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7-22 20:39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第I卷(共61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答案】1.A2.C3.D
【1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不是医学方面的问题”曲解文意。原文说“这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并非不是医学问题。故选A。
【2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让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的实例”“目的是为游戏开发者指明方向”错误。举出的例子是教育游戏让课本知识更生动直观,并非为了说明其让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再者举出这类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游戏本能是可以被借助用来转化为创造功力的。故选C。
【3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进入虚拟空间,自我操纵游戏的结局”说法片面,原文认为游戏成瘾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表述不妥当。B项,“只要……就……”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高强度而又较为单一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态,进而在游戏中寻求逃避。社会流动和竞争压力又会产生父母与孩子分离的现象,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更容易向游戏寻找心理安慰”分析可知,除家庭外还有教育的因素,因此这种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C项,“如果能将游戏与需要专注和想象力的严肃工作进行结合”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这些大脑的高效状态”与严肃工作结合起来,而不是游戏与严肃工作结合起来。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答案】4.C
5.①出于自爱:姑妈相信“他”的爱情,但不愿意放纵;②出于尊重:不愿让“他”听到锁门声而感情受到伤害;③出于无奈:因为锁和钥匙都无济于事,命运如何全取决于“他”。
6.①小说的主体是姑妈的爱情故事,“我们”的疑问只是引出故事的由头,疑问的答案已经包含在故事中;②小说的主人公是姑妈,在姑妈的讲述中已经完成了对其形象的刻画,主旨也得到揭示;③结尾不再写“我们”,反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使小说具有更大的艺术张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
【答案】7.D8.B9.C
10.(1)别的因对他们宣讲朝廷的恩德,促使他们为改过自新考虑,李明秀向来胆小怕事,就和别的因一块儿回来了。
(2)别的因前往任职,途径颍州境。颍州有野猪出没危害百姓的庄稼,老百姓都没有办法制止。
【7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考生可以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张”“之”“人”“别的因”等,然后根据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
“曰”意思是“说”,表对话的词语后一般要断开,这就排除BC两项;从对称的句式角度来看,“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句子结构一致,是“成人”的三个表现,故应各自断开,这就排除A项;
这句话的意思是“母亲张氏曾经耐心细致地教育他说:‘做人具备三个方面的品德才能成为人,懂得畏惧才成人,懂得羞耻才成人,懂得艰难才成人。否则只是禽兽而已。’别的因对母亲的教导非常尊重和恭敬”,D项断句正确。
故选D。
【8题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十天干十二地支合为干支,在中国古代只用于纪年纪月”错误,干支,在中国古代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故选B。
【9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寿颍二州有虎食人,他设置机关捕虎,有时甚至烧山诱虎,亲自射杀”错误,选项事件和地点不对应,从文中来看,别的因烧山诱虎,亲自射杀,是在信阳之地。故选C。
【10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谕”,告诉,引申为“宣讲”;“谕以朝廷恩德”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朝廷恩德谕之”,“以”,介词,把;“使为自新计”省略代词“之”,应为“使之……”,“使”,促使,“为”,替,“自新”,改过自新;“素”,向来;“畏服”,胆小怕事;“遂”,就;“与俱来”省略介词宾语“别的因”,应为“与别的因俱来”,“俱”,一起,一块。(2)中,“之官”省略主语“别的因”,“之”,动词,到,去;“时”,名词作状语,不时;“害”,危害;“莫”,没有办法;“制”,制止;“豕”,猪。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别的因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他和祖母康里氏住在三皇后宫庭。戊申年,父亲抄思逝世,母亲张氏把别的因接回家。母亲张氏曾经耐心细致地教育他说:“做人具备三个方面的品德才能成为人,懂得畏惧才成人,懂得羞耻才成人,懂得艰难才成人。否则只是禽兽而已。”别的因对母亲的教导非常尊重和恭敬。甲寅年,世祖凭借宗王的身份镇守黑水,命令别的因继承抄思的官职,任副万户,镇守随州、颍州等处。丙辰年冬天十二月,世祖又下旨告谕:所有出征和镇守的军士都必须听从别的因的号令。别的因身长七尺多,肩宽有力,善于舞刀,尤其精于骑马射箭,士兵们都敬畏佩服他。庚申年,世祖即位,更加重用别的因。冬天十一月,别的因在皇帝驻地拜见世祖,世祖赐给他金符,任命他为寿、颍二州屯田府达鲁花赤。当时这两个州土地大都荒芜,有老虎吃了民妇,民妇的丈夫前来报告,别的因沉默了很久,说:“这好办。”于是设置木笼,装上弩箭机关,在木笼中捆绑一只羔羊引诱老虎。半夜,老虎果然来了,机关开动,老虎掉入木笼中,于是取箭射虎,老虎就被射死了。从此虎患一下子就消除了。至元十三年,别的因任明威将军、信阳府达鲁花赤,赐配金符。当时信阳地方也有很多老虎,别的因到任,不久一天把马衣放在马鞍上出猎,命令随从人员放火烧山,老虎出逃,别的因把马衣掷向老虎,老虎搏住马衣,按在地上吼叫,别的因调转马头对准老虎放箭,老虎立即被射死。十六年,别的因晋升为宣威将军、常德路副达鲁花赤。适逢同治李明秀发动叛乱,别的因请求让自己单骑前往招降,他直抵叛贼巢穴,叛贼轻视他,不设防备。别的因对他们宣讲朝廷的恩德,促使他们为改过自新考虑,李明秀向来胆小怕事,就和别的因一块儿回来了。别的因把此事报告朝廷,李明秀受死刑,叛乱随即平定了。三十一年,别的因晋升为怀远大将军,任池州路达鲁花赤。前往任职,途径颍州境。颍州有野猪出没危害百姓的庄稼,老百姓都没有办法制止。听说别的因来到颍州,百姓在边界上迎接拜见,诉说野猪危害的情况。别的因说:“不要着急。”于是来到荆山,狼牙箭射击,野猪跑出好几里远。至大二年,别的因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11.C
