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最后进行辨析。A项或然变必然,“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错,将“可能”说成“必然”,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B项缩小范围,“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根据上文,可知“它”所指的不仅是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还包括甲骨文、春秋盟书以及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等。C项缩小范围,“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可知殷墟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甲骨文字和金文。故选D。 2. C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其次细读题干及选项,回归原文;最后分析选项各句子间的关系,并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分析。C项弄错时间,“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错,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四段,原文为“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那时候”指的是“殷墟时期”,所以“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的时期是“商代”,而不是“夏代”。故选C。 3.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次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区域,最后将各个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分析。D项答非所问,相关信息在材料二,根据原文内容,“汉字发展规律”指汉字形体具有简化、规范化和形声化的趋势,A项直接与汉字简化有关,B项和C项都与汉字规范化相关,而D项“武则天造一个‘曌’字”仅是因一己之私,显然与汉字发展规律的三个特点都不相关。故选D。 4.①可以解释古代汉字;②为研究汉字构形特征、探究汉字字源提供了理论依据;③《说文解字》开汉字研究之风,成为中国文字学的发轫之作;④促使汉字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评分标准】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原文中寻找相关区域,将有效信息加以分类,最后概括要点,形成答案。此题要求考生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材料中与《说文解字》有关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二段,有两个长句,第一句表面上是解释《说文解字》这本书的,其实也暗示了它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字典,就可以解释字词;其次是一本文字学著作,也就可以给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第二句直接写《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字学的作用,考生稍加概括即可。材料二有两处提到了《说文解字》,各有一句话,第一句是“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关键信息在此句的前一句“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上,考生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句的话,就可能作答不全;第二句与作用无关。考生对三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 5.①首先解说仓颉的影响,以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引出对古汉字的整理与研究;②接着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并分析这些古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③最后指出各个时期的汉字资料情况,以及汉字的真正成熟时期。【评分标准】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每一段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最后归纳要点,整理答案。材料一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仓颉对后世的影响,第二段由仓颉引出整理汉字的有关情况,第三段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土的文献资料及其影响,第四段分析中原地区的古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第五段先说汉字发展的大概脉络,再由《梦溪笔谈》指明汉字的成熟时期。第一段引出第二段,二者理当分作一层;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指明中原地区文字与汉字的渊源关系,此两段为一层;第五段为一层。对此加以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了。 6.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句式、手法、语境、语句的言外之意等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通读文本,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找到选项所涉及的语句,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理解、辨识各个选项的相关内容,并做出判断。B项曲解文意,“概写自己观览到的大观楼的美景”错,据原文“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可知是“仿佛”,而不是真正“观览到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非“眼前之景”。故选B。 7.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了解文本所运用的技法,然后找出各个选项与文本相对应的信息,将选项内容带入文本进行比对分析,辨别正误,作出判断。B项强加因果,“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错,略写岳阳楼并不是因为岳阳楼的名声大,据原文“回首仰望岳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可知作者觉得岳阳楼和大观楼“大同小异”,加上写作意图不在于凸显岳阳楼,自然就略写了。故选B。 8. ①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是根据作者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②后部分则先写岳阳楼后写大观楼,既交代了作者“更慕”岳阳楼的原因,也是为凸显岳阳楼的精神与气质,暗示文章主旨。(题干没有涉及阿房宫)【评分标准】一点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旨意,然后分析文章结构如此安排的意图,答案也就有了。当然,也要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语句,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就暗示了岳阳楼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又如“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质”,而《岳阳楼记》赋予岳阳楼特别的“精神与气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可见,文章前部分是行程的真实体现,后部分则是作者情感抒发的必然,也是文章写作目的的需要。可据此拟写答案。 9. 第一问:文章前部分以记叙为主,写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后部分以议论为主,阐述岳阳楼和大观楼的精神,并指出名楼必须有内涵。 第二问:①记叙为议论服务,是议论的基础,记叙大观楼和岳阳楼是为分析名楼的精神服务的;②议论是记叙的升华,是记叙的目的,描写大观楼和岳阳楼,意在阐明名楼应具有精神与风骨;③记叙和议论相互依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答一点2分,答两点3分,答三点4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把握题干要求,然后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最后概括、整理,就可以形成答案了。此题干有两问,一是指出文章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二是要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指明记叙和议论时不能细化,只能整体把握。此外,分析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时,既要明白二者在散文、小说中的关系,还得依据文章的写作目的而定。 10. 