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高考9月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将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几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诗词中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B.面对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浪潮﹐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无比坚定地表示,革命青年能担负历史使命。 C.随着岁月流转﹐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特点。 D.在毛泽东笔下,长征途中的残酷现实,不过是“泥丸”“细浪”,这充分体现其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国雪霁的壮美景色,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体现他对革命斗争的激情。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回复郭沫若的诗里提到,人们对“焚书坑儒"可能存在误解﹐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璧,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4.结合材料二内容,谈谈毛泽东对古代帝王的评价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分析梳理材料一的行文结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的黑 王剑冰 在乡村,夜总是比城里的黑,不信你来看看,你看不见什么的,天上有星星还好些,没有星星的时光,你就知道乡村的夜是什么样的了,其实我给你说也说不好,但你可以伸出手来试试,你是看不见你的手指的﹐你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半截胳膊,那半截就伸到夜里去了。 你在村子里走,看到一个火头一闪一闪,你以为那是谁的烟头,你问了是谁﹐那火头不说话,一忽站着一忽蹲下的,好像与你玩着把戏。等你近前了,那火头又远了,你不知道,那是一只萤火虫。你一会感觉有个地方亮闪了一下,揉揉眼睛再看时,闪的地方又黑了。你可不敢再往远处去,野地里不定有什么东西尤其在这样的夜黑时光。你好不容易看到一处光亮,走去就知道﹐那是牲口屋。几个没事的聚着一堆火喷闲空儿。柴火不大干,潮潮的一会儿火大一会儿火小,白色的烟顺着芦草冒出来,熏得人睁不开眼睛,睁不开眼睛闭着也不行,眼泪也不听使唤。关键是嗓子吸也痒痒,于是就不停地咳咳地咳嗽,你一声他一声的,让一个牲口屋像一列火车,搞得牲口闹不清人的意图和兴趣。 乡村的夜﹐你看村子和田地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为黑成一块了。房屋和树、田地和河流、人和动物,都黑成一块了。你在村头坐着,你也是夜的一部分。你走着或躺着,都一样,都不会影响夜的黑。 夜是有声音的,夜的声音同白天的声音不一样,白天太嘈杂,夜就像一个大筛子,把那些嘈杂过滤了,留下来纯粹的东西。你现在听到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声音。平时可能不注意,或者你的心不静,那些声音就在你的耳边滑走了。由此我理解那些被火车轧住的人,火车的轰鸣都闻而未闻的人,他的内心不知是怎样的世界,他一定沉浸到内心的烦乱之中了。所以我也明白,内心凌乱的人是听不到夜声的。 夜刚刚来临的时候,夜声还不是太明显,一旦夜得深了,夜声才显现出来。夜静得会让你睡不着,夜是给那些没有思想的人准备的。有思想的人受不了这夜。越听到夜声越睡不着。只有还回到烦乱的世界才能睡着。对于这样的人,村人就说,这人心慌了。你如果听到噗嗒的一声,而后又是噗嗒的一声,你就知道.那是露水从窗边的葵子叶上滑落了。叶子很大,露水聚多了,才会落下来,从上面的叶子滑到下面的叶子上,就发生了连锁反应。还有就是躲在叶子下面的一个纺织娘会被惊醒,叽叽咕咕地叨叨几句,又继续睡它的好觉。 一声婴儿的啼哭是夜声里最亮的,它压倒了一切的声音,穿透了每家的院墙。村子就知道,又一个生命来到了这块土地上。鸡的嗓子也不是都好,有的鸡打一个长长的鸣,末了还会拐一个弯,而后在那个弯处猛然销声,有的只会拖一个长音,不会拐那个弯。看来拐那个弯是个技术活,有的连长音也不行,生就的不行。就像我唱歌总唱到茄子地里去,也就不再唱。鸡不行,鸡唱得好不好,都得唱,鸡要是不唱,就会被其他的鸡看不起,主要是被那些母鸡看不起,破晓时分,它必须当一只雄鸡。 夜黑里还是有东西在村子走路,那都是白天不敢进村子的,像獾、黄鼠狼、狸猫之类,这些东西你挡也挡不住,它们几乎都不带出声音,跑的时候像黑色的电,这电一闪过谁家的下水道或者墙头,第二天你就听着骂街吧,骂归骂,这些东西是听不见的,骂街的只是为个心理平衡。 在晚间跑着的还有老鼠,几乎哪一家都养着一群老鼠,而且没有一家是自愿的。老鼠这是欺负人哩,所以人要是逮住了老鼠,就是点了它的天灯也没有谁上前做一回好人,求你放了这货。二妞她爹那次打一只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就有人劝说着,让放了算了。老鼠也许知道这一点,所以老鼠很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同人照面,以免人骂出贼眉鼠眼之类的话来,为了这一点,老鼠总是在夜黑里出来寻找吃食。问题在于老鼠的吃食同人的吃食差不多,老鼠要是像牛羊一样也就没有这些事情了。人越是没啥吃的时候,老鼠也最饥慌。老鼠更不要说像狗那样懂人,可以不吃人吃的东西,还可以吃人消化掉不掉的东西。所以老鼠在人周围的动物里算是一样好处都不沾。 其实,夏天里,还有那些叫叫油、蛐蛐啥子的叫,声音小点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蛤蟆的叫声却是嘹亮得很,好像一村子都是它的嗓音。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忽站着一忽蹲下”富有情趣,既能让人联想乡下人在夜里吸烟的习惯,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夜晚的黑暗。 B.文章中写“你可不敢再往远处去,野地里不定有什么东西”,表明当时乡村治安较差的境况及乡下人胆小的性格特点。 C.“内心凌乱的人是听不到夜声的"体现黑夜里“内心凌乱的人”内心的躁动,令人感受到看似平静的乡村中存在的不安。 D.文章写婴儿的啼哭“压倒了一切的声音”,意在表明新生命的到来给乡村注入一-股力量,为贫困落 后的山村带来了生气。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在乡村,夜总是比城里的黑”点明题意,而后面的伸手不见五指,把读者拉到了乡村漆黑的夜晚中,使人如临其境。 B.文章对葵子叶上水滴的描写细致入微,以此来展现乡下夜晚的安宁与静谧,在写作手法.上与“梧桐更兼细雨”相似。 C.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在乡下猖獗的老鼠,并提及“吃了他家鸡娃的野猫”,意在衬托普通人家世代平凡生活的艰辛与苦难。 D.作者以好奇的眼光探寻着乡村的生活,表现了乡村的世俗生活气象;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写法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本文从哪些角度写乡村的夜?请简要分析。(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