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9-06 17:12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说唱作品浩如烟海,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说唱。源于宫廷或庙堂的说唱作品语言相对规范,且大部分可以找到文字记载,而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说唱作品,基本使用口头语言。根据民间说唱加工改编的古典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等作品,增强了文学性却失去了许多民间说唱原有的通俗性和趣味性。然而,对于梳理中华民族文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最有价值的恰恰是民间说唱文学。
传统民间说唱是旧时代艺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养家糊口的技艺,除少数大城市的综艺性演出场所有专唱短篇、短段的艺人坐场卖艺外,绝大多数说唱艺人需行走江湖,靠说唱长篇或中篇书曲卖艺赚钱。千百年来,民间说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全靠师父口传心授,没有固定文本。因此,不管是家传还是师传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绝技,南宗北派的民间艺人各有各的表现方式,他们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的受众群体,随时调整表现内容与表演方式,保持着能把死书说活和常演常新的鲜活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界发起了一场对旧时代民间艺人的改造活动,旨在帮助民间艺人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境界,以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为工农兵服务,同时也将散落于全国各地的几百种民间说唱统一称之为“曲艺艺术”,从民间玩意儿发展成了民族艺术。
走上舞台的曲艺艺术改变了传统民间说唱行走于市井勾栏、茶楼书馆流动卖艺的方式,也改变了民间艺人的说唱表演。虽然以团队形式出现的正规化曲艺演出还是以“说”“唱”“或说或唱”为基本样式,但是传统民间说唱那种直接面对观众交流互动的观演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民间说唱艺人带着观众参与创造,亲密无间、同喜同悲。而“高台教化”式的曲艺演出变成了“我演你看”,观众的参与程度降低了。过去的民间艺人大部分以表现中长篇故事卖艺赚钱,观众可以持续欣赏,现代绝大部分曲艺演出则以短篇、片段为主,变成了综艺性表演,形式大于内容。
当然,源于民间、服务民众的传统说唱和登上台按照固定文本演出的当代曲艺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不能用孰是孰非或谁优谁劣来判断,但是,民间说唱艺人在与观众不断交流碰撞中完善的口头文学,是用心血和智慧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不应该遗弃。
对传统民间说唱内容的取舍一定要知道旧时代民间艺人行走江湖时的演出环境,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与说唱主体故事无关的东西其实是当时说唱艺人表演时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定场诗”“且听下回分解”“垫话”等,都是民间艺人卖艺赚钱表演时必不可少的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可能与故事本身无关,却是民间艺人招揽观众稳住观众、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删除以后并不影响故事的连贯性。
民间说唱最为显著的特色是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和大众化,他们严格遵循语言(包括唱词)不生不隔、句句入耳入心的原则,一律说老百姓的话。有些来源于古典文学的故事,甚至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使语言实现了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口语化,形成了传统民间说唱风趣、机智、俏皮、幽默的语言表达风格。
(摘编自崔凯《传统民间说唱表现形式探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传统说唱作品非常多,基本上都使用口头语言,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
B.旧时代说唱艺人以传统民间说唱为业,他们多数难以坐场卖艺而需行走江湖。
C.传统民间说唱与现在舞台曲艺演出在形式上有些不同,后者观众参与相对少。
D.传统民间说唱艺术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与其语言表达通俗化大众化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着传统民间说唱,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
B.文章举“定场诗”等例子论述了对传统说唱内容和形式的取舍要了解当时的演出环境。
C.文章将传统民间说唱艺术与现代说唱艺术做对比,说明两者在表演形态上有所不同。
D.文章最后一段论证了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是民间说唱最为显著的特色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工改编自《三国演义》的民间说唱作品在通俗性和趣味性方面有所欠缺,但文学性无疑得到了增强。
B.文艺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起的对艺术家的改造活动,是为了提高所有艺术家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艺术境界。
C.绝大多数的旧民间艺人采取了流动卖艺的方式,说唱中长篇故事,主要是为了能和观众进行亲密互动。
D.传统民间说唱中,许多东西如今看来与说唱主体故事本身无关,但对于民间艺人来说,却有很大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也许你还记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也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
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国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3个城市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这3个城市在美国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
(摘编自《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环境保护》)
材料二: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三:
“线上和线下渠道结合起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效果更好。”刘歆颖建议,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线上可以利用一些漫画、图片、标语等方式,线下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张贴宣传海报、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例如拍照自动检测垃圾类别。“学校也应该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让学生能及时接受教育。”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吕斌认为,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持之以恒。“我国地广人多,城市里流动人口也多,所以需要持续性地进行知识普及。我认为,一是需要时间,二是要做到细致。同时也要采取一些大家都理解、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和手段。”他认为,普及宣传的具体手段应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可以通过一些视频、网络、电视节目等,反复地讲,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苏玉玲(化名)认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应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一些网络平台,比如一些短视频App。她还建议,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例如,对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设置奖品;对年轻人就采取网上更流行的方式,比如微信小程序等。”
(摘编自《95.8%受访者期待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材料四:
媒体宣传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之一。最近这一两个月,各级各地媒体纷纷聚焦垃圾分类,宣传效果明显,既培养了社会共识,也普及了常识,为实施垃圾分类奠定了群众基础,创造了良好氛围。接下来,还需要媒体对垃圾分类持续关注、热情不减,以更丰富的手段普及知识,让更多市民成为垃圾分类的“知道分子”。
除媒体宣传外,科学制定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也很重要。如果分类标准更科学,无疑市民更容易掌握。严格奖罚也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手段之一。对于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居民依法进行处罚,既能促使被罚者主动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避免再次被罚,对其他居民也有教育和警示意义——如果不想被罚,就必须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同时,深圳对垃圾分类积极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现金奖励具有示范性,可鼓励市民了解垃圾分类。
(摘编自《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是个系统工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牙膏皮、橘子皮、生物垃圾等的再利用完全是出于勤俭持家的习惯,并没有认识到垃圾的危害。
B.垃圾分类可以通过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区等线下场所通过张贴海报、设立分类垃圾桶等形式进行。
C.许多美国居民非常支持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并且对垃圾分类的知识非常熟悉,甚至愿意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
D.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应考虑不同人群的接受方式,如对老年人开展一些活动,对年轻人采用网上流行的形式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把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归于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因而有必要在居民小区增加分类垃圾桶的投放。
B.超过两成的人认为身边很少有人对垃圾进行分类,超过一成的人嫌垃圾分类麻烦,所以有必要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C.刘歆颖、吕斌、苏玉玲(化名)等人都认为,垃圾分类的宣传普及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促使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D.对不按规定精准分类垃圾的居民依法进行经济处罚,对垃圾分类积极的进行现金奖励,是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最有效的手段。
6.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政府应如何推行垃圾分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节选)
茅盾
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
“真是天也变了!”
