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 2019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1.D(原文中“尧舜时期,……,华夏文明的人文底蕴基本奠定。”表明华夏文明的人 文底蕴是在尧舜时期奠定的,并非“最早的中国”所指的黄帝时期) 2.C(文章概述五帝时文明演进史,是为论证“黄帝及其部落的诞生……,是真正意义 上的‘最早的中国’”。) 3.D(A.铭文是追溯“中国”观念的依据,只是并不代表最早。B.黄帝时期被定义为真 正意义上的“最早的中国”是因为这一时期从政治和文化层面“代表了华夏文明的最初自觉”, 并非因为它处于五帝时代的开端。C.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建筑和墓葬,不能证明《史记》 中关于黄帝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4.D(D 项不符合文意,营改增后扩大企业进项税抵扣范围,降低企业税负,也降低了 财政收入来源。) 5.B(B 项不符合文意,材料二主要是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无中生有。) 6.(1)政策引领。科学决策,通过完善促进消费机制、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确保百姓得到高质量的服务消费。(2)规范市场。完善行业规范,约束服务提供方,优化企业服务,提升产品质量。(3)推动研发。或为研发企业减税,引导企业主动研发,或提高行业标准,倒逼企业重视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4)改革税制。多措并举,切实减轻企业税负,推进企业产业转型。 (每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D(小说这样写阿永,不是为了表现他是一个察言观色的人。) 8.①将过去与现在、母与子、祖与孙等连接,使叙事集中紧凑。②可以透视人物命运 和时代的变化,小中见大。③有助于从社会与家庭两个层面刻画人物,展示人物作为劳动者和慈母的形象。④是人物心愿的体现,在劳动价值之外也表现了亲情的可贵,丰富了作品主题。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给 6 分;意思对即可。) 9.①以第三人称方式叙述,结合儿子对母亲的认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叙事中穿插回忆,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扩大了故事的艺术空间,丰富了表现内容。③以薪水引入,从家常琐事的角度叙述,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10.C 11.A(被举者须经皇帝亲自策问,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以官职。) 12.A(一日千里:形容良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步神速或事业发展得很快。吏部侍郎马载称赞苏颋“一日千里”,不是因为他考试成绩好,而是因为他官职升迁得快。) 13.(1)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 (译对大意,3 分。“每”“恨”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 (译对大意,3 分。“夺”“远近”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苏颋,字廷硕,年轻时很聪明,一千多字的文章看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考中进士后,选调乌程尉。武后封禅嵩山,苏颋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授任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称一日千里,苏生就是这样的人。”两次升迁后担任监察御史。长安年间,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制造的冤狱,苏颋检查出其中的诬陷不实之处,大多给予昭雪宽宥。升迁为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授官中书舍人。玄宗平定内乱后,文件堆积如山,只有苏颋一人在太极后阁,他口头述说处理意见,情况千头万绪,处理恰当毫无差错。书史禀告他说:“请您慢慢说,不然我的手腕就会累断了。”中书令李峤说:“你文思泉涌,我赶不上。”升任太常少卿,并且掌管拟定诏书。苏颋遭遇父亲去世,丧期未满被起任工部侍郎,他推辞不接受,服满丧制才上任。皇帝询问宰相:“有从工部侍郎去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回答说:“陛下任用贤能只管任命,何必计较资历呢?”皇帝便下诏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皇帝慰劳苏颋说:“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陆象先死后,紫微侍郎这一职位不曾补任,朕想这一人选没有人比你更合适。”苏颋叩头拜谢。开元四年,苏颋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负责编修国史,苏颋与宋璟一同主持国政,宋璟刚强正直,许多大事都能裁决,苏颋能推崇他的长处。在皇帝面前陈奏,宋璟没说到的地方,或者说的不够到位的地方,苏颋往往帮助他达成,有不符合皇帝心意之处,苏颋再次申述宋璟的主张,因此皇帝一一听从,二人相处愉快。开元八年,苏颋罢免宰相任礼部尚书。不久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亡,朝廷下诏让苏颋收剑南地区盐铁供给本州。苏颋崇尚简静,重新兴起劳役,招募守边士兵,发给酬劳,开盐井设冶炉,根据收入计算支出,拿出盈余的钱购买谷物,以充实粮库。当时前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下达公文征取库钱购买织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苏颋不肯给他,因而上奏说:“派遣使者奉行命令,先购买不急用的物品,这不符合陛下以山泽之利供给军费的本意。”有人对苏颋说:“您身在远地,不能违背皇上旨意。”苏颋说:“不是这样。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爱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苏颋跟随皇帝到泰山封禅,皇帝下诏让他撰写《朝觐坛颂》,世人赞叹这篇颂文。还朝后,苏颋分管十科选官事务。苏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14.C(诗人说自己生性孱懦,又为饥寒所迫,回答了他面对蜀地奇绝的山水,无法轻松享受优游之乐的原因,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悲凉之感,不是痛恨自己的性格。) 15.①面对蜀地山水,诗人羡慕陶、谢的随性自适,希望像他们一样,享受优游之乐; ②个人境况的不如意,使他无法彻底放松,体现了他对自我和家人的担忧;③时局的艰难和平生的志向也使他不可能像陶、谢那样超脱世俗,体现了他心怀天下的阔大胸襟。 (每点 2 分,共 6 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6.(1)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17.A(句式对应前文,“5G 时代的各种便利”引出下文。) 18.B(①大功告成: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②令人神往:使人非常向往。神往,心神向往。(主观感受, 5G 让人“憧憬”对应)令人瞩目:使人注视。(客观行为)。③淋漓尽致: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酣畅淋漓: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④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19.C(①语序错误或逻辑错误,主语不同,“虽然”应提前;②语序错误或逻辑错误,根据前文语境中的“提前”“抢先”,强调是时间性,“才能”应提句子前面;③事理逻辑错误,“拉开”的是自己与“其它参赛者之间”的距离,而非“与其它参赛者之间拉开距离”,否则, 只能横着“拉”。) 20.斧正——纠正(不得体); 脚色——角色(色彩不吻合); 造成——产生(色彩不吻合); 揭露——指出(不得体); 反映——反响(不准确); 21.打开网上报名系统,输入考籍号和密码,正确则登录系统,错误则重新输入。登录系统后须阅读《报名须知》方可报名。录入的报名信息经确认后退出,录入错误,须重新修改报名信息。(6 分) 四、写作(60 分)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