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早发五连驿忆弟 曾国藩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 B.第四句写万山环绕让诗人感到路途的艰辛,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一“苍”字又增添一份悲苦苍凉之意。 C.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定信念。 D.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 15.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作者写泛舟江上,感到飘然离世,超然独立,如同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 ”。 (2)《虞美人》中表现词人李煜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引出对故国往事感叹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 ,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表现了其内心的苦闷和茫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 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 、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扎根于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汲取 墨守成规 丰富 沾沾自喜 B.吸取 墨守成规 丰富 趾高气扬 C.吸取 故步自封 丰厚 趾高气扬 D.汲取 故步自封 丰厚 沾沾自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20.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 ?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很细,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 ,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 ,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21.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预计明年上半年,“新型邮编行业标准”即可出台。新邮政编码的诞生,将对快递行业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届时,每个人都能注册精准的个人地址ID,这套地址ID,各快递企业可以共用。新型邮编更便于机器解析,基于地名地址库精准识别目的地,减少中转环节,提高中转时效。此外,便于机器识别的“新型邮编”,可为无人机、无人车等提供精细导航服务,加速快递行业的无人化进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马云 如果不喜欢被别人不公平的对待,那么我只有使自己更好,到公平为止。或者在它再来的时候,说声“去你的!”埋怨绝对无济于事。———金莎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与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