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童话 梁晓声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 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算来,我竟20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对不起,对不起……” 我帮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饭,与他在宾馆住了一夜。哥哥以为他从此自由了,而我只能实话实说:“现在还不行,但我一定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一返回北京,我就动用轻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并动员邻家的一个弟弟二小一块儿来了。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居无定所,也没工作。由他来照顾哥哥,我给他开一份工资,可谓一举两得。他对哥哥很有感情,我放心。 那三年里,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们居然都胖了。我每星期去看他们,一块儿做饭、吃饭、散步、下棋,有时还一块儿唱歌…… 但好景不长,二小回哈尔滨探望他的兄妹,一天不慎从高处跌下,不幸身亡。这噩耗使我伤心了好多天,我只好向单位请了假,亲自照看哥哥。 我对哥哥说:“哥,二小不能回来照顾你了,他成家了……” 哥哥愣怔良久,竟说:“好事。他也该成家了,咱们应该祝贺他,你寄一份礼给他吧。” 我说:“照办。但是,看来你又得住院了。”哥哥说:“我明白。” 那年,哥哥快60岁了。他的头脑、话语和行动越来越迟钝,但没有任何具有暴力倾向的表现,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自卑来。 我说:“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俩一块儿生活。” 哥哥说:“我听你的。”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 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我看着他喝酸奶,和他聊天。在我们眼前,几只野猫慵懒地横倒竖卧。 我问:“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 哥哥说:“那是一个童话。” 我又问:“为什么是童话?” 哥哥说:“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 “我认为,我是你们的班长,我要替家里也替你们去做最难的事。当年,对于咱们家,有孩子考上大学是最难的事……可惜,我没完成班长的任务,我让爸爸妈妈和你们失望了……对不起……” 他看着我苦笑。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自从生病48年来,他第一次说了这么长的话。我心一疼,黯然无语,呆望着他,像呆望着另一个自己。 哥哥起身将酸奶盒扔入垃圾桶,又坐下后,看着一只猫反问:“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 “什么事?”我的心还在疼着。 “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 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不料哥哥始终记着。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哥哥已老得很丑了。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六十八九岁的人显得老多了。而他当年,可是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从高中到大学,追求他的女生很多。我心又是一疼。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年纪,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悸恐、恓惶,正如当年从心理上排斥父亲和母亲无可奈何地老去一样。“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 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 “我有耐心。”他信赖地笑了,话说得极自信。随后,目光望向远处。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童话”为题目,是本文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童话”代表哥哥的上 学梦,也代表兄弟二人相伴到老的梦。 B.母亲临终嘱托时提到哥哥,是对哥哥的侧面介绍;母亲的临终嘱托和“我”允诺“绝不 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C.哥哥说的“你跟我说的那件事,也是童话吧”表明哥哥对长久的等待产生了些许失望, 但他一直在等待,只不过是试探性地问“我”。 D.小说提到哥哥当年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和现在又老又丑的状态形成对比,表现 了“我”对哥哥的心疼,更坚定了“我”照顾他的信念。 20.小说写了浓浓的亲情,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作品举例分析。(6 分) 21.小说有大量的对话描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七、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农民曾经向一位教授这样问道:“先生,一个聋哑人曾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他先把左手中的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用右手做钉锤的样子。服务员拿出一把锤,他摇了摇头,并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柜台上的两个手指。服务员拿给他钉子,他点了点头。这时候,恰巧有个盲人近来。先生,请你想象一下,他将如何买到一把剪子?”“噢,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样就可以了。”教授从容地回答。 其实,盲人是会说话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答案】B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A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患难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这个成语不能用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 C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D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2. 