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人。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历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彦升尝辟广西经略府,或称其才,擢提举常平。御史中丞石公弼荐新提举广西学事幸义可御史,及陛辞,适与同日,徽宗两留之,遂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彦升孤立,任言责阅五年,论:“蔡京再居元宰,假绍述之名,一切更张,败坏先朝法度,朋奸误国,公私困弊。既已上印,而偃蹇都城,上凭眷顾之恩,中怀跋扈之志。愿早赐英断,遣之出京。”“何执中缘潜邸之旧,德薄位尊,当轴处中,殊不事事,见利忘义,唯货殖是图。愿解其机政,以全晚节。”“吕惠卿与张怀素厚善,序其所注《般若心经》云:‘我遇公为黄石之师。’且张良师黄石之策,为汉祖定天下,惠卿安得辄以为比?”他如邓洵仁、蔡薿、刘拯、李孝称、许光凝、许几、盛章、李譓、任熙明之流,皆条摭其过,一不为回隐。右仆射张商英与给事中刘嗣明争曲直,事下御史。彦升蔽罪商英,商英去。又累疏抨郭天信以谈命进用,交结窜斥;因请禁士大夫毋语命术,毋习释教。先是,诏诸道监司具法令未备,若未便于民者,久而弗上。彦升言:“吏狃于势,随时俯仰,不能上承德音,因缘为奸者众。有因追科而欲害熙宁保伍之法,因身丁而故摇崇宁学校之政,省事原情,当有劝沮。宜遣官编汇,辨其邪正,以行赏罚。”皆从之。迁给事中。尝谒告一日,而张商英复官之旨经门下,言者以为顾避封驳,出知滁州。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待制,知吉州。久之,知潭州,未行,卒,年六十三。赠太中大夫。 (节选自《宋史·洪彦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B.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C.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D.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宰,文中指宰相。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B.潜邸,又称潜龙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有时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C.释教,即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取其第一个字作为名称,故称佛教为释教。 D.保伍:古代为了有充足的军力而将百姓五家编为一伍,又立保相统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彦升为人忠厚,拒绝不劳而获。他带着母亲奔赴任职之地,在尽孝的同时又为国尽忠;能够宽待前任县尉;给别人提供方便却不收取好处。 B.洪彦升不畏权贵,数次指责权奸。他在担任御史的时候,从不回避隐瞒权臣的过错,指责蔡京败坏朝纲,结党营私,指责吕惠卿德不配位。 C.洪彦升不信邪说,敢于明断是非。当官员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不怕得罪人,明确归责;又多次上疏说明郭天信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朝廷重用。 D.洪彦升关心时政,提出治理良方。他深知社会积弊太久,主张对违法乱纪者有所规劝和阻止,建议派遣官吏汇编作奸犯科之事,以便实行赏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轴处中,殊不事事,见利忘义,唯货殖是图。 (2)吏狃于势,随时俯仰,不能上承德音,因缘为奸者众。 答案: (1)A (2)D (3)B (4)①官居要职,却不做事,看见利益就忘了大义,只把财货当作要谋取的东西。 ②官员们对情势习以为常,顺应时势应付周旋,不能秉承朝廷旨意,趁机做奸诈之事的人很多。 (5)败坏法纪;结党营私;恃宠而骄。 【参考译文】 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人。 应试得中,调任(他)为常熟县尉。他带着母亲去赴任,到了之后,前任县尉想延长三个月的时间以求举荐,并且将俸禄均分(给洪彦升)。洪彦升住在寺院里,但没有接受(前任县尉)所给的俸禄,约定的期限已到,(前任县尉)才移交官印。(洪彦升后来又)担任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洪彦升曾经被征召到广西经略府,有人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为提举常平。御史中丞石公弼推荐刚提举广西学事的幸义充任御史,等到(幸义)向皇上辞别时,正好与洪彦升是同一天,宋徽宗就把他们两个留下来了,于是就授任洪彦升为监察御史,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洪彦升孤立无助,担任进言的官吏经历了五年时间,(曾经)论述说:“蔡京又一次居于宰相的位置,假借绍述的名义,把一切都加以更改,败坏先朝的法令制度,与其他奸臣结党危害国家,(造成)公私两方面困顿疲惫。既然已经辞官退职,却在都城里骄横傲慢,凭借皇上(对他的)照顾恩宠,心中怀有专横暴戾的想法。但愿(皇上)早早赐予英明的判决,把他打发出京城。”“何执中因为有与皇上未即位前的情谊,德行不淳厚而地位尊贵。官居要职,却不做事,看见利益就忘了大义,只把财货当作要谋取的东西。但愿解除他的枢机政务,来保全他的晚节。”“吕惠卿和张怀素交情深厚,为张怀素所注释的《般若心经》作序说:‘我对待您就像黄石之师一样。’况且张良学习黄石的用兵之策,为汉高祖平定天下,吕惠卿怎么就能把自己和他相比?”其他像邓洵仁、蔡疑、刘拯、李孝称、许光凝、许几、盛章、李穗、任熙明等人,都被逐条列出他们的过错,全都不替他们回避隐瞒。右仆射张商英和给事中刘嗣明争论是非善恶,这件事被下移给御史洪彦升。洪彦升判张商英有罪,张商英被罢免。洪彦升又多次上疏抨击郭天信凭借谈论命相被提拔任用,交结同党贬逐他人;于是请求禁止士大夫再谈论命相之术,也不要研习佛教。在这之前,朝廷诏令各路监司陈述法令不完备的地方,如果是对百姓不方便的,时间长的就不必上报。