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靖远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10-15 09:53
靖远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治理从“经验办学”走向“科学办学”是未来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依曼博士就明确指出:大学什么都研究,就是不研究自己。其实,大学所有活动都可以成为研究素材,大学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存在着从经验走向科学的过程。今天我国的大学管理者都有很高的学科和专业素养,但学科和专业素养绝不是高等教育理论素养,也不一定是科学的理论素养,更不能取代高等教育素养。大学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翻烧饼"现象,就是大学治理能力缺失的一种表现。
科学化办学是指基于教育规律,按照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内在逻辑办学。以目前普遍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为例,就是要基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构建学习过程,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教育技术“倒逼”教学改革等。而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开展大量的学情调查和社会调查。目前,国外很多高校都已经通过大量采集学生的数据改善教学与管理,如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图书馆,通过分析每年新生的借书数据,相应地准备图书资料及培训,精准满足一年级大学生的需求,这些都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依据。在我国的现阶段,一方面,要对行之有效的优秀传统高等教育实践进行继承和提炼,认真厘清以往经验所存在的不足与局限,进而注重对现当代以来的高等教育研究的思想、行为、实践加以概括、归纳、创新和升华,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备、运作规范的科学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大学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利用。现在我们数据的收集很多,但是缺乏分析,更缺乏应用,而不用的数据就是“死"的无用数据,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我们要用高等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分析结果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再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大学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发挥高等教育研究的作用十分重要。不难发现,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国家大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发国家,如美国、日本和中国等,而且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起步期。美国在上世纪初,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上世纪80、90年代。这些国家因“弯道超车”的需要而重视高教研究,这与早发内生型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大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学治理已经过了依靠“舶来品”来管理的时代,已经过了依靠个体经验甚至其他领域的经验来管理的时代。因为大学面对的社会条件和历史使命发生了变化,面对的学生群体发生了变化,面对的教育技术发生了变化,大学必须研究自己。
实现大学的科学化治理,离不开高等教育研究。只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为科学化管理提供支撑。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经验办学的问题,即让大学的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需要明确的是,为了发挥高等教育研究指导科学办学的作用,高等教育研究本身需要做出调整,如研究范式的调整、研究问题的调整、研究方法的调整,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下我国的大学治理。同时我们应该承认,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还较低,还无法成为大学治理的“利器”。解决这个问题,只依靠研究者难以实现,而是必须使其成为大学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因为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是我国现阶段管理大学的一个特征,大学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每一位大学管理者都要具备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素养,而且这应成为大学主要管理者的重要素养。
(摘自耶大光《“大学治理:从经验走向科学"》《光明日报》2019.12.3)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我国的大学管理者并非都有很高的科学理论素养以及学科和专业素养。
B.“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改变原有教学方式,为此需要围绕学生开展大量调査。
C.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早发内生型国家的水平不及美、日、中等后发国家。
D.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式、方法等做出调整后,大学治理即可从经验迈向科学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纳依曼博士所述内容,意在引出大学发展中出现“翻烧饼”现象。
B.尾段从两个角度论述了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来推动我国大学“科学办学”的问题。
C.文章论证中既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分析,又横向比较了国外的教育研究现状。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在逻辑上逐层递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大学管理中,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经验主义和依靠“舶来品”等问题,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
B.大学治理从“经验办学”走向“科学办学”,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研究的作用,需要大学去积极研究自身的活动。
C.我国现阶段大学管理的特征之一是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基于这个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较低。
D.科学化办学既要求我们尊重教育规律,又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分析数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25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
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材料四:
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
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年2月19日)
4.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水平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B.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C.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B.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卫生健康部门大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C.在中国进行9天实地考察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方面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中国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
D.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6.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发 现
芦芙荭
第一次遇见那对老夫妇,是在去年冬天。那天,我去一个山区采访。陪我一起去采访的是当地县委宣传部的小苗。小苗是我们报社的通讯员。我们两个在一条山沟里走了好长时间,没见到一户人家。
已是午后了,太阳的光都由此往回收了。我们都有些疲意。小苗走在我身后,不知啥时候,她竟然弄了一根树棍拄在手上。
这时候,我们看见有一缕烟从前面的树林里冒出来,淡淡的。
转过弯,果真就看见了一户人家。
走近时,就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坐在门前的场院里晒太阳。她的面前还有一个火盆,火盆里的一只铜水壶正咕哪咕哪地往外冒着热气。烟大概就是从那里冒出来的。
老太太远远地看见我们,就伸长了脖子往我们这边看。眼神里满是好奇。等我们走近,老太太就站起来,说,来了?好像我们是她的熟人似的。
我说,老人家,您好!