老通宝心里说。在他面前那条“官河”内,水是绿油油的,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那时候,倒影在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桑树,都晃乱成灰暗的一片。可是不会很长久的。渐渐儿那些树影又在水面上显现,一弯一曲地蠕动,像是醉汉,再过一会儿,终于站定了,依然是很清晰的倒影。那拳头模样的桠枝顶都已经簇生着小手指儿那么大的嫩绿叶。这密密层层的桑树,沿着那“官河”一直望去,好像没有尽头。田里现在还只有干裂的泥块,这一带,现在是桑树的势力!在老通宝背后,也是大片的桑林,矮矮的,静穆的,在热烘烘的太阳光下,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钟就会大一些。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曾在那驻扎的兵队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等候春茧上市的时候再热闹一番。老通宝也听得镇上小陈老爷的儿子——陈大少爷说过,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但老通宝是不肯相信的。
“才得清明边,天就那么热!”
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拳上怒茁的小绿叶儿,心里又这么想,同时有几分惊异,有几分快活。他记得自己还是二十多岁少壮的时候,有一年也是“清明”边就得穿夹,后来就是“蚕花二十四分”,自己也就在这一年成了家。那时,他家正在“发”;他的父亲像一头老牛似的,什么都懂得,什么都做得;便是他那创家立业的祖父,虽说在长毛窝里吃过苦头,却也愈老愈硬朗。那时候,老陈老爷去世不久,小陈老爷还没抽上鸦片烟,“陈老爷家”也不是现在那么不像样的。老通宝相信自己一家和“陈老爷家”虽则一边是高门大户,而一边不过是种田人,然而两家的运命好像是一条线儿牵着。不但“长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鸣!呜,呜,呜,——
汽笛叫声突然从那边远远的河身的弯曲地方传了来。就在那边,蹲着又一个茧厂。一条柴油引擎的小轮船很威严地从那茧厂后驶出来,拖着三条大船,迎面向老通宝来了。满河平静的水立刻激起泼剌剌的波浪,一齐向两旁的泥岸卷过来。轧轧轧的轮机声和洋油臭,飞散在这和平的绿的田野。老通宝满脸恨意,看着这小轮船来,看着它过去,直到又转一个弯,呜呜呜地又叫了几声,就看不见。老通宝向来仇恨小轮船这一类洋鬼子的东西!他从没见过洋鬼子,可是他从他的父亲嘴里知道老陈老爷见过洋鬼子:红眉毛,绿眼睛,走路时两条腿是直的。并且老陈老爷也是很恨洋鬼子,常常说“铜钿都被洋鬼子骗去了”。老通宝看见老陈老爷的时候,不过八九岁,——现在他所记得的关于老陈老爷的一切都是听来的,可是他想起了“铜钿都被洋鬼子骗去了”这句话,就仿佛看见了老陈老爷捋着胡子摇头的神气。
老通宝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他父亲留下来的一分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老通宝恨洋鬼子不是没有理由的!
然而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世界真是越变越坏!过几年他们连桑叶都要洋种了!我活得厌了!”
老通宝看着那些桑树,心里说,拿起身边的长旱烟管恨恨地敲着脚边的泥块。然后站起来回家去。
老通宝从桑林里走出来,到田塍上,转身又望那一片爆着嫩绿的桑树。才只得“清明”边,桑叶尖儿就抽得那么小指头儿似的,他一生就只见过两次。今年的蚕花,光景是好年成。三张蚕种,该可以采多少茧子呢?只要不像去年,他家的债也许可以拔还一些罢。他的被穷苦弄麻木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通宝坐在石头上感叹“真是天也变了”,既指今年天气不同寻常,也暗指老通宝想不通自己越来越贫困的原因,觉得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了。
B.“似乎那‘桑拳’上的嫩绿叶过一秒钟就会大一些”中的“似乎”写出了老通宝一时无法断定嫩叶是否真的变大,突出了他不自信的性格特点。
C.小说很讲究用词,比如,“茧厂”是“蹲者”,形象写出茧厂恰如猛兽;不说洋油味而说“洋油臭”,从老通宝角度突出了他对洋货的憎恨。
D.小说注重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小轮船在官河里驶过的情形,揭露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村带来的苦难和农民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惨状态。
8.小说节选部分以老通宝的所见所想展开情节,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石头上看到了哪些情景?请简要概括。
9.小说结尾画线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