洪彦升说:“官员们对情势习以为常,顺应时势应付周旋,不能秉承朝廷旨意,趁机做奸诈之事的人很多。有趁着催征赋税而想损害熙宁时保伍之法的,有通过人口而故意动摇崇宁时学校政策的,探求事情的原委,应当有所规劝和阻止。应该派遣官员分类汇编,辨别其中的邪恶与正直,来给予奖赏、处罚。”(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后来)升任给事中。曾经请假一天,而张商英恢复官职的圣旨经过门下省,谈论此事的人认为他不过是为了避开封还诏令,后来他被调出京城管理滁州。不久加任右丈殿修撰,任徽猷阁待制,管理吉州。很久之后,又管理潭州,没有去,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追赠太中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雨过偶书[注] 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后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请罢相,出知江宁府。本诗是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后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洗”表达了在看见这场雨荡涤污浊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 B.“南亩东郊”的欢欣鼓舞照应首句的“甘泽”,证明了这是一场好雨。 C.颔联说大地的收成取决于上天,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恩之心。 D.风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凉气进入窗户,令人感到悠然闲适。 15、诗歌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C (2)诗的最后两句赞美了“浮云”的美德:给人们带来喜雨,给人间带来生机,功成后却归隐山间。 作者想像云一样,希望通过变法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处,然后功成身退,不再留恋官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字面上是讲自然现象下雨,但诗中却明显地寄托着作者的斗志和怀抱。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是写一场大雨过后,农村中处处是一片欢腾。“霈然”,是雨盛的意思;“甘泽”,即甘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雨。诗中虽然没有说到久旱,但甘雨霈泽,常常用于指久旱时的雨。而且“南亩东郊”这样的欢欣喜悦,说明这是一场人们盼望已久的喜雨。“尘寰”,世界。这里用了一个“洗”字,也含有希望好雨把世界上的恶浊冲洗净尽的意思。 接着,“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是写人们对这场喜雨的热烈反应,当然这也是作者的评价和议论。大地希望得到好收成,还须依靠物外的力量,物外犹世外,即靠老天爷的帮忙。老天爷真的给人世间带来了生机。这里,“天”,“物外”,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把天的力量作这样高的估价,正说明作者生活在九百年前的封建时代,农业生产还得依靠自然界的风调雨顺。所以,这样说还是符合实际的。 “霁分星斗风雷静”,雨后转晴,风雷停息,浮动消散,天空中露出满天星斗。“凉入轩窗枕簟闲”,“簟”,竹席。雨后新凉,房间中的枕席也令人感到舒适。 到了这里,一共六句,都是写这一场喜雨的过程。但作者并不是仅仅在写一场雨,而是通过写雨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诗中明显地有所寄托。这种寄托,在末联中点出:“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诗中也还是从下雨落笔,但主旨已转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云的进退,是很合时宜的,人间需要雨的时候,它便来到天空下起雨来;待到下过雨以后,它又立即退到山的那边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有谁能象浮云那样地知道进退呢? 读完诗,我们感到,王安石写雨,其实是写他自己。作为政治家,要象久旱时的甘雨一样,给天下带来好处,干一番有利于万民的事业。是他对自己的期望。他做宰相期间,实行新法,企图减轻一点人民的负担,促进生产,富国强兵,种种愿望同他这首诗中的思想是一致的。此外,诗中也提出要功成身退,象浮云一样:人们需要雨的时候,便来下雨;下过雨后,就立即归山(辞官隐居)。功成身退的思想,不是他的发明,许多大诗人都有过这种想法。但王安石通过云来下雨,雨过云散这种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生活理想,是很新颖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 , ”两句,形象地阐明了虽然条件优越,却无容身之地,从而说明了不能用心浮躁的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警醒当今世人,用“ , ”表明了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以此强调虚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两句说明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表现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重点字:蟹、螯、鳝) (2)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重点字:矣、犹)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重点字:涯、邻) 【点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