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5-11 16:28
参考答案
1.D【解答】A.原句“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中的人物,从上下文看,不是指全体中国人,而是那些杰出人物。故A错误。B.只从文化层面,难以深刻。原文“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故B错误。C.“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原因分析错误。故C错误。故选D。
2.C【解答】C .不是为了指出黑格尔的错误,而是为了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故C错误。ABD正确。故选C。
3.C【分析】C. 文中没有讲到这种正比关系。故C错误。
4.B 【解析】(1)B “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材料一第四段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5.C 【解析】A.“不在…而在”说法绝对,原文材料二第二段为“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B.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三段是“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6.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解析】作答第一小题关键在于从文中找出对应的信息:材料二第二段“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材料三第二段“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材料三第三段“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根据这些进行概括即可.
作答第二题可以依据第一题的答案,进行针对性的作答,文中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D  【解析】D.“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错误;“我”的叙述并不含蓄蕴结,而是充满幽默风趣的夸张与讽刺,如“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我心里凉了!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等。
8.对绘画狂热:开“个展”,因不能给“我”画像而疯等;盲目自信:反复称这是“艺术”,不许他人质疑等;水平低劣的伪艺术家:画人脸像大煤球,画鸡像黑球等。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9.①“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方二哥的画作水平低下。
②“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运用排比的手法,讽刺画作内容单调,缺乏艺术魅力。
③“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运用比喻的修辞,讽刺方二哥画作的拙劣。
④“这是艺术!”在文中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讽刺了方二哥伪艺术家的形象。
⑤“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讽刺方二哥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绘画才能。
⑥“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讽刺了方二哥绘画水平的低劣。
【解析】本题考核写作手法,写作方面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10.B 【解析】B  “前行持戟盾”与“后行持弓弩”结构对称,中间断句,前后断句,排除A、C;“汉军少”为主谓短语,作“见”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走在前面的士兵拿着戟和盾,走在后面的士兵拿着弓和弩.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李陵挥师搏击攻打,千驽齐发,敌兵应弦而倒.
11.A 【解析】  “任免升降”错,“拜”是“授予官职;任命”或“接受官职;上任”的意思.
12.D 【解析】“又因替匈奴练兵”错,原文为“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陵并没有为匈奴练兵,练兵的是李绪.
13,①我为汉朝率领五千人横扫匈奴,因为没有救援而兵败,有什么辜负汉朝的而要杀掉我全家?(将:率领;以:因为;亡:通“无”,没有;何负于汉:有什么辜负汉朝的.)
②立政给李陵使眼色,多次用手沿着他的刀环,握住他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说可以回到汉朝.(目视:用眼睛看或使眼色;数:多次;循:顺着;阴谕:暗中告诉或暗示)
14.C  【解答】C项,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
15. 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16.(1)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一片神鸦社鼓
(3)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7.A 【解析】B“享受……思想”,动宾搭配不当。C“享受……语言”,搭配不当或理解为表述不完整,享受的宾语一般带有积极意义,能给主体带来愉悦和满足,如“享受诗词语言的美”。D“感知”和“享受”和各自后的宾语不搭配,当互换位置。故D错误。
18.C 【解析】通读语段,前文有个“因为”,所以承前统一句式用“还因为”,后文有“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所以接“生活节奏较快”。
19.C 【解析】【解答】
“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此处指传统文化是源泉,故使用“源头活水”。
“朗朗上口”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此处指诵读时声音响亮,故使用“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前者突出“吸引人”,后者突出“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此处指形式吸引人,故使用“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指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顺其自然”指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此处指不会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故使用“自然而然”。
20.【答案】“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的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这类思维导图转化为文字的题目时,一定要兼顾图示中的各个要素,找出图示中每一个重点环节。本题要求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图示中“一分钟试卷”的内容,包括内容、时间、理由和目的;介绍时要注意先介绍“一分钟试卷”的发起人,然后按照课堂重难点和疑点,目的是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时间是在课堂教学前进行,根据图中提供的内容,按照“……是……”的方式给“一分钟试卷”下定义,下定义要注意用语的严谨,表述要准确。
21.【答案】(1)抛砖引玉  金玉良言
(2)略尽绵薄  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3)殷切期望  衷心希望。
22.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是林徽因和儿女高考的故事。参考立意:①(从父母的角度)敬畏制度,维护公平;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②(从孩子的角度)追随自己的兴趣;自主独立,不依赖父母。③(从高考的角度)高考的成败不会决定你的人生,坦然接受,人生才会精彩。……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