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密云高三二模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6道小题,共18分。 【答案】1. A 2. C 3. D 4. C 5. B 6. ①故宫让历史文化融入了现代潮流文化。②故宫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品牌形象,注重创新。③故宫文化关注了受众对象,倾向于年轻群体。④故宫创造出传统与时尚、实用相结合,并有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⑤故宫开发了大量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活动。⑥故宫充分挖掘自身的馆藏资源,提高展览质量。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品牌形象的智慧化”的一项。 A项,“用逗趣活泼的语言讲帝王的故事” 没有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只是语言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从原文可知,“故宫IP年轻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品牌形象的智慧化呈现,即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故宫IP,强化大家对品牌的日常场景感知”。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一,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 A项,表述太绝对,“只要有H5这样的传播形式,就能……的热情”的表述太绝对,原文是“再结合H5这种比较具象的传播形式,故宫这一……吸引了年轻人传播和互动的热情”,即H5这种比较具象的传播形式只是吸引年轻人的一种方式而已。 B项,“现代传播语境让历史有了情绪、态度,强化了年轻人的品牌感知”的说法曲解文意。原文第二自然段的表述是:通过这种现代话术的解构,高冷、严肃的文化走进现代传播语境,故宫将枯燥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潮流文化,让文化有了情绪、态度,通过走近年轻群体,强化了大众对故宫的品牌感知。即是“让文化有了情绪、态度”,而不是“历史”;是让“大众”对故宫品牌感知,而不只是“年轻人”。 D项,以偏概全、曲解文意。错在“已融入到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原文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载体,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故宫将品牌感知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不完全等同于“全部生活”。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二,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 A项,以偏概全,错在“都各有文创……”,原文是说,北京多数知名景区其实都各有文创“宝藏”。是“多数知名景区”而不是“都各有”。 B项,曲解文意,错在“却并不知晓”这个地方。原文是:但到目前为止,游客和市民对故宫之外的北京景区文创产品知晓程度却十分有限。 即“知晓程度却十分有限”不等于“却并不知晓”。 C项,以偏概全,“故宫文创生意越来越红火”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院长单霁翔亲自作推手。原文的表述是:故宫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大IP,年客流量达到1700万人次,赶上了微信公众号和网购发展的最好时机,又有院长单霁翔亲自作推手,使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更因为故宫文创产品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 故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二,紫竹院公园文创店等备受冷落的原因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C项,推断错误。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更何况位于北京西直门中关村附近的紫竹院并不偏僻。该公园文创店等备受冷落的原因并不是所处位置偏僻,未能引人注意,其备受冷落是相较于故宫这样的文化大IP而言,加上ABD项的理由:知名度不高,客流量少;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缺乏时尚性,忽略了年轻人等消费群体。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浏览选项,回归文本,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三,下列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错在“近年来”这个地方,从原文可知,仅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额就达到15亿元人民币,而不是“近年来”。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故宫“火”起来的原因。从材料一:故宫之所以“火”起来,是因为它勇于改变。而改变的表现就是“故宫将枯燥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潮流文化,让文化有了情绪、态度,通过走近年轻群体,强化了大众对故宫的品牌感知”“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故宫IP,强化大家对品牌的日常场景感知”等;从材料二“而故宫的文创生意却很红火,除了故宫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大IP,年客流量达到1700万人次,赶上了微信公众号和网购发展的最好时机……更因为故宫文创产品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可概括出在景区文创产品上做足了功夫。从材料三,近年来,故宫最显著的变化是开放面积变大了,观众可以踏足欣赏的区域越来越多。展览数量也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精。可概括出走近百姓,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非常走心等。材料四最后一段:探究故宫成为“网红”现象的背后,是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复兴之路。文博场馆各有镇馆之宝、地域特色,要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以藏品研究成果为基础,创意要与生活结合,设计新颖之余还要学会讲故事。从中可以概括出: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善于讲好“自己”的故事等。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答案】7. C 8. B 9. C 10. 