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焦作市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4-20 21:25
焦作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5题,7题,10~12题,14题,17~18题,每小题3分)
1.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A.道家“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天地万物及人类社会自然运化的过程、规律,及‘自发秩序’”,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C.广成子说的话只是用以反对人为治理天下,不能据此就肯定说“黄帝时期出现了自然生态失调、万物丧失自然本性的现象”。D.根据原文,所谓自然的“智慧”,是说“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趋向和谐有序、共生繁荣的机制和能力”,并非说自然具有像人一样的“意识”。
2.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  第二段虽然写了人为治理天下,但并不是与“无为而治”进行对比,而是在于阐述道家提出“无为而治”的原因,故也不存在“凸显了人为治理的危害”。
3.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  “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丁文无据。
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区块链“可应用于多领域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平台”的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二,并不是区块链将多领域整合为一个平台,而是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个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将监管和服务延伸推广到多个商业环境领域。
5.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动员所有处于其节点上的人存储账本数据”的分析有误。根据材料一中的“区块链这个分布式的数字账本记录了所有发生并经过系统一致认可的交易”,区块链会自动记录所有的交易,无需“动员”人来存储账本数据。
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答案  ①实现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②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能够稳步推动试点项目;增加区块链风险承担、产业扶持、资源聚集能力;借以扶持优秀企业出海,引入海外优质项目,寻求合作共赢。(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7.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思路点拨  根据前文失火后,贾母“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判断,贾母即使不认为讲故事说到抽柴草就引发火情,至少也认为不吉利,所以选项说“是为阻止宝玉继续打听故事结尾找的借口”是错误的。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  ①善察言观色,颇有眼光。虽没见过,但根据神态和周围人的表现就能一眼认出贾母;在谈话的过程中,能准确判断贾母和宝玉姊妹的喜好。②知自己身份,行为谨慎。一见贾母忙上前请安;贾母问话,忙立身回答。③懂投人所好,很会说话。称贾母为“老寿星”,不断恭维贾母享福并表示羡慕;见贾母和宝玉姊妹喜欢听自己讲话就编故事给他们听。(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情节叙述艺术的能力。
答案  ①详写刘姥姥与贾母初见时的淡话及刘姥姥编的故事,表现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个性。②略写刘姥姥搜寻乡村逸事等内容,有利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兼顾对主要人物(宝玉姊妹)和场面的描写。③使行文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富于变化。(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10.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帝祚指帝位。
12.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思路点拨  “并无违者”的意思是没有违背约定的,而不是“此后当地再无违法者”的意思。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答案  (1)曹摅说:“这些人虽然都是平民百姓(囚犯),一定会遵循道义不会辜负我,我替诸位承担责任。”(关键词“义”“见”“任”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然而道没有只兴而不灭,物没有只盛而不衰,不只人事如此,这也是自然的法则。(关键词“罔”“杀”的翻译各1分,大意3分)
1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思路点拨  “背汗湿如泼”描写的是农夫,不是诗人自己。
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及作用的理解能力。
答案  ①面对人们对暑热的抱怨,诗人以“君”相称进行开导,表现了诗人而对暑热的坦然旷达。②而对农夫大热之天在田间劳作,诗人深受触动,便用“吾”直接表达自己内心因不劳而食而产生的不安惭愧,从侧面表达对农夫的赞美,情感得到深化和升华。(每点3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1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答案  (1)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3)(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每空1分)
17.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思路点拨  根据语段,应该是天山的雪山寒气给人凉爽的感觉,综合语意,C项更为合适。
18.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  飞泻:形容水流倾泻的速度快,气势壮观。流泻:(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蜿蜒无尽:弯弯曲曲一直延伸的样子。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增添:指增加,添加。填补:补上,修补。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1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能力。
答案  (示例)①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每句2分)
2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答案  ②在“在剧场”或“能得到情节故事”前加“孩子们”。④“主线”改为“主题”。⑤在“‘垃圾分类从自己做起’”前加“把”或“将”。⑦“一部”放在“非常”之前。⑧删除“和种类”。(每处1分,若有其他修改,合理亦可给分)
21.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答案  我国成功实现地月距离激光精准测量,(2分)成为具有此能力的五个国家之一,(1分)为开展“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分)
22.写作提示  这是热点话题+明确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热点话题是全民抗“疫”。这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热点人物事件,引导青少年弘扬社会正能量并深入思考社会问题,自觉提高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对社会责任和个人追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确文体是读后感,要注意必须体现读后感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如题目应体现“读《我看见春暖花开》有感”,可以直接以之为题,也可另立标题,以之为副标题;在行文中,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最好点出是读后感。
行文中应体现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诗歌材料第一节暗示控疫成功,抗疫胜利;第二节回顾疫情,形势严峻;第三节照应第一节,追问战疫取胜的原因;第四节回答问题,礼赞、铭记那些奉献的人。通过分析材料可知,这首散文诗的内容和含意都紧扣抗击疫情,写作时不能偏题;重点在于礼赞、铭记那些为抗疫胜利,为民尽心服务、为国无私奉献的以一线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各行各业的请愿者、志愿者、逆行者等,突出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爱国为民的精神。若重点写出现疫情的原因、疫情中出现的问题(散布谣言、抢购物品、地域歧视、逃离隐瞒等)、疫情造成的危害等,属于偏题,42分以下。若作文重点抛开抗疫写奉献、平凡与伟大、英雄等,或当作诗歌鉴赏,重点写诗歌的语言、手法等艺术的,按严重偏题甚至跑题给分,30分以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