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宁夏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0-01-17 20:06
高一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1、C 
2、B 
3、C 
4、C
5、A(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用于此处不当。不乏其人:不缺少那样的人,这里并不是强调缺少,而意在表达这类人多得不能一一列举出来。别出心裁:与众不同。而此处强调出于自己的创造,不抄袭或者模仿别人,故“自出心裁”恰当。相反相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成。此处强调二者相互映衬相互配合。)
6、A(B、“因为”“导致”不搭配;C、中途易辙;D、中途易辙,“因”“导致”不搭配。)
7、C(原文有“”最终转化成一种文学情趣,A项为抓住要点;第二段有“文学性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是书家书写的内容”,二、三段之间并无递进关系,故排除B项和D项。)
8、(1)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2)后世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
9、D
10、A 【解析】题中A项,“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说法错误,“缟素”在文中的意思是“穿丧服”。故选A。
11、A【解析】题中A项,“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说法张冠李戴。原文相关语句之前有“荀彧曰”三字,可知这句话并非曹操的观点。故选A。
12、(1) 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将军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非常:不同寻常;乃:才;算其多者: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每点1分)
(2)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哪里能成为隐患!
(句中的“寡虑”,少谋略;“见”,被;“何能为累”,哪里能成为隐患。每点1分)
13、BE(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2个得5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ABE考核内容,CD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不经意间”有误。既然是庭中奇树,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看。E项,折花并非主题,只是主人公思念夫君的行为表现,主题应为“但感别经时”,即因为夫妻离别的时间相当长了,因而有感而发。
14、“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2分)“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寞;(2分)“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2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注意结合句子“绿叶发华滋”“路远莫i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分析其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孤独、寂寞、情感的美好浓烈。
15、(1)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2)子无良媒     士贰其行
(3)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16、 D  试题分析:D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错误,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相反,与原文对照,材料三第四段说的是“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不是“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17、 B   B项,“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材料一的图表说明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而材料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并不能说明“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18、 “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等具体问题。(2分)《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2分)“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2分)
19、B.“觉得亲情容易得到”于文无据,“可以暂时不必在乎”也是曲解。
20、比喻。(1分)把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等比喻成“刺”“绣花针”,把牺牲亲情获取的成功、事业等比喻成“美丽的图画”。(1分)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年轻人只顾自己的事情而不懂亲情不珍惜亲情的现象。(1分)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及痛心之情。(1分)
21、胡文阁的水袖,具体的水袖,因为买水袖,胡文阁失去了给母亲买生日礼物的机会。(2分) 我的“水袖”。抽象的水袖具体指我年轻时自己的事情。因为觉得自己的事情重要,我错过了陪母亲看月季花的机会。(2分)年轻人的“水袖”。抽象的水袖,具体指年轻人心中的事业、爱情、婚姻、子女等。年轻人为了追求这些事情而忽视或不珍惜亲情。(2分)
(从“具体”和“抽象”两个角度答也可以,注意“紧密结合全文”)
22、空白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可以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 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横线前后表述的信息,处,依据前文“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就是”可以推测答案;处由前文“读者在鉴赏中”结合后文“从 而获得审美的体验”“ 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推测;是对整段文字的总结,文段叙述主体是“空白手法”。
【参考译文】
曹操在许县,计划迎接献帝。部下众人都认为:“崤山以东尚未平定,而且韩暹、杨奉等人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凶暴,不能马上制服。”荀彧说:“以前晋文公重耳迎接周襄王,各诸侯国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汉高祖为义帝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诚心归附。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提倡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的王室的哀伤。如果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坚守君臣大义,招揽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这样,尽管四方还有叛逆者,但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韩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头,以后就算再费尽心思,也来不及了。”曹操于是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董承等扼守险要之地阻拦曹洪,曹洪不能前进。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说:“我和将军相互倾慕,只听到名声,便已推心置腹。如今,将军在艰难之中救出天子,护送他回到旧都洛阳,护卫辅佐的功勋盖世无双,是何等的美善!现在,各地不法之徒扰乱华夏,天下不宁,政权至关重要,事情主要靠辅佐大臣;所有的贤明之士必须一齐努力,来肃清君王道路上的障碍,这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心脏、胸腹与四肢,实际上是互相依存的,缺少了任何一件,都不完整。将军应当在朝廷主持事务,我则作为外援,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祸福同当。”杨奉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对其他将领说:“兖州的军队已经靠近许县,有兵有粮,正是朝廷可以倚靠仰仗的对象。”于是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
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我已到洛阳,应当采取什么策略?”董昭说:“将军兴起义兵,讨伐作乱之人,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像春秋五霸一样的功业。现在洛阳的各位将领都有自己的打算,未必服从将军的指挥。如今留在洛阳匡正辅佐朝政,有许多不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县。但是天子在外流离多时,刚回到旧都城,远近都踮起脚跟观望,盼望迅速获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驾,是不符合民心的。不过,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将军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曹操说:“这也是我的想法啊。只是杨奉近在梁县,听说他兵强马壮,难道不会阻挠我吗?”董昭说:“杨奉缺少与他结援相助的人,所以他愿与将军结交。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的事情,都是杨奉的主意,应该及时派遣使者送去重礼表示感谢,使他安心。并告诉他说‘洛阳没有粮食,想让献帝暂时移驾鲁阳,鲁阳靠近许县,运输较为便利,可以免去粮食匮乏的忧虑’。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怎么阻挠得了呢!”曹操说:“很好!”立即派使者去拜见杨奉。庚申,献帝车驾出辕关,向东行进,于是迁都于许县。己巳,献帝抵达曹操军营,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23、作文审题立意参考:
支持: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网络词语能够流行的原因,如网络词语本身的生命力、媒体宣传的推波助澜、大众的效仿与趋同心理等;可以论证网络流行语直接快速表情达意,表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与原有表达方式并行不悖,它不会消解固有的文化,反而与传统表达一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观点;
否定:也可以站在严肃文化的立场上,对社会上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淡化典雅语言使用的现象进行抨击,倡导规范使用汉语,反对过分使用思想贫瘠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做法;也可以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谈,过分使用单一的网络词语,不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从而影响深层次文化的积淀与传播,容易导向一种对浅薄的快餐文化的追求;
辩证:还可以综合立意,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一现象,要注意辩证分析。既不能过于夸大这些流行语的内涵,也不能忽视它们广受青年人喜爱的特质,从而避免出现一边倒的倾向。或者说,既要重视包含丰富积淀的传统表达方式,也不要屏蔽鲜活有力的网络用语,做到兼收并蓄,风格多样。用丰富多样的表达服务好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切题立意:
1.网络流行语与固有表达并行不悖
2.野蛮生长的网络流行语
3.流行与经典的共生共存
4.网络流行语对严肃文化的消解
5.雅俗共赏的语言  百花齐放的文化
6.理性看待网络流行语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