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9-03 17:03
2019级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B 
【详解】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问题。A项“以大漠戈壁、原始森林为对象”,应“以自然景物为对象”。C项“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不符合文意。判断依据:“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的认识是片面的。”D项“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是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不符合文意,应“以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为宗旨”。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生态游’时却无不担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A项表述的是“生态游”渐成时尚,与题干所问不一致。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浏览选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比较、分析,以发现问题之所在。该题内容难点不在“筛选”,而在“整合”,亦即难在通过思考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上。高考命题的表述项一般不存在对文中基本信息的简单摘取,大都为对文中信息的综合加工,糅合进了命题人个人的理解。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对文中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这是文意推断题。A项判断依据:“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作者只是强调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数据。并没有说要刹车。B项判断依据:“就算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未及的影响。”C项判断依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D项判断依据:“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解题时,应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A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第2段描写晚霞的美丽是为了烘托民歌手的美好形象”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用以反衬民歌手晚景的悲凉,渲染了一种凄美,故错误;D项,“第3段说那位民歌手‘他真的一无所长’,是为了揭示他终于‘失声’的根本原因”错误,从第三段来看,他“失声”的根本原因是贫困的现实和世俗的偏见,故错误;E项,“是说民歌手又恢复了歌唱”错误,歌声并没有恢复,这里只是一种想象或情景幻化,故错误;A项,侧重对第一段内容作用的考查,正确;B项,侧重对第二段描写作用的考查,正确。故选AB。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分析含义注意从字面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用注意从内容的统领,情感基调的奠定等角度分析,结构上从线索以及手法的角度分析。
5.     “晚霞”象征那位从青年一直唱到老年的非常优秀的民歌手,
“消失”是说这位民歌手在贫困的生活和贫瘠的文化土壤中最终“失声”。
【详解】本题针对标题设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从全文看,本文以‘一片晚霞的消失’为题,有什么寓意”,然后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探究标题的寓意。首先分析标题的表面意思,标题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中心词“消失”和修饰词“一片晚霞”,从文中来看,“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晚霞给这个场景带来了绚丽”,由此可知,这“一片晚霞”表面意思是指自然界天空的晚霞,而“消失”自然指天空的晚霞的消散;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来分析其寓意,由“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可知,文中的“晚霞”应是象征美好诗意的东西,文章第三段写到“此时河岸上有一个懦弱的男子,他是一个喜欢抒情的男子。……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扯开嗓子‘漫’起花儿。他唱得真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他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他的花儿越唱越悲凉。可是今天,他拒绝歌唱,他倔强地不开口……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这 “一片晚霞”应该是象征那位从青年一直唱到老年的非常优秀的民歌手,这“消失”应结合民歌手“失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第三段民歌手的经历来看,这原因既有生活的贫困,也有文化土壤的贫瘠,由此可知,这“消失”是指这位民歌手在贫困的生活和贫瘠的文化土壤中最终“失声”。
6. (1)他酷爱民歌,而且极有天赋,但他不擅长田间劳作。
(2)山乡的贫困和封闭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3)他虽抗争,但又无力挣脱,最后终于“失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情节,概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三段描写了一位民间歌手的形象,请分条概括这位歌手艺术人生的主要历程”,然后浏览第三段,根据人物的生活经历进行概括。首先看年轻时候的民歌手,他“除了唱花儿,他一无所长。他娶了媳妇,养了孩子,但家境贫穷。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的力气都用在了……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整日‘漫’在花儿的妄想里”,此时的民歌手酷爱唱歌,而且有天赋,但他不擅长田间的劳作;接着“他去了镇上,他来到镇文化站,告诉站里的干部,……他的条件是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他说他有了这笔生活费,他的家人就可以放过他……文化站的干部说没有钱给他,让他回去了。后来他又跑到了旅游景点,但是很快被辞退,大家说,他的花儿总是悲戚感伤,总是让客人心绪不佳”,由于山村的贫困和封闭让他没有用武之地,最后“事实上真是如此,那些欢快的唱得姑娘们脸红的花儿,他已经没有心境再唱出口了。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面对这样的境况,民歌手抗争也罢,努力也罢,但最终只能放弃,终于“失声”。
7.    (1). 听觉    (2). 吹起
【详解】试题分析: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8. 按照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却要敞开四面窗户,“ 卧看千山急雨来”更是道出了诗人豪 迈的胸襟,诗人最欲欣赏的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出色表演。这种境界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 思想境界。
【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通过“卧看”一句分析“豪迈的胸襟”“力求上进”的精神。
【点睛】:诗歌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首歌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作答。
9. 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直堕其履圮下”,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老人故意把鞋扔到桥下,从后面的语境来看,老人的这一行为应是故意的,是试探张良,句中的“直”应解释为“故意”。故选B。
10. 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分析词语的意思。
B项,第一个“为”,因为;第二个“为”,做,两个“为”意思用法不同;A项,两个“衣”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意思用法相同;C项,两个“乃”都表判断,是,意思用法相同;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意思用法相同。故选B。
11. (1)张良既然已经为他捡了鞋,便直身而跪给他穿鞋。
(2)和老人约好时间相会,反而晚到,为什么呢?
(3)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
(4)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业”,既然,已经;“为”后省略代词“之”,“为”,替;“因”,于是,就;“长跪”,直身而跪;“履”,名词活用为动词,给……穿鞋。第二句中,“与”,和;“期”,约会;“后”,名词做动词,晚到;“何”,为什么。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挺着身子久久跪着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化成才了。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于是张良对老人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相约,(比老人还)慢来,怎么能(这样)呢?”又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慢来,为什么(这样)呢?”接着又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册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天亮时(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对《太公兵法》感到很惊异,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12、
(1)  . 濯清涟而不妖     (2). 天街小雨润如酥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 几处早莺争暖树    (6). 谁家新燕啄春泥    (7). 先天下之忧而忧    (8). 后天下之乐而乐  
(9). 罗贯中            (10). 《红楼梦》        (11). 《水浒》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取信于民”“早春莺燕景象”“伟大抱负”,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濯”“涟”的写法。
13、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字义以及课内所学来辨析字音正误。
A项,“戳穿”的“戳”应读chuō,说破,揭穿;“不折不挠”的“挠”应读náo,“挠”意思是“屈服”,故错误;B项,“畸形”的“畸”应读jī,不正常的,故错误;D项,“酝酿”的“酿”应读niàng,“酝酿”,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比喻事前讨论、磋商,交换意见,统一思想,故错误;故选C。
14、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根据字义和字音辨析字形正误。
C项,“大势渲染”“势”应为“肆”,“大肆渲染”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肆意夸大事实,加以宣传,“大肆”表示毫无顾忌,只用在消极方面,故C项错误。故选C。
15、A
【解析】试题分析:与世无争: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对象错配。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16、B
【解析】试题分析: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注意语境和句子间的关系。
17、C
【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依次按编号停放”语序不当,应为“按编号依次停放”,故错误;B项,“一名中国人质死于巴人质危机,要求……”搭配不当,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以在“危机”后加上“……的事件再度表明”,同时删去“要求”二字,故错误;D项,“纲举目张似的纲领性文件”重复赘余,“纲举目张”和“纲领性”重复,应删去“纲举目张似的”,故错误;故选C。
七、作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