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46分) ㈠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6分)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①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人臣之义,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至四年夏,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②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注】①物故:指人死亡②相字:互相以字称呼。 7.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虽:即使 B.毁先帝,不道 毁:诋毁 C.上闻而让胜 让:谦让 D.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 攘:排除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B.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C.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D. 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四夷,古籍中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B. 刺史,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始设于汉武帝时,后为地方官职名称。 C. 博士,古代的学官名,执掌殿试组织、国子生学业、政治咨询、祭典活动等事务。 D. 乘舆,古代特指天子或者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文中用来代指昌邑王所乘坐的车驾。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夏侯胜年少而孤,喜欢求师学习。他年少时虽是孤儿,但非常喜欢学习;他做学问专诚仔细,请教的老师不只一个,受到朝廷征召。 B. 夏侯胜直言不讳,敢于坚持原则。宣帝即位后要颂扬先帝,夏侯胜认为武帝虽有安国扩疆之功,但对百姓缺乏德泽,不应设立庙乐。 C. 夏侯胜平易质朴,不拘礼节。他拜见天子时称皇上为君,在皇上面前敢以字号称呼,入朝拜见天子之后敢把天子说的话对外人说。 D. 夏侯胜擅长经术,乐于传授他人。在被关押时,黄霸恳求向他学习经术,他欣然应允;关在监狱的两个冬天里,他的讲授从不懈怠。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5分) (2)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5分) ㈡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字无咎)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 B. 夕阳晚照,吹角悠扬,作者与友人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暂时忘却分别的忧伤。 C. “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D. 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起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⑵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⑷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孤独凄凉,便觉时光难捱,而在《醉花阴》也有极类似的情绪传达,那两句是: , 。 ⑸《《雨霖铃》中写留恋之情的语句是: , 。即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46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在西安的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__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___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变得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______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B.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C.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 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 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B.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 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 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18.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臣请完璧归赵 ②单于壮其节 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④乃使其从者衣褐 ⑤欲因此时降武 ⑥且庸人尚羞之 ⑦大王必欲急臣 ⑧剑斩虞常已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⑦/②④⑥/③/⑤⑧ C.①⑤⑦/②⑥/③④/⑧ D.①⑤⑦/②④⑥/③/⑧ 19.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见犯乃死,重负国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拜送书于庭 ⑥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皆为陛下所成就⑧求人可使报秦者 A. ①⑧/②⑤/③⑥⑦/④ B.①⑤⑧/②③⑥⑦/④ C. ①⑧/②⑤⑥/③⑦/④ D.①⑧/②③⑥⑦/④/⑤ 20.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代理)②间至赵矣(间接) B.①衡少善属文(嘱托) ②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C.①阴知奸党名姓(暗中) ②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D.①若知我不降明(如果) ②视事三年(观察政事) 21.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4分)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②空自苦亡人之地 ③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④召有司案图 ⑤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⑥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⑦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 ②③④⑦ D.①④⑤⑥ 2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B. 璧有瑕,请指示王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臣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①决负约不偿城 ②秦贪,负其强 C.①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①连辟公府不就 ②臣请就汤镬 2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九宾:“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B.“公府”是古代官署名,指官员的办公场所,《张衡传》中的“公府”也是对官署的统称。 C.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D.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用以任用官员,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25.下面是某公司进行岗位培训的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向客服中心的员工简要说明他们在“顾客回访流程”中的具体职责。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