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字音和字形的能力。此类题目往往选用音同形似字、形近而容易混淆的字来考。复习时,应该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列出的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加上教材中出现过的字、成语中的非常用字都应该记住。要把握汉字构造的规律。本题中, A项,雍荣华贵——雍容华贵; C项,皴(qūn)——cūn; D项,陨身不恤——殒身不恤。 故选B。 2.D 3.B项,“理性熏染,道德滋育”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成分残缺,“保障产品和使用安全、鼓励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介词残缺,应该在其前加“在”; B项,搭配不当,“实行……公筷公勾”搭配不当,可改为“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D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不仅在全省处于领先行列,而且为金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新样板”两个分句的内容互换,应该为“不仅为金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新样板,而且在全省处于领先行列”。 故选C。 【点睛】 5.示例:当我说出“寂静”一词,我就立刻打破了这种寂静。 6.示例:首先,这些标语语言粗俗,里面还有一些非理性的语言,能被大众所接受并赞同,反映出大众的文化水平低下,其次,传播过激的语言容易带偏群众的心理,传播这些“硬核”标语,容易将大众往另一极端方向走,与当初宣传这些“硬核”标话的出发点越走越远;第三,这些标语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对病人产生歧视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煽动了暴力,让无辜受害的患者戴上了“不孝儿郎”等帽子。 7.A 8.C项,“且能直接解决现实难题”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但是,数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大数据本身并不构成、也不能回答特定问题。大数据是寻找问题的一种方式,但其本身不构成对象,它只是一种工具,适用于一些特定用途,切忌将其盲目地神圣化。”可知大数据本身不能解决难题。 9.示例一: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背后映射出的是人类科技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您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示例二:大数据时代,我们是否应关注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我们是否应进一步思考人类科技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问题?科技发展和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该如何看待和处理? 10.(1)详写王老五之奇,衬托主要人物大关丁独特的生活趣味。 (2)为下文写大关丁无意间偷艺作铺垫。 11.(1)采用系列动词,如“切”“别”“热”“抽”等,表现大关丁手艺的娴熟。(2)多用短句和整句,突出动作的紧凑、一气呵成,甚至富有艺术气息。(3)语言文白夹杂,“截断削尖”等句简练精致,“来来去去”等句朴实流畅,极富表现力。 12.(1)补充相关内容,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2)自然连接上下空,使文章文气通畅。(3)通过评说,表达叙述者的是非爱憎,增强感染力。(4)如话家常,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13.(1)做一行,爱一行,愈做愈好愈精。大关丁做糖堆越做越好,技术精湛有创意。(2)讲行规,讲信誉,心里装着老主顾,路线与主顾基本固定,不用赚更多的钱而生活。(3)穷不失志,活得坦荡明白。能阔能穷,靠自己手艺吃饭不丢脸,吆喝都很大声。 14.D项,“至如缓急补吏”的意思是:到急需补充官员的时候,所以“缓急”的意思是“急需”。所以可知“缓急”在此处是偏义复词,此处意为“急需”,而不是“和缓急迫”。 15.A(A 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B项,“为”:介词,替/介词,表被动,“被”。 C项,“者”:助词,指人、物、事等,“……的”“……的人”/助词,用于时间副词后面,表示“……的候”或“……的话”。D项,“以”:连词,用来/介词,因为。) 16.B项,“为民抗赋,纵火自焚”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大意是:“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不是“为民抗赋,纵火自焚”,而是“纵火焚诏,表示宁可冒流放之险,也不愿意厚赋毒民,征收茶税”。 17.