老太太说,烤一会儿。
说着,老太太就弯腰往火盆里添了些柴。火盆里顿时又蹿起股浓浓的白烟。
我们就走过去。刚走到场院口,旁边里突然就冲出一条黑狗,那条狗不叫,却吓了我一跳。小苗尖叫了一声,竟然扔了手里的棍子,一把抱住了我的膀子。老太太就在那里嘿嘿地笑,说,它不咬人呢,是稀奇你们。果然那只狗摇着尾巴一蹦一跳地在我们身前身后地撒着欢。
这真是个不错的农家小院。冬日的阳光铺满了院子。院子边有一块竹园,一群鸡正叽叽喳喳地在里面觅食。还有些鸟儿的叫声在竹叶间飘来飘去,很热闹。竹林旁边有一棵柿树,柿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一颗颗柿子却红红地挂在枝头。
这时,我闻到了一股异香。回过头,就看见一块场地里,挂着两排刚刚熏好的腊肉,那些腊肉在午后的阳光里冒着猩红的光。一个老人正忙着把那些油汪汪的肉往一间屋子里运送。
老人看见我们,也说了一句,来了。算是打过招呼。就提着肉进屋了。
我向老人走过去,香味越来越浓,我还闻到了一股松木间杂着柏木的香味。当我顺着那股香味走近门的那一刻,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间屋子的房梁上挂的全是腊肉,一块挨着一块整齐地排列着,足足有几百块。
我激动地叫了一声。
老人听见叫声回过头来,就在那瞬间,我按下手里的快门。
之后的许多日子,我的脑子都被这个画面充盈着。那一排排腊肉中,一张古铜色的脸。没有欲望,没有贪婪,平静而安详。
我和小苗帮老人把那些腊肉挂在了屋子里的房梁上,之后,就和老人一起靠在墙上晒太阳。太阳并不暖和。
我说,老人家,你这腊肉卖不卖。老人说,不卖。
我说,这么多的腊肉,怎么就不卖呢。老人说,为什么要卖呢?
是呀,为什么要卖呢?我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回来后,我把照片做了些技术处理,取名《守望》并参加了省摄影大赛。很快,《守望)就以参赛作品的形式在省报发表。之后,《守望》以她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初赛,复赛中脱颖而出冲进决赛,成了获奖呼声最高的作品。据小道消息,我的这幅作品很有可能冲击金奖。朋友们已在私底下开始向我祝贺了。5万的奖金,对于获奖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诱感。更重要的,这是省两年一度的最高摄影奖呢。
我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苗时,小苗在电话里沉默了半天却不说话。
我说,小苗,怎么不说话呢?又是一阵沉默。
我说,小苗,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小苗说,老师,那个老头出事了。什么?老头怎么了?
小苗顿了顿,说,老师,你不该拍他。没等我回答,小苗又接着说,你拍的照片在省报发表后,不知怎的,老头老太太的家就被贼盯上了。一夜之间,只是一夜之间哪,他们一屋子的腊肉就被贼洗劫一空。
那个老头一急就脑溢血了。
你为什么不早些给我说?我有些急,对着电话喊了一句。
小苗说,我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再说,我们领导不让我告诉你。
小苗,我在电话里说,等着我,我立马动身,我们一起再去那里看看吧。
小苗说,老师,你别来,真的你千万别来。
我还是去了。
那天,我和小苗再次踏进那个农家小院时,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
已是春天了,草已绿绿地在院子里铺了一层,院子的周边探头探脑地开出了一些花来。而那个老头坐在椅子上,歪着脑袋,嘴里流着哈喇子口眼歪斜地冲着我们傻笑。那个院子再也闻不到那股奇异的香味了。我想,即使有香味,那个老头怕也是再也闻不见了。
那个老太太,见了我们,还是那句话,来了。
我说,来了。
那时候,我看见一只鸟从天空飞过,鸟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选自《山西文学》2019年第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叙写去山区采访途中在山沟里行走时的寂寞、疲惫,为下文看见一户人家、遇见那对老夫妇做了铺垫,从而产生一种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
B.看到一排排腊肉“我”问老人卖不卖,并对老人说“不卖”感到不理解,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使小说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层意蕴。
C.腊肉这一事物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散发异香,吸引“我”拍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守望》,也引来了窃贼,致使老头患上了脑溢血。
D.宁静秀美的风光,恬淡自足的生活,平静安详的老人……这世外桃源般美好图景却因我们的“发现”而不复存在,小说以“发现”为题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8.小苗让“我”“千万别来”而“我还是去了”,分别包含了两人怎样的心理?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6分)
9.画线的两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