【答案】C“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A刮目相看:别人有了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 B了如指掌:了解的非常透彻。 D“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答案】B A、把“虽然”提到“江苏教育部门”之前 C.“透露了”的主语不应是“汉王电纸书” D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4. 【答案】A B“爆满”不合逻辑 C项句式杂糅,不能用“因为……造成的”。 D项主宾搭配不当 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百万年以上的历史……”与后面“而数千年来的历史……”保持陈述句式的一致性,“之所以”上承前句隐含的问题。 6. 【答案】 C【全能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后文的“也会”看出前两处应当是并列关系,第③处根据后文的“也”可以看出是递进关系,由此可以确定答案。 7. 【答案】B A.官吏到职工作C解析: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D“入学”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 8. 【答案】 B解析:庶人之死称为死,卒指士大夫之死。 9. 【答案】A B项,“令尊、令堂”尊称别人的父母,不能指自己的父母。 C项,敬谦错位,“忝列”为谦辞,不能用于他人身上 D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是敬词。句中说自己对别人的帮助,错误 10. 【答案】C “千村杵”是作者想象 11. 【答案】C 【解析】菲,动词,使……微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12. 【答案】B 【解析】②表现守道的宽容 ③表现守道的仁德⑥表现守道的执着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13. 【答案】D 【解析】其兄嫂留下了两个儿子。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14. 【参考答案】 (1)同乡的人请他担任自己孩子的老师,主人偷看到他每次吃饭时都不吃肉,而是秘密地回家把肉送给母亲,主人就替他用两个容器装好肉赶紧送给他母亲,他才肯吃肉食,邻居妇女、儿童没有不为他叹息和感动的。 (2)我只痛惜这个儿子不能去哭祭一下自己的父亲啊,但只痛惜又能怎么样? (3)吉州有位贤德的郡守,但世家望族(大户人家)怨恨他,用贪污的罪名重重地诬陷他,郡守被交给常平使者处治。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参考译文: 欧阳守道,字公权,是吉州人。欧阳守道从小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他没有老师,在学问上他自己很努力学习。同乡的人请他担任自己孩子的老师,主人偷看到他每次吃饭时都不吃肉,而是秘密地回家把肉送给母亲,主人就替他用两个容器装好肉赶紧送给他母亲,他才肯吃肉食,邻居妇女、儿童没有不为他叹息和感动的。欧阳守道不到三十岁,就以自己的德行成为乡里间儒者的宗师。 乡里有位丧父的张某,在父亲死后一周年准备举行祭祀礼时,他的舅舅因事诉讼他,他被投到监狱里,使张某不能祭祀父亲,张某的舅舅谋求他卖自己的土地埋葬父亲。欧阳守道听说这件事后,叹着气说:“我只痛惜这个儿子不能去哭祭父亲啊,但只痛惜又能怎么样?”第二天欧阳守道把这事报告给县令说:“这不是人心所能想到的,在将要举行祭礼时而去逼迫他,阻挠安葬而剥夺他尽孝之义,舅舅这样,是在自己吃自己的肉。请让这个儿子出来,等他祭祀完父亲再回到狱中。”县令马上放出了张某。张某的舅舅诬陷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替自己申辩。转运使包恢替他向朝廷请求任祠禄之官。 欧阳守道被升为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升为秘书郎,在百官轮次奏对时,他说:“陛下要想做到家家富裕,人人丰足,一定要让朝内外的群臣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讲求利,然后才能达到目的。要改变只讲求利的风气,只能从自身做起。用勤俭教化群臣百姓,但他们不做勤俭的事,陛下就只能不建高大的宫殿、在饮食上简单和平常;用廉洁教化群臣百姓,但他们不做廉洁的事,陛下就只有对那些难得到的东西不看重,不储藏那些没有好处的东西。”欧阳守道因进言而被罢官。欧阳守道徒步走出钱塘门,只带了两箱书而已。理宗的遗诏传来,欧阳守道和他的弟子们相视痛哭顿足,书僮、仆人也都很悲哀。 欧阳守道的哥哥和嫂子都死得早,他们的儿子欧阳演五岁多,而且常有病,欧阳浚生下才几个月,欧阳守道三十岁还没成家,周围没有能给孩子喂奶的人,他就日夜抱着两个孩子哭,邻里们都可怜他们。欧阳演长大后,出去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欧阳守道哭着在田野里寻找,始终没找到,因此他三年不吃肉,失去欧阳演的痛苦折磨他一生。吉州有位贤德的郡守,但世家望族怨恨他,说了很多诬陷他贪污的话,郡守被交给常平使者处治。恰好天大旱,人们祈雨,欧阳守道说:“不用祈祷了,雨神,是唐代的郡守吴侯。冤屈没有比前任郡守大的,冤屈不伸,那么吴侯对祈雨的人也有话回答了。一个妇人的冤屈,或许还要大旱三年,郡守的冤屈,灾害也不能小啊。”欧阳守道反复讲了一千多句这种话,有的人就嘲笑他,欧阳守道仍然不动摇,不知疲倦地对来祈雨的人说,郡守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 15. 【答案】D 16.①首联描绘了淅淅沥沥的秋雨、萧萧瑟瑟的修篁的环境,诗人与友人窗下摆棋对弈的场 景,给人幽雅又惬意的感受。“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② 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和典故,表现了友人高超的棋艺,可以看出两人对弈之趣。然而这种 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③尾联诗人借与好友王逢相 约,要将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 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6 分,每点 2 分) 17.①“囊括”改为“荣获”;②“颇有建树”改为“取得优异成绩”;③ “爱戴” 改为“喜爱”;④ “就教”改为“任教”。 18.(1)钗擘黄金合分钿(2)戎马关山北(3)星垂平野阔(4)野哭千家闻战伐 (5)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9【答案】A 20.①母亲对孩子:吁亲临终前对“我”的嘱托,体现了对哥哥的牵挂和对“我”的愧疚。②“我” 对哥哥:“我”接回哥哥,一返回北京就安置哥哥,表现了“我”对哥哥的关心和责任感;三 年里,“我”每周去看哥哥,陪伴哥哥;二小去世,“我”隐瞒事情,不想让哥哥伤心;答应 哥哥,和他相伴到老。(任意一点即可)③哥哥对“我”:哥哥对“我”的安排一向顺从,耐 心等待,不给“我”压力。(6 分,每点 2 分) 21.①易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对哥哥的直接描写基本都是对话,易于突出哥哥随遇而安的性格。②使情感表达更真实。通过“我”和哥哥的对话,表达了“我”对哥哥的愧