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中国文人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地位,足以使其与晋唐书法、唐诗宋词比肩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板块”说法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 2.C( “指出文人画家主要追求表现对象相对‘虚’的空间”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与西方绘画不同的不只是文人画追求相对“虚”的空间,还有诗人的思考方式) 3.A(粗放用来“传神”,细腻用来“传形”) 4.C(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这些重要举措迅速抬升了职业教育舆情热度,使之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教育主题”) 5.D(A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将“双元制”与“一般的大学教育”相比,选项中“其他大学生”包括除接受职业教育外的所有学生;B项强加因果。“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舆论关注度最高”重点在“最高”,意思是与职业教育有关的其他话题相比较而言,民众最关注招生制度,不能由此“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C项言过其实。“就业市场将越来越重能力而轻学历”言过其实,材料三是说“能力是最好的学历”,并不是“轻学历”) 6.国家层面: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投入和质量督导评价,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 校企层面:促进产教融合,校企能实现“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扩大奖学金和学生补助覆盖面。 个人层面:转变观念,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解,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一点2分) 7.B(“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错误,从后文郭支书的做法来看,郭支书和乡亲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8.交待情节的作用。通过马主任与郭支书的交谈,读者得知修桥费用的来源。 塑造人物的作用。借助次要人物马主任,读者可以更加感知到主要人物郭支书的正直无私的特点。 表现主旨的作用。作为干部一员的马主任,有助于读者理解为民修桥、干群关系的主题。 (一点2分) 9.从文中来看,“断桥”应包含双层含义,表面含义是指被山洪冲毁的古桥,深层含义是指人们心中的断桥;从情节上来看,小说开头写山洪冲毁古桥,即出现断桥,接着写郭支书动员儿子出钱修好断桥,接着写人们对郭支书的猜疑,写人心中的断桥,由此可见,“断桥”是文章的线索,小说围绕“断桥”谋篇布局;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小说围绕修治断桥塑造了郭支书、马主任以及村民的形象,表现出郭支书的宽宏大量、正直无私以及深谋远虑;从主旨的角度来看,小说明面上写“断桥”的修治,实际上是要说明人心中断桥的修治,生活中的断桥可以修好,人心中的断桥难以修治。学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 参考答案: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0.B(“邺”是地名,故其后断开;“二人”指赵忠与赵让,故其前断开) 11.D(“解印绶”指解下印绶,即谓辞免官职;“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谓入任为官) 12.D(“一路迁升”错) 13.(1)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拿出中藏钱、西园厩马,来赏赐军士。(“以为”“益出”“班”各1分,大意2分) (2)现在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又有高人的品德,却侍奉昏庸的人主,凭什么求得安全呢?(“不赏”“北面”“何以”各1分,大意2分) 14.D(“暗示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厌恶和急于逃离的心情”于诗无据) 15. 颔联写北斋雨后之景。双禽占竹,两鸟对鸣;一蝶寻花,飞来飞去。(1分) “占”“寻”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占”是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极富活力。“寻”即“寻找”。深秋时节,花事已少,这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鸟声蝶影,高下相映,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晴的美景,充满野趣、充满生机。(3分) 此联情景交融,传达了作者的喜爱和享受之情。(2分) 16.(1)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7.C 18.A 19.D 20. (1)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图表反映的对象,从曲线图中看,它包含了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等多个对象,因此,概括变化趋势时,要分析每一个对象的变化趋势,然后按照共同点进行合并归纳。(2)解答本题,学生要能从前面概括的变化趋势中总结问题,可联系生活实际,从各能源的特点方面入手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1)木材消耗比例逐年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比例在经历了一个增长期之后均呈下降趋势,核能与太阳能的消耗比例逐年上升。 (2)高能耗、高污染能源正逐步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 21. 材料中一句话可以作为一个层次,根据每句话的内容对其进行概括,材料主要讲的是“自然条件”“色味”“采摘时间”“制作”“功效”等,并且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宜采用主谓结构的短语。 参考答案:自然条件优越;色香味俱佳;采摘时机讲究;制作精细;功效较多。 【参考译文】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皇甫嵩少年时有文功武略之志,好《诗》、《书》,学习弓剑驰马。开始被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都不去。灵帝时公车征为议郎,升北地太守。以前,钜鹿张角用做好事教化天下人,辗转欺骗、迷惑。十多年间,信徒数十万。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约定在邺集合出发。还未等到作乱,张角弟子上书告发。张角等人知道事情已经暴露,白天黑夜通知各方,同时起事。杀人祭天。所到之处,焚烧官府,抢劫村邑,州郡失去依据,长吏多逃亡。十天之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朝廷召集群臣开会商议。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拿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赏赐军士。灵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起用天下精兵,广选将帅,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符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合力讨伐黄巾军。 皇甫嵩已消灭黄巾,威名震动天下。而朝廷政事一天乱似一天,海内空虚困难。前信都令汉阳闫忠贸然对皇甫嵩说:“现在遇到了难得的运气,踏着容易变化的机会,而有运气不抓着,当着机会不利用,您怎么保持大名呢?”皇甫嵩说“:这是说什么啊!”阎忠说:“现在将军暮春受皇上命讨贼,到冬末就收功,威德震本朝,声名扬海外,虽汤武的行事,也不比将军高呢。现在您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又有高人的品德,却侍奉昏庸的人主,凭什么求得安全呢?”皇甫嵩说:“朝夕努力工作,心不忘忠于皇上,为什么不安?”正值边章、韩遂在陇右作乱,第二年春,诏令皇甫嵩回镇长安,保卫园陵。边章等就再侵犯三辅,派皇甫嵩讨伐他们。起先,皇甫嵩征讨张角,途经邺,看见中常侍赵忠的房子建筑超过了制度,于是上奏没收了他的房子。又中常侍张让私人向他要钱五千万,皇甫嵩不给。赵、张二人由此恨了皇甫嵩,上奏皇甫嵩连战没有功劳、费钱多。这年秋天,被召回,收了他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改封都乡侯,二千户。五年,凉州贼王国包围陈仓,再任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抵御。董卓想很快去陈仓,皇甫嵩不听。王国包围陈仓,自冬到春,八十余天,城坚守固,终究没有攻下。贼部队疲敝不堪,结果只得自己解围而去。皇甫嵩指挥部队进击。董卓说:“不可,兵法说,被打败了的敌人,不要追赶,撤回去的部队,不要逼迫。”皇甫嵩说“:不是这样。以前我不进击,是躲避他的锐气,现在进击,是等到敌衰弱的时候了。”就独自率兵进击,使董卓殿后。几仗下来,打得王国大败,斩首万余人。王国逃走而死。董卓又惭愧又嫉恨。因此忌恨皇甫嵩。到董卓被杀,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这年秋天,受命为太尉。冬,因出现流星免官。再任为光禄大夫。不久,李傕作乱,皇甫嵩也病死,赠骠骑将军印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