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A项,“塞源”的“塞”读sè; B项,“不胜棓杓”的“胜”读shèng,“汗涔涔”的“涔”读cén; C项,“阙秦”的“阕”读quē,“矫诏”的“矫”读jiǎo。 故选D。 2.B 3.B 【解析】 【分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A项,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同时也可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此处指后者,使用正确。 B项,“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此处用于“作品”,适用对象不当。 C项,炮制:做,制作。此处使用正确。 D项,从而: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B项,乙处,按照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故选B。 【点睛】 标点符号的考查,从考查范围看,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主要考查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查了引号、书名号和括号三种。从考查的题型看,主要有选择、改错两种。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结构混乱,“致力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句杂糅了,可删除“一直致力于”。 C项,搭配不当,“干部疏远群众”应为“干部脱离群众”,“群众脱离干部”应为“群众疏远干部”。 D项,成分残缺,“满足”后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在“发展”后加上“的需求”。 故选B。 【点睛】 病句辨析的几种方法: 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 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 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A项解释有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中,“孰”同“熟”,仔细。 故选A。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A项,“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意思是:况且国君您(秦伯)曾经施予晋君(晋惠公)恩惠。赐,动词作名词,恩赐。“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意思是:北边的国家也不敢轻视我们的国家。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B项,“人皆得以隶使之”意思是: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使唤。隶,名词作状语,把……当奴隶一样看待。“缇骑按剑而前”意思是:缇骑按着剑柄上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C项,“去今之墓而葬焉”意思是: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墓,名词作动词,修墓。“邻之厚,君之薄也”意思是: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D项,“安能屈豪杰之流”意思是: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屈,使动用法,使……屈身下拜。“使人听此凋朱颜”意思是:人听了(蜀道之难)就吓得脸色变了。凋,使动用法,使……脸上变色。 故选D。 7.B 8.B 9.D 10.B 11.D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感情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本题周朴园面对面前是侍萍这一现实,周朴园不想正视这一现实,因为侍萍的出现对他构成心理威胁。“哦,侍萍!(低声)是你?”表现周朴园的惶恐。 故选B。 8. 本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若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第一处周朴园的话语是呵斥,“忽然严厉地”可以看出,在周朴园看来,鲁侍萍此次前来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的,要么为了儿子要么为了钱。第二处直接用了“指使”一词,可见在周朴园这个冷血的剥削阶级眼中的鲁侍萍此次前来一定是有人帮忙策划的,一定是有“预谋”的,而在他看来要么为了谋取钱财,要么为了让他身败名裂,由此可见周朴园的伪善的外表下是奸诈多疑、冷酷无情的嘴脸。 故选B。 9. 本题考查把握潜台词的能力。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周朴园又厌恶又害怕,害怕“老底”被当众揭穿,他的名誉、地位会因此毁于一旦。所以言外之意是“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故选D。 10.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扩展内容,有助于理解把握。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目的就在于强调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回到文本本身,应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考生在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应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做好该题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出其含义。本题中,“(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是对剧中人物鲁侍萍的心理描写的相关说明。“悲愤”一词突出了她对周朴园极度厌恶的情感,进而可推测出她性格中坚强的一面。其次,“不公平的命”可以看出鲁侍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悲剧的根源,而将这一切推到“命”上,可见她对自己遭遇认识不够深刻。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说法错误。周朴园怀念的是侍萍的美丽、温柔,他是将侍萍作为晚年的精神寄托怀念的。这种思念是周朴园虚伪性格的体现。 故选D。 【点睛】 关于话剧,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12.D 13.B 14.A 15.(1)不然的话,你们这伙人都将被他俘虏。(2)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解析】 【分析】 12.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期山东为三处,意思是“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期:约定。 故选D。 13.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项,以,介词,因为/介词,用; B项,为,都是介词,替、给; C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 D项,乃,副词,才/连词,于是、就。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将古汉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词语位置调换;然后分析这个词语在文言句子中做什么句子成分,再看是前置了还是后置了;或者翻译完有没有出现“是”“被”等标志词。考生最好记住常考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 例句,何如,应为“如何”,宾语前置句。 A项,何以,应为“以何”,凭什么,宾语前置句; B项,这是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我作战不利的罪过。“此……也”作标志,判断句; C项,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于”作标志,状语后置句 D项,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句。 故选A。 参考译文: 甲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 乙 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情绪激昂唱起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应和着一同唱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16.C 17.A 18.①比、兴的手法的运用。比,指运用比喻。把女子的容貌比作桑叶,“其叶沃若”“其黄而陨”;把婚姻生活比作无边的苦海,“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运用起兴手法。由桑叶起兴,说自己的婚姻生活。②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女子容貌的前后变化,“其叶沃若”“其黄而陨”,男子对女子态度的前后变化,“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之,结构助词,的。 B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以,连词,表目的;“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第一个“以”,介词,用。 C项,“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其,代词,他;“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其,代词,我; D项,“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代词,这件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之,结构助词,的。 故选C。 17.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项,“属于直接铺陈”分析错误,第一二段叙述了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结婚的过程,叙事真切,历历可见,并未采用铺陈手法,铺陈,实际赋就是铺陈、铺叙,是一种直书其事、体物写志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去说。 故选A。 19.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老于户牖之下 人皆得以隶使之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扈江离与辟芷兮 汨余若将不及兮 杨柳岸,晓风残月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