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9-07 20:47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开学阶段性总结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这个词古已有之,先秦典籍《周礼•春官•乐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中也有“国有学”的词句。在晚清之前,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国学概念,是指国家设立的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之类。在整个古代,国学一词的含义,大致上也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实际上是指一种学问,而这种看法其实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就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此,“国学”一词被赋予了新义,意思就是指中国固有的学问,也就是传统的学术研究。其实,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这个词的用法也是有差别的。有时,人们又用“国学”一词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如章太炎曾写过一篇《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这就是国粹学。当时社会上还出版过一本书,叫《国故学讨论集》。在这本书里,“国粹学”和“国故学”是通用的。
20世纪初期以来,国学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道路,然而终不至于消失,并且发展到今天又重新“热”了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确实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是当代文化、学术建构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近现代以来人们屡屡提到国学,这也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价值选择方面的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事实已经证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如果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实际上是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我们可以从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中得到证明。然而只有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吸收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既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能保持一种强劲的生命力。而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国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途径;而从狭义上来讲,国学所从事的正是关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整理、研究工作,其甄别、诠释、评价之功,无不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当然,我们在这样说的时候,在思想上又必须要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因为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在中国古代是一直存在的,即使在近代,它也以各种形式顽强地存在着。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重视中国传统的文化、国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我们是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下来谈论和倡扬国学的,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价值心态。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对传统文化、国学庸俗化的炒作和伪劣包装的现象。这个现象应该说不是正当意义上的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是主要以谋利为目的一种行为。这也是国学普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选自《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有时还可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在章太炎的《国故学讨论集》里,国粹学和国故学是可以通用的概念。
  B.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来讲,国学都有很积极的意义,所以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
  C.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证明,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这一点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意义。
  D.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价值心态,重视国学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国学”一词含义的演变,引用《周礼·春官·乐师》中的话是引证,列举章太炎的《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是例证。
  B.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应该注意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来激活中国固有文化,汉代尤其是唐代的大开放就是典型例证。
  C.文章第四段论证弘扬国学必须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的观点,主要在摆事实,运用的是事实论证。
  D.文章从“国学”的含义谈起,接着指出国学热的现实,进而论述弘扬国学应该注意的三方面的问题,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发展曲折,但又重新“热”起来,既能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生命力顽强,又能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仍然有很多难题。
  B.我们的文化若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强劲的生命力,只能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进而吸收外来文化。
  C.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其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们谈论和倡扬国学需要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来进行。
  D.国学普及过程中,炒作国学等谋利行为只是表层问题,我们更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思想上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新模式下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提出者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摘编自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 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致词时表示,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大潮席卷全球,一场围绕智慧城市的竞赛也正在全球上演。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之前的起跑、跟跑,发展到目前的并跑阶段,在未来有望实现领跑和超越。但是,还要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多挑战。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网络安全隐患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既要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体制活力,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几个药方。
 (摘编自《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
    材料三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分析,“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得分率都在40%以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则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有明显不足。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摘编自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材料四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万亿元)

  (数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4.下列不属于“智慧城市”概念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
  B.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融合的产物。
  C.智慧城市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现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D.智慧城市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分享其建设成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实质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主要对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六个核心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B.数字化转型大潮带来全球智慧城市竞赛,为应对竞赛,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发展到并跑阶段,未来必定实现领跑和超越。
  C.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华东华南平均得分要高于全国,西北得分最低,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有关。
  D.有关方面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6.0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 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8.7万亿元。
6.材料二说“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药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捡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    。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能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C.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态度转变'彼此理解,也深化了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D.这篇小说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故事的波澜,丰富了人物性格。   
8.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6分)   
答:                                                                   
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