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得掌握一些文言文断句的常识,例如句首发语词之前、句末语气词之后、并列词句之间等都要停顿,关联词“虽”“向使”“然则”等之前一般要停顿,等等;其次断句要注意句意的相对完整性;最后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由于断句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判断时可以着重分析停顿不同的地方,可以借助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语感等综合判定,作出选择。此题四个选项两两相对,各有两处断句不同。第一处是“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如果“帝怒”之后不断句的话,就成了“皇帝愤怒地捉拿王骥和侍郎邝埜”,这显然不符合情理,而且“帝怒(皇帝大怒)”语意已经完整了,因此其后当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D项。A、C项停顿不同之处是“凉边将屡失利”,单独看此句,句意完整,无需停顿,但是结合语境,上一句说“阿台、朵儿只伯多次侵犯甘州”,“凉边将屡失利”就无法衔接了,如果在“凉”之后停顿的话,那“侵犯”的是甘州和凉州,此两地的“边将屡失利”也就合乎事理了,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C。 (原句停顿如下: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11.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重在平时识记、积累。古代文化知识一般包括称谓、官职、天文历法、宗教礼仪、科举制度等,这些都需要平时分类积累,特别要注意教材里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答题时,有时可以根据语境推断。本题D项有误,“生前”错,应为“是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以表示褒奖肯定”。 故选D。 12. 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首先要整体阅读,掌握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将各个选项内容回归文本,比对分析,再作出选择。注意比对分析时,要做到三比对:一是比对各选项概括部分内容与传主是否吻合,二是比对各选项分析部分内容与原文是否有出入,三是比对各选项分析部分内容能否支撑概括部分的内容。本题C项“任礼率领大军殿后”错,根据原文“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可知是“王骥自己和任礼一起率领大军殿后”。故选C。 13.(1)(他)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不久晋升为山西按察司副使。 (2)王骥于是大规模检阅将士,分派兵力,划分地域,让他们各自防御,边境安定下来。 【评分标准】(1)“逋课”1分;“寻”1分;句意2分。(2)“画地”“肃然”各1分;句意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既要结合语境,整体把握大意,又要注意落实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以意译为辅,结合语境表述;尽量做到表意清楚准确、表述通顺规范。(1)句的关键词有“逋课”,“课”常译为“税”,依据语境不难译出,而“逋”字则需要调动思维了,《陈情表》中有“责臣逋慢”句,“逋”释为“逃脱”,可引申为“拖延”“拖欠”;还有“寻”字,意为“不久”;再次是“为兵科给事中”句,此句不难,但其被动句式容易被忽略。(2)句的关键词有“画地”和“肃然”,前者可结合成语“画地为牢”以及下一句“使各自防御”,也就不难翻译了;“肃然”中的“然”是个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之意,也可不译,而“肃”字有严肃、肃静之意,依据语境“边境”应该是“安定”的。 14.①皇帝信任王骥;②王骥有能力;③事情复杂难办。 【评分标准】一点1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可以根据学生作答内容而定)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传主的品行和事迹;最后根据题干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即可。此题题干前部分“皇帝让王骥去处理边境事务时允许他‘便宜行事’”,可以找到原文,而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原文是没有直接语句的,只能通过事件本身去分析其背后的信息。 15. D 16.第一问:前一句运用借喻(比喻),后一句用典。 第二问:①表达了诗人担心所居之地会发生战乱,不可久留的忧国伤时之情;②表达了诗人因夔州遭受侵扰而产生的思归之情。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一点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7.(1)亲贤臣 远小人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18. D 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A项中的省略号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B项中的省略号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C项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中的省略号则表示列举省略,与例句相同。故选D。 19.①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②“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 【评分标准】一点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0.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淌下来”上,强调雨下得大;原句的重点落在“哗啦啦”上,强调雨声,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平铺直叙;原句连用两个“哗啦啦”描摹雨声,口语化,通俗活泼,生动形象。③情感不同:改句感情平淡,原句感情饱满,凸显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①和③各1分,②2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1.示例: (1)语句:②;修改为“以‘全民健身,活力中国’为主题”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或“围绕‘全民健身,活力中国’这一主题”。 (2)语句:④;修改为“无论是户外运动还是居家健身”。 (3)语句:⑦;修改为“每周至少运动3次”或者“每周运动3次以上”。 (4)语句:⑨;修改为“心肺功能、睡眠状况、体型气色等都会发生可感受得到的改变”。 【评分标准】指出并正确修改,一处给1分。只指出,没有修改或是改错,不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语段,找出有语病的句子,然后分析病因,再针对病因进行修改,根据需要对病句进行或删或补或换或移等,同时要注意修改之后,语句是否通顺,句意是否准确等。②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主题”杂糅,“围绕”改为“以”,或者直接删掉“为主题”;④搭配不当,“无论”与“和”不搭配,“和”改为“还是”;⑦不合逻辑,“至少”“以上”相矛盾,删其一;⑨不合逻辑,“心肺器官”不可能因运动而发生“改变”,不符合事理,“器官”改为“功能”。 22.示例:①2020年7月1日,②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的③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④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⑤标志着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 【评分标准】一点1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先通读新闻语段,理清语段内容层次,寻找“关键信息”,然后根据题干相关要求加以概括,组织答案。新闻语段压缩,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和结果等。该语段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个句子概写新闻事件,第二个句子进行具体介绍,第三个句子总括事件意义。“关键信息”主要在第一个句子中,第二个句子隐含关键信息“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第三个句子的意思在第一个句子中已经具体化了,可以忽略;第一个句子中的“主跨1092米”与“超千米”意同,可以删除,“这标志着”属于衔接词语,也当删除,再将“2020年7月1日,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由中国中铁设计、承建”等信息整合起来,就形成了答案。 23. 作文 【评分标准】 (1)50分以上 ①紧扣材料,贴合群体,很有对象意识,且围绕“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或重点选取其中之一立意; ②其他(内容、结构、语言特别好的)可适当加分; ③55分以上的,格局要宏大,立意要深刻,思维要严谨,语言要精炼,书写要漂亮。 (2)36分以上(36~49分) 只论述“变”或“不变”,没有深入阐明理由,没有提升到爱国情怀、民族复兴使命的可及格,但不能上42分。 (3)36分以下 ①改写或扩写材料语句的,不及格;思想观点有比较严重的问题的,不及格;脱离材料,泛泛而谈个人认识,不及格。 ②另起炉灶,25分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