即使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 11. ①作者在第一段表明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的观点;②接着,在第二段分析孝子不服从命令的三种原因,说明对待父母忠诚、恭敬、符合道义才是“大孝”;③最后,作者例举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进一步阐释在服从命令时要符合“礼”符合“义”,这样才是真正的“忠孝”,并说明只有内修笃厚品行,外交仁德、贤能之人才可得孝顺之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辞不逊与,意思是“或许是他说话不谦虚吧”。逊:谦虚、谦逊。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项,而,连词,表转折; B项,第一个是语气词,可译为“吧”;第二个是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同”; C项,疑问代词,什么; D项,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本文作者认为,子从父命,臣从君命,就是‘忠孝’最好的体现”错,根据原文“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可见作者认为“服从”或“不服从”需要根据史记情况来判断,并非任何情况下的“子从父命,臣从君命,就是‘忠孝’最好的体现”。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有:虽,即使;“于”表被动;恶,憎恶;其,代指父母;非,否定式判断句;行,做到。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证结构及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第一段,结合关键句“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可知,作者在第一段表明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的观点;第二段,结合表明层次和观点的“孝子所不从命有三”“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可知,在第二段分析孝子不服从命令的三种原因,说明对待父母忠诚、恭敬、符合道义才是“大孝”;后面是列举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作为例证进一步阐明观点,如子路问孔子,有人辛苦劳作奉养父母为何却没有“孝”的名声时,孔子说“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可见孔子认为,服从命令时要符合“礼”符合“义”,这样才是真正的“忠孝”,并说明只有内修笃厚品行,外交仁德、贤能之人才可得孝顺之名。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操守;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做人的中等道德操守;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如果能根据礼义来安排志向,根据法度来指导自己的言论,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即使是尧舜这样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 孝子不服从命令的原因有三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忠诚;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受到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光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奉行道义;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就会使父母的行为富有修养而端正,那么孝子不服从命令就是恭敬。所以,可以服从而不服从,这是不尽孝子之道;不可以服从而服从,这是不忠于父母;明白了这服从或不服从的道理,并且能做到恭敬尊重、忠诚守信、正直老实地来谨慎实行它,就可以称之为大孝了。古书上说:“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使自己劳苦憔悴时也不能够丧失对父母的恭敬,遭到灾祸患难时也不能够丧失对父母应尽的道义,即使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诗经》上说:“孝子之孝无穷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 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 孔子说:“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要有了四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诤谏的大臣,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 子路问孔子说:“这里有个人,早起晚睡,耕地锄草栽植播种,手脚都磨出了老茧,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却没有孝顺的名声,为什么呢?” 孔子说:“想来大概是他举止不恭敬吧!或许是他说话不谦虚吧!或许是他脸色不温顺吧!古代的人有句话说:‘给我穿啊给我吃啊,若不恭敬就不靠你。’”子路说:“现在有的人并没有举止不恭敬、说话不谦虚、脸色不温顺这三种行为,那为什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想来大概是他所交的朋友不是个仁德之人吧!”孔子又说:“仲由,记住吧!我告诉你。即使有了全国闻名的大力士的力气,也不能自己举起自己的身体,这不是没有力气,而是客观情势不许可。所以,君子在家里行为不整饬,这是自己的罪过;在外名声不显扬,是朋友的罪过。所以,君子在家就使自己的品行忠诚厚道,出外就和贤能的人交朋友。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怎么会没有孝顺的名声呢?” (二)(共6分) 12.【答案】(1)对待父母要始终和颜悦色;“孝”要由心生,要有恭敬态度;对父母之过,劝谏要委婉;要任劳任怨。 (2)示例一:我认为第一种解释更为合理,因为此则材料是说我们要孝敬父母,就应该是不违背父母的意愿,顺从父母,即使让自己感到忧愁困惑也不抱怨,符合孔子认为“孝”要由衷的恭敬的观点。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种解释更为合理,因为此则材料是说在孝敬父母的时候,对父母之过不能置之不理,要委婉的进行劝谏,不能唐突了父母,这才是孝子最深切的表现,符合孔子认为“孝”要符合道义的观点。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传统文化经典,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①中“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意思是,做到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②中,“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不敬重的话,奉养父母和饲养狗马就没有区别了,要求要从心底里敬重父母; ③中,“事父母几(委婉)谏”“又敬不违,劳(忧愁)而不怨”可见,指父母如有过错缺点,子女劝说态度态度要委婉含蓄,恭敬不违,愁而不怨。 (2)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所供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可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谈自己的深切体会和感悟。 本题先表明观点,再进行分析。如认为第一种解释合理,指“不违背父母”,可以从“劳(忧愁)而不怨”中分析,即使父母的意愿让自己忧愁,也不应该抱怨,不违背他们的愿望,符合孔子的“色”“敬”等孝道观; 如认为第二种解释合理,“不违背最初的‘几谏’之意”,即指态度要一直委婉、和颜悦色,从这段话的主旨来看,是指父母如果犯了过错,子女必须要规劝,而规劝的方式要委婉,即使父母不听从,也仍旧应该“敬”,这就是不违背最初的“几谏”。 【点睛】本题属于文化经典阅读题,题型以简答和填空题为主,常见命题类型有:信息筛选题,思想概括题,内容理解题,观点评价题,比较题。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述、分析;如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一般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 参考译文: ①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②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③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答案】13. C 14. D 15.【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写偏裨副将身经百战,立下累累军功,现如今已经成了万户侯,作者对其赞誉有加”错误,本句是说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并没有好的结果。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无限的辛酸苦辣。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既要注意一些常见意象本身所具有的寓意,又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准确把握住意象透露出的诗人情感。 本句中意为“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这是驻守边关的士兵用以寄托愁思的,是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塞上曲。 A项,意思为“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的是边塞苦寒,思念家乡之情; B项,意思为“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天归来,被贬谪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表达的是被贬谪流放之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 C项,意思为“榆关上月色冷清,雁阵高翔,驻守边关的老将听见这凄寒夜中响起的笛声,不禁升起思乡之情”,表达的是边塞老将的思乡之情; D项,意思为“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写的是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诗人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胡歌》中,诗人写了锦帽貂裘的黑姓藩王寻欢作乐,过着豪奢繁华的生活,而关西老将却历经苦战,到七十岁仍旧征战不休,二者形成对比,突出边塞将领长期征战的苦楚; 《陇头吟》中,诗人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五到八句写关西老将听笛而引发内心愁思,不仅泪流满面,自己身经许多战役,手下将领都封侯了,自己还在贬官驻守,通过二者待遇的对比,表达对统治者赏罚不均的不满; 两首诗都用了对比手法,都塑造了关西老将的形象,都表达对他们长期征战的同情;不同在于《陇头吟》是用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的壮志豪情,与实际边塞生活的艰苦形成对照,突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以关西老将长期驻守与偏将封侯形成对比,表达对老将的同情;而《胡歌》则是把汉蕃对比,通过二者苦乐不均的待遇表达对关西老将的同情。 【点睛】比较鉴赏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6.【答案】 (1). 赢得仓皇北顾 (2). 青冥浩荡不见底 (3). 映阶碧草自春色 (4). 隔叶黄鹂空好音 (5). 首身离兮心不惩 (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 无食桑葚 (8).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二)(6分) 17.【答案】《葬花吟》这首抒情诗的作者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林黛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柳条与榆荚只自顾自的显耀自己的芬芳与繁盛,哪管美丽芬芳的桃花的飘零与李花凋零纷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榆柳的痛斥,托物咏怀,1分,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表达了伤春之情,寄予了她因寄人篱下而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之情,体现了她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答案】18. A 19. C 20. 这句话描写了母子争让大胡萝卜的情景,作者用“挡了挡”“抢”“先咬”等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舐犊情深,同时他们吃着胡萝卜,甘之如饴,除了说明他们生活的艰辛之外,更表现出在逆境中的坚忍顽强和坦然乐观的精神。 21. 示例:生活的残忍与希望都在于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从文中来看,一个年老的劳动女性,竟然因生活艰难而折磨到完全丧失了女性特点,以至于被“她”误以为是“老头”,她认为不可能认错,却实实在在地认错了对方的性别,这让她在感到年近暮年的悲伤外,还感到了来自于艰苦生活的残忍;但即使是被当做老头的女性,也依然拥有生活的希望,这位母亲与儿子在艰苦生活中守望关怀,把这残忍的生活也过出了温馨从容的气质,让她大受感动,摆脱了“暮年”的伤感,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也是让“不可能幸福”的生活成为了幸福。我们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各种苦难、艰苦,这生活的“残忍”也许会让我们面目全非;但只要我们怀抱希望,就能够从容面对这些困难,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答案】22. B 23. 示例:宛如轻柔的手指抚摸着你的脸颊,送上雪白的浪花供你赏鉴,并为你轻轻拉开清晨的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