12.答:①看到了一个“同情弱小、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②他同情弱小,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妇人打枣,还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③他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由一个贫穷的寡妇,一件扑枣的小事,竟然联想到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11题解析】错在“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颈联的言外之意是“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不够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你不该还要插上篱笆”。
【12题解析】先要概括形象,对人物作整体说明;然后,提炼要点,再结合诗句做材料支撑。
(三)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13.(1)《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第II卷(共8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答案】14.C15.A16.D17.D18.C19.C
20.人脸识别是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21.①造成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②柴油吸附在纳米海绵中,③阻止柴油进入土壤。
【14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名列前茅:名次列在前面。文段指美国好莱坞在这一领域占首位,应该用“独占鳌头”。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含贬义。文段指其推出的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大片数量很多,不是贬义语境,应该用“不胜枚举”。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后文说“这个视角非常新颖有趣”,可知用“另辟蹊径”更合适。淋漓尽致: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以形容非常痛快。痛快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原文说作品“……地展现了全人类的共有价值”,应该用“淋漓尽致”。故选C。
【15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B项,“中国式拯救地球的一部科幻巨制《流浪地球》”修饰语位置不当,应为“一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C“无数观众对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充满吸引力”,主客颠倒,应为“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D“无数观众的眼睛被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所吸引”,“被……所吸引”,“眼睛……被吸引”搭配不当,应为“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或“无数观众的眼球被这部中国式拯救地球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吸引”。故选A。
【16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通读语段,对衔接句子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上多加分析,根据前后语境选择作答。承接上文,是对上文的总结,应“由此可见”在前,排除BC;“整部电影的特效细节对导演要求非常高”,主客颠倒,排除A。故选D。

【17题解析】D项①句中的“非常”是程度副词活用做名词,指意外的变故;而②句中的“非常”是异乎寻常的意思。A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承接。B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中的两个“军”字都是名词活用做动词,驻扎的意思。
【18题解析】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其它几项都是被动句。
【19题解析】“山水”诗的开创者是谢灵运
【20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脸识别’下定义”,然后回顾“下定义”的模式,再根据模式筛选信息,给“人脸识别”下定义。“下定义”的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临近属概念,一般采用“……是……的……”陈述模式。首先浏览语段,找到临近属概念,根据“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知,“人脸识别”的临近属概念是“计算机技术”;然后筛选种差,如“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
【21题解析】本题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主要是分析如何在开采运输的过程中避免柴油泄露到水体和土壤中。第一处,前面说“柴油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常会泄漏到水体和土壤中”,后面应是结果,即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第二处,前面说“这种纳米海绵表面含有大量的疏水基团,可与柴油分子形成分子间作用力”,“从而”表明后面是由前面得出的结果,即让柴油吸附在纳米海绵里;第三处,前面说“而且可以铺在土壤表面”,后面应是铺在土壤表面的作用,即阻止柴油进入土壤。
四、写作(60分)
22.写作提示:
试题分析:
该作文题设置思路是,限定在思考人生价值观的范畴。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是,试题要重点考查4项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的理念,要考查中华传统文化,考查创新能力。材料是针对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三位嘉宾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本次作文为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想要拿到高分,写作时就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角度立意。就本材料而言,核心事件是:面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三位嘉宾分别给出的人生提示——甲的人生提示是“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丙的人生提示是“先弄清‘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综合材料内容中的甲乙丙的三种说法,立意参考大致为:
1.人生的目标要高远。人要有远大的理想。
2.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
3.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标”,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