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武汉武昌区2020届高三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4-27 16:38
1.A(B项.“主要是通过不断提炼文化理论来实现的”错,主要是“于不断发生着的文化实践的尊重和提炼”;C项,“每个朝代的多元文明融汇”错。并不是每个朝代都能做到这一点。原文是“历史上每一个多元文明融汇的时代都是文艺创造的高峰时期";D项,“而非国际人士”理解有误,原文为“中国文艺的繁.....也需要敞开怀抱吸纳一切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实践的国际人士投身中国文化内容的创新”。)
2.D(电影市场的事例,论证的是“中国文艺的繁荣需要敞开怀抱吸纳一切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实践的国际人士投身中国文化内容的创新”,这样又进而论证了“文化创新要有多元融合的包容”的观点。)
3.B(错在“当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薪火相传”。原文说“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4.C(不是“减除小学生学习负担”,而是减除“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应尽的学习义务和应付出的必要努力是不能减除的。)
5.A(四年级身体形态超越正常值的比例为18.8%,未超过20%。)
6.①从学生角度,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承担合理、适度的学习“负担”,实现全面发展。②从学校角度,优化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③从校外培训机构角度,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④从家长角度,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⑤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树立科学政绩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每点1分,答到5点即给满分)
7.D(开头的“它”指代黄河入海的“那一番情景”不是指代黄河)
8.①交待作者观察和感受黄河的地点,概括文章所写的内容;②作为贯穿文的线索,将黄河从发源地到人海、从历史到现在的材料组织在一起,成为个有机的整体;③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写黄河投入海并终于化作海,形象地暗小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共6分)
9.示例一:应放在“神州揽胜”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山到大海,浩浩汤汤,一路奔流最终流入海的壮丽景观;②上旨是讴歌祖国的山川之关,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关之情。
示例二:应放在“文明探源”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黄河入海景观的描写,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②主旨是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衣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6分。选择任一观点皆可,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10.C(第三处,如果在“或”前断开。则是柳或将要与汉王谅计事。与文义恰恰相反,由此排除B、D两项。第七处,如果在“不食”前断开,则语意是“不吃饭,而自称病重”。而实际上,“中恶”与“不食”都是自称危笃的原因,两者是并列关系,不宜分开,所以应该在“不食”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
11.B(错在“正职”,侍郎是副职.正职是尚书。)
12.D(错在“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文中没有提到罢免其他武职刺史。)
13.(1)被起用担任治书侍御史,他坚决辞让,皇上不同意,他在朝廷上容色严正,被百官敬畏。(“起”“固让”“为....所”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杨秀获罪.杨素上奏说柳或以内臣身份结交诸侯,柳彧被除名为民。(“及”“得罪”“交通”各1分,句意2分。)
14.B(诗的前两句应为欲扬先抑。作者为了体现出自己的豪情被黑暗的统治压抑,故言“花开花落两由之”,此处运用反语实则作者豪情依然,因此B说法不正确。)
15.①富有豪情,雄心壮志。作者首句提到“岂有豪情似旧时”,说到现在已经因为残酷的现实冲淡了当时的豪情,从反向证明了杨铨壮志满怀,豪情未曾褪去。
②爱国忧民,心系革命。文中既提到“又为斯民哭健儿”,说明不仅是因为个人情谊而哭,更是为广大人民痛失“健儿”而悲。而杨铨又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发起人之一,他是为民请命的英雄,印证了其爱国之情。
③视死如归,矢志不渝。“又”体现了当时政府的专制统治,说明革命者屡遭镇压,但在此情况下杨铨并未退缩。且“健儿”本有“勇者、斗士”之义,更加说明杨铨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每点2分,共6分)
16.(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每空1分)
17.B(驱散:赶走,使散开。驱除:赶走,除掉。悠然自得:悠闲的样子。泰然白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见证: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目睹:亲眼看到。纷至香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熙来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18.B(主要从句式、音韵节奏和句意表达方面考虑。B项多用短句,与文段的风格一致。“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放在一起,句式整齐;“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疏疏朗朗,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先短后长,有节奏美,音韵和谐。其余选项不具备或不全具备这些特点。)
19.①阳光平铺,宛如金毯②体现出东西方艺术交融之美(共4分,每句2分)
20.①“历经”放在“岁月前;②在“周年”之后添加“之际”;③“我谨代表校学生会”改为“我校学生会”;④“你校”改为“贵校”;⑤“水结连理”改为“携手共进”。(4分,每处1分,改对4处即可)
21.国际法则(或“先占原则”)/相关资料(或“纳入版图”)/行使主权(或“有效统治”)(每点2分,共6分)
参考译文:
柳彧,字幼文,河东郡解县人。年幼时喜欢学习,读了不少经书史书。隋高祖受禅后。柳彧累有升迁,担.任了尚书虞部侍郎。因遭母丧而离职。不久.被起用担任治书侍御史,他坚决辞让,皇上不同意。他在朝廷上容色严正,被百官敬畏。皇上嘉奖他的刚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建立功名,不能庸庸碌碌而已。”那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一般都不称职。柳彧上表说:“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宁,与大臣共同治理百姓,必须合理发挥他们的才能。我见诏书,让和干子担任杞州刺史,弯弓骑马的军事才能.这是他的长处,就职治理百姓,不是他所熟悉的。如说是优待老臣,崇尚年长之人,自可多赐金帛,如果任用他们担任刺史,所带来的损失就很大了。”皇上认为他说得好,和干子最后被免除刺史之职。隋朝处于丧乱之后,风俗颓坏,柳彧作了很多矫正工作。他又见高祖勤于听政,百官奏请,多有烦杂琐碎之事,因此上奏疏劝谏,皇上很赞赏他。后因忤逆圣旨被免职。不久,又让他出来做官,还因此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心志。”因他家里贫穷,命令有关部门为他建造住宅。还说:"柳彧是正直之人。是国家的宝贝。”他就是这样被看重。右仆射杨素是当权显贵,百官都怕他,没有敢违逆他的。杨素曾经因为稍稍受到皇上的谴责,被下令送到南台处置。杨素依仗自己官高爵大.坐在柳彧办理公事的几案上。柳彧从外面进来,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面拿着笏板.神情庄重地对杨素说:“奉圣旨治你的罪。”杨素急忙从几案上下来。柳彧手扶几案坐下来,让杨素站在庭下,审问他的事情,杨素因此怀恨柳或。柳彧当时正为皇上所信任.所以杨素无法中伤他。柳彧发现近代以来。都市的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就做摔跤游戏。互相夸耀比赛。以至于浪费了财力,于是上奏请求禁止。皇帝下诏同意他的奏章。这一年.柳彧持节巡视黄河以北的五十二个州,上奏免除了那些贪污的、不称职的官吏两百多人.州县官吏都谨慎小心。无不震惊害怕。柳彧曾得到《治道集》十卷,把书送给蜀王杨秀.杨秀又赐给柳彧十个奴婢。等到杨秀获罪,杨素上奏说柳彧以内臣身份结交诸侯.柳彧被除名为民,发配到怀远镇戍边。走到晋阳,碰上汉王杨谅造反,汉王派人骑马来征召他,打算与他商议事情。柳彧被汉王使者逼迫,自己估计无法躲过这一灾难,于是诈称中风吃不了东西自称病情沉重十分危险,杨谅发怒,囚禁了他。到杨谅失败后。杨素上奏说柳彧心怀两端,其形迹虽未谋反,但其心与反叛无异,柳彧因此被流放到敦煌。杨素死后,柳彧才自己申辩情由,有诏调他回京师,他死在回京的半路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