裳花想容”到“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聊得风生水起。常谈不烦,久处不厌,只因书摊边多看了你几眼。 后来的后来,皆是凡人俗事,无非是转干,提职称,有房有车有孩子,有饭局,有老板椅坐。平平淡淡,淡淡轻轻。 一场新冠疫情,打破了许多成功学讲座听多了、鸡汤文看多了、立志求功名、坐井说天阔的人的梦想。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酒肉穿肠过,老杨一拍桌,对一群愁眉苦脸的狐朋狗友小老板们说:“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 卖啥?去哪里卖?一小兄弟醉眼迷离地问。 卖存货,去库存,哪里让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你们手里都有啥货? 我有三十万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我有六十万的白酒。 …… 我出车。我出人。 …… 全部按进价卖,卖不动再打折卖,盘活存量,有了现金流就能活下去,挺过去就是赢家。 中央商务区灯火辉煌,停车场热闹非凡。有车载音响发出的当红网络歌曲,没有一般地摊劣质喇叭的吵杂声。游人也少有嘴上撸串串、唧唧喳喳的,均悠闲自得。 楚河汉界。主车道西侧,一色的车后盖打开,车原价不超五十万,货品大众化;东侧全是车价百万左右豪车,车盖上摆放的都是奢饰品。西侧车主年龄参差不齐,东侧俊男靓女衣着光鲜。 “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人家是体验生活,咱们是为了活着;人家有诗和远方,咱们是眼前的苟且。”与老杨搭伙卖货的“二货”酸溜溜地诌上了“鸡汤”。 切!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老杨目光炯炯,坚定地说。 二货:“诺,嫂子来了。” 顺着“二货”手指的方向,老杨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身影出现在五彩斑斓的世界。她身后那座形似玉米棒的标志性建筑跳闪出一行大字:地摊经济,人间烟火!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十六年前,摊位上多是针头线脑、旧衣物、搪瓷缸盆,现在有了奢侈品,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体现了时代的发展。 B.小杨作为一个退伍兵、三级工,工作之余通过摆摊卖书和自学,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他的上进心使他小有成就。 C.“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一句,写出了老杨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不怨天尤人,能主动寻找出路的积极态度。 D.“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表现了“二货”的不平衡心理,“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则写出了老杨的牢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注重场面描写,对三十六年前与现在的摆摊场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使小说跨越不同时代,富有厚重感。 B.小说中“去哪里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等对话简短有力,说明老杨虽生活很不如意,却能乐观面对。 C.小说善于运用衬托手法,用小老板们面对经济不景气的苦恼和“二货”的态度,衬托主要人物老杨的形象。 D.小说以“人间烟火”为题,紧扣时代命题,意在表达唯有实实在在打拼才能成为人生赢家的主题。 8.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选取两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9.小说是怎样讲述老杨故事的?请简要分析。(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