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言文阅读(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翰,字吉安,会稽人。父桓,邠州知州。翰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翰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翰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翰诏狱。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翰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翰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江练劾嵩,嵩疑与翰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翰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翰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翰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③,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翰前,翰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翰还其家。 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翰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③舅:古义指丈夫的父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中的“擅政”是“擅长政事”的意思。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翰得罪”中的“得罪”应理解为“获罪”。 C.“除徽州推官”和“丧除,召为都给事中”两句中的“除”意思相同。 D.“衰病侵寻”中的“侵寻”应解释为“侵扰、折磨”。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翰还父/已前卒/翰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江练是江翰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他的手脚铐起来。 B.江翰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江翰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江翰。 D.江翰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刑部坐翰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 ②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五、古代诗歌鉴赏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名句名篇(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 ”写出了行人攀山途中道路的曲折艰难,而“ ”又用行人的动作烘托出了山的高峻危峭。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恰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及“蜉蝣”一词表情达意,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与该词含义相近的句子是: , 。 七.语言综合运用 7.(9分)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犹记中国海军第二十二批护航编队抵达坦桑尼亚时,当地市民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自2008年底中国海军开展护航行动以来,类似的场景_______.护航10年,在帆樯林立的亚丁湾,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助力这片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赢得世界各国的_______。 10年间,中国海军已累计派出31批护航编队、100艘次舰艇、67架直升机、2.6万余名官兵;圆满完成了1191批6595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103次出访三大洋六大洲的63个国家和地区……一组组数据折射出10年护航的丰硕果实。架起合作的桥,打造和平之海,( ),犹记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一张海军女兵牵着华侨小朋友的照片让无数人_______.在她们身边,祖国的战舰屹立如山,撑起一片安宁,“我们接你们回家”7个字掷地有声,也感人肺腑。 十年风雨无阻,十年劈波新浪,护航行动也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过程中最深刻的足印,从“一穷二白”时期的“望洋兴叹”,到以建设强大海军为目标的奋起直追,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这背后凝结着护航官兵_______的付出,也离不开无数人的接续奋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数不胜数 赞不绝口 痛哭流涕 夜以继日 B.数不胜数 交口称赞 泪如雨下 夜以继日 C.多如牛毛 赞不绝口 痛哭流涕 宵衣旰食 D.多如牛毛 交口称赞 泪如雨下 宵衣旰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海军每一次出发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B.每一次中国海军的出发,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C.让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是中国海军每一次出发的目的 D.中国海军一次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一穷二白”时期的“望洋兴叹”,到以建设强大海军为目标的奋起直追,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提供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B.从“一穷二白”时期的“望洋兴叹”,到以建设强大海军为目标的奋起直追,我们不仅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C.从“一穷二白”时期的“望洋兴叹”,到以建设强大海军为目标的奋起直追,我们不仅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提供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D.从”一穷二白“时期的“望洋兴叹”,到以建设强大海军为目标的奋起直追,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制造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8.(5分)仔细阅读如图“停课不停学关注度趋势分布图”,补出下面文字空白处的内容,每处不超过20个字。 ![]() 疫情突发,根据中央部署,我国教育领域于2020年1月底迅速出台了“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居家在线学习”等政策措施,公众反响强烈,这一方面反映了① ,另一方面也说明事发突然,公众对学习方式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冲击尚未做好应对的准备;二月初,更多精准、有效的后续政策陆续制定和发布,网络渠道、平台保障也快速跟进,② ,但相对于第一轮关注度而言,明显低了很多,这说明公众对有关政策的了解开始增多,③ 。 9.(6分)请对下面事件的意义发表看法,要求表达准确、连贯,不超过60个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并在9月29日在京举行颁授仪式,其中有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艺术家、人民英雄、人民楷模等国家荣誉称号。 八、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评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任教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 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钟南山院士近日与大家分享学习体会:“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③最近,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八闽来助,江城有福”……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美言,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④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纷纷赞其“驳得好”的同时也感慨:“不学一点国学知识,中国话你都听不懂!”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