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18.(1)(刺史船)到(益昌),就征发民夫拉纤,何易于就腰插笏版,拉纤上下奔忙。 (2)向上级申请宽放期限,不去严厉勒逼百姓,不让他们低价卖出粮食丝绸。 参考译文: 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离刺史的治所四十里,县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着春光明媚,带了许多宾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从上游放舟东下,船一直到益昌县附近。到了益昌,就征发民夫拉纤,何易于就腰插笏版,拉纤上下奔忙。刺史发现县令在拉纤,很吃惊,问他为什么。何易于说“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易于是您主管下的县令,现在没啥事干,可以来承当这个差使。"刺史听了,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上岸骑马一起离开了。 昌县的百姓多数在附近山上种茶树,收了茶叶赚得的钱完全归自己。正遇到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诏书贴到县里, 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诏书铲掉。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说:‘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现在铲去诏书,比隐瞒的罪名更重。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 本县百姓死了,死者的儿子年幼、家业破败无力办丧葬的,何易于常常拿出自己的官俸钱,叫手下人给那家办丧事。百姓来缴租税,其中有头发花白、弯腰偻背拄拐杖的, 何易于一定招他过来给他吃东西,问他政治上什么事办得对、什么事办得不对。百姓有事争讼,何易于都亲自和他们谈话,给他们分清是非黑白,犯了罪的,小罪就劝导,大罪就杖打,都当场打发回去,不把他们交给狱吏。他治理益昌三年,牢狱里没有一个罪犯,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德役。以后调派到锦州罗江任县令,治理的方法和在益昌一样。当时,已故的宰相裴公正担任锦州刺吏, 特别赞赏何易于的政绩。裴公會经下到罗江去视察他办理公务, 带的随从不超过三个,他就是这样清楚地知道何易于的廉洁俭约的。 会昌五年,我路过益昌,有百姓详细告诉我何易于怎样治理政务,并且说:“皇上设立考绩制度来勉助官吏,可是何易于仅仅考到中上级,这是为什么呢?”我问“何易于催缴赋税做得怎样?”回答说:“向上级申请宽放期限,不去严厉勒逼百姓,不让他们低价卖出粮食丝绸。”“他催服劳役做得怎样? ”回答说:“县里开支费用不够,就把自己的官俸拿出来贴补,宽放贫苦百姓的劳役。”“路过有权势的人物,他怎样招待? ”回答说:“供应车马,给具证明,其他什么也没有。”“捕捉盗贼怎样?”回答说:“全县没有发生过盗贼案件。”我说“我在京城里,每年听到给事中考核州县官吏,就说某县县令某人,考绩得某级,可以得到某官。问那些官员的政绩,就说某人催缴赋税有成绩,比限期提早完成;某人监督劳役有功劳,能为官府节省开支费;某人所管县正是交通要道,往来路过官员都说他接待得好;某人一年能抓到多少盗贼。县令的考绩,就是这样子的。那百姓听了我的介绍,一句不说,笑着走开了。 我认为如今在朝廷掌权的人,都懂得要追切搜求人才。到急需补充官员的时候,就说:“我担心没有好官可以共同治理。”受到皇命叫荐举贤才,就说“我担心找不到人去完成皇命。”等到有了好官贤才,有几个人能够赏识?再说,象何易于这样的好官,即使活着得不到什么,他死后一定美名流传,因为我们还有史官呢! 19.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闻打暮天钟。 20.①借写听闻暮钟,含蓄表达作者心生反省,欲回归山林之意。②将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由静而动,点活全诗。③诗歌至此夏然而止,却余韵悠长,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21.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乐师冕是盲人,他所遇的困难,正常人往往不能完全虑及。乐师冕上下台阶和来到席前,孔子都能准确指引;乐师坐定之后孔子又能详细介绍在场之人。孔子完全是站在盲人的角度感同身受并推己及人,尽心竭力地为乐师冕提供了最需要的帮助。不仅待师之礼细致周全,更难能可贵的是,待师之心至诚恳恻,充分表现出孔子的仁爱宽厚。 材料一: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材料二: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边,孔子说:“这是坐席。”大家都坐下后,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师冕告辞后,子张问道:“这是和盲人乐师言谈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方式。” 23.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空余报国之情 岂效穷途之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