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解答】(1)C(A.“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错误,原文第二段只说“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即当时的文学主张落后;思想性在第二段,但并未与《文选》进行比较,因此文中并没有提到《文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与《古文观止》有差距。 B.“《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分类复杂”错误,原文第三段说“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第五段说“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可见,真正分类复杂的是《文选》而不是真德秀的《文章正宗》。 D.“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说“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只是批判作者把这篇伪作选入文本,但并没有证据表明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并非伪作) (2)C.“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错误,优点确实与其他选本进行了比较,但从最后一段论述缺点来看,并未与其他选本比较。 (3)D.“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错误,根据第五段“《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可见,主要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但它本身并不能体现“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这种变迁是通过本文作者的论述分析才体现出来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解答】(1)D.“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错,原文最后一段为“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2)C.“故而”强加因果,原文没有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①以被采访者熊育群《燃起黑色春天》中的一句话为契机,向被访者发出提问。 ②从作品的章节内容发出提问,根据被访者熊育群的回答,进一步用作品后记中的“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询问被访者的看法。 ③最后,将对话内容升华到文学层面,从作品的写作手法出发,提问被访者为何采用实地采访的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解答】(1)C.“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错误,文体风格是自然形成而非有意,此外,“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也不当,原文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可见,作者不是暗示,而是直接表达了这些寻常事物成全自己文学创作的意思。 (2)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3)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解答】(1)B.译文: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 (2)A.“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有误。太守不管可举事务,科举主要由礼部负责。 (3)C.“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职办公”分析有误,原文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所以在那时的确很多官吏家中有人患病,他们并不是以此为借口而不到职办公,因为前面说到按照旧例家中染病三人以上百日不得入宫,他们只是遵循旧例而已。 (4)①染易:传染,染病;身:自己,本人;虽:即使。译文:朝臣家中,如果有三个人染病,即使本人无病,一百天之内也不准入宫。 ②病笃:病重;营:谋求,买。译文: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问其所需,赐钱三十万给他买药治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解答】(1)C.“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错误,应该是苦笋虽然口感苦涩,但“我”却觉得它别有一番滋味,“约束儿童勿多取”的也不是作者,而是苦笋,正是苦笋那苦涩的口感,才能够约束儿童不贪多,就如魏征直言进谏一样,约束人不崇尚豪奢。 (2)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铸成,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与生俱来的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解答】故答案为: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点字:浮)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重点字:惜) (3)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重点字:工、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解答】(1)前面说到“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这里要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应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叙述对象,排除CD;这里强调的是传承中华文化与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密切相关,不是强调传承中华文化必须要怎么做,必须要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故选A。 (2)第一处,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强调是一个整体。这里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不存在继承关系,强调它们关系紧密,应用“互为一体”。 第二处,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这里不是形容人,形容中华民族一代代繁衍生息,应用“薪火相传”。 第三处,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也可形容文化艺术等。这里形容中华文化欣欣向荣,应用“繁荣昌盛”。 第四处,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用于人。这里形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不是形容人,应用“源远流长”。 故选C。 (3)原句关联词搭配有误,这里“不是”不能搭配“而且”。这里应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应用“不是……而是”,排除CD;原句成分赘余,因前面已经有“之所以”,这里不需要“的因素”,否则结构混乱。A.“的因素”也多余,故选B。 答案: (1)A (2)C (3)B 8. 答案:①都需要消耗能量。②直接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③食物热效应。 9. ①2020年6月3日,②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③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④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⑤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