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郑州市106中学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8-15 16:22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鸿列传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
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10.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B. 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C. 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D. 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 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 床:古代的坐具。
D. 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鸿的父亲梁让,在王莽时期曾担任城门校尉,被封为修远伯,梁让他作为后人奉祭远古时期的少昊帝金天氏,居住在北地郡并在那里去世。
B. 梁鸿在上林苑中放牧猪群的时候,曾经不小心遗落了火种引起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他人的房舍,梁鸿就用所畜养的生猪来赔付他们。
C. 梁鸿后来向东出函谷关,路过京城洛阳,作了一首《五噫之歌》,肃宗皇帝听说后赶紧派人访求他,但梁鸿不愿接受朝廷任用,带着妻子隐居在齐鲁之间。
D. 梁鸿带着妻子背井离乡,替人帮佣以谋生,妻子仍然对他敬重非常,主人家也因此认为他不是普通人。
13. 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2)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周围邻家的老人们见梁鸿不是普通人,于是一起责备这家主人,而尊奉梁鸿为德高望重的人。
(2)现在你却穿着华丽的丝织衣服,白粉涂敷、黛墨描画,哪里是我梁鸿所希望的?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吴”“大家皋伯通”“庑下”“人”“妻”“食”“鸿”“前”“案”“眉”,虚词“又”“为”“于”,“有顷”时间状语前置,此处可断。“去适”连谓词组不能拆开。“大家皋伯通”同位语,不能拆开。“为具食”主语为“妻”。“仰视”为谓语,再结合本句意思:又过了一段时间,梁鸿离开了齐鲁地区去了吴国,梁鸿托身于富家大室皋伯通,住在堂下的大屋,受雇为人家舂捣谷物。每天回到家里时,妻子都为他准备好了饭食,她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而是将盛食案盘举到和眉毛平齐的位置。句子可以断开为: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故答案为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项,“肃宗:皇帝的谥号”说法错误,肃宗应是皇帝的庙号。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肃宗皇帝听说后赶紧派人访求他”说法错误,肃宗皇帝(明帝)听说后很讨厌这首诗,派人搜捕梁鸿。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耆老”,指老人;“恒人”,普通人;“乃”,于是,就;“共”,一起;“责让”,责备;“称”,尊奉;“长者”,德高望重的人。(2)中的“乃”:却,竟然;“衣”,动词,穿;“绮缟”,指华丽的丝织衣服;“傅粉墨”,指白粉涂敷、黛墨描画;“岂”,哪里;“所愿”,所希望的;“岂鸿所愿哉”,哪里是我梁鸿所希望的。

参考译文:
梁鸿字伯鸾,扶风郡平陵县人。父亲梁让,王莽时期曾为城门校尉,被封为修远伯,梁让他作为后人奉祭远古时期的少昊帝金天氏,居住在北地郡并在那里去世。当时梁鸿年龄还小,因为遭遇动荡的乱世,于是只好用席子卷起来埋葬了父亲。
梁鸿后来在太学跟从老师学习,家境虽然贫寒但为人崇尚气节和操守,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却不愿意做离章析句类的注疏之事。学业结束后,就在上林苑中放牧猪群。曾经不小心遗落了火种引起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他人的房舍,梁鸿于是就寻访被烧的人家。询问他们所丢失的物件,悉数用所畜养的生猪来赔付他们。有一家房主还嫌赔偿少了。梁鸿说:“我已经没有别的财物了,希望亲自到你家做佣工。”这家主人同意了他的请求。由于梁鸿为他做事勤快,早起晚睡从不懈怠,周围邻家的老人们见梁鸿不是普通人,于是在一起责备这家主人,而尊奉梁鸿为德高望重的人。到这时这家主人对他才开始敬重起来,将他赔付的猪悉数归还给他。梁鸿没有接受就离开这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有权势的人家仰慕梁鸿高尚的节操,很多人都想将女儿嫁给他,梁鸿一概谢绝不娶。同县的孟家有个女儿,形貌肥胖丑陋并且肤色黝黑,一发力可举起舂米的石臼,还在挑选对象而未曾出嫁,年龄已到30岁了。父母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女儿回答说:“希望嫁得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说后就向她家下了聘礼。孟女向父母要求制作布衣和麻鞋,并编织放物的筐子、制作纺织的器具。等到出嫁的时候,才以打扮修饰之身进入梁门。过门七天而梁鸿都没有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前询问他:“私下里听说您行义高尚,已经拒斥了数位女子的求婚,而为妾也怠慢过数位男子的求婚。现如今被您所看中,怎敢不向您请罪呢。”梁鸿说:“我需要的是穿生毛皮、粗布衣服的人,是可以和我一起隐居在深山老林的。现在你却穿着华丽的丝织,白粉涂敷、黛墨描画,哪里是我梁鸿所希望的?”妻子说:“(这样打扮)是为了试探一下先生的意愿罢了。为妾另外备有隐居的衣服呢。”于是梁妻重新梳了一个椎形的发髻,穿上了粗布制的衣服,然后一边做着事情一边来到梁鸿跟前。梁鸿极为高兴地说:“这才真正是我梁鸿的妻子了。这样就可以侍奉我了!”便替她取表字为“德曜”,取名字为“孟光”。
过了一段时间,妻子说:“常常听说先生想隐居山林来躲避祸害,为什么现在却了无声息了?恐怕是向世俗卑顺低头、屈服迁就了吧?”梁鸿说:“好吧。”就和妻子一起进入霸陵县的山中,以种田和纺织作为谋生的职业,吟诵《诗》《书》,弹奏琴声来自以为乐。由于仰慕前代那些志行高尚的人,而给汉初四皓以来的24位隐士作了颂赞的诗文。
梁鸿后来向东出函谷关,路过京城洛阳,作了一首《五噫之歌》,肃宗皇帝(明帝)听说后很讨厌这首诗,派人搜捕梁鸿,结果没有抓到。梁鸿于是改姓为“运期”,取名为“耀”,取字为“侯光”,和妻子隐居在齐鲁一带。
又过了一段时间,梁鸿离开了齐鲁地区去了吴国,梁鸿托身于富家大室皋伯通,住在堂下的大屋,受雇为人家舂捣谷物。每天回到家里时,妻子都为他准备好了饭食,她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而是将盛食案盘举到和眉毛平齐的位置。皋伯通细察这一切而感到奇怪,说:“他一个佣人能使自己的妻子敬重他到这种程度,一定不是普通人。”于是让他和自己一样住在家里。梁鸿潜心闭门、撰写了十多篇著作。后来梁鸿患了疾病并且日见危重,对居所的主人皋伯通说:“从前延陵季子(吴季札)将儿子埋在嬴、博两地之间,不把灵柩运回乡里,千万不要让我的儿子护送我的灵柩归葬故乡。”在他死后,皋伯通等人在吴要离墓冢旁边为他求得一块墓地。众人都说:“要离是品格刚直之人,而伯鸾品节清白高洁,可以让他们葬在一起。”安葬了梁鸿后,他的妻子和子女都回扶风郡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蒙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3)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倚南窗以寄傲 (4). 审容膝之易安 (5). 木欣欣以向荣 (6). 泉涓涓而始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岫、倦、倚、寄傲、审、膝、欣、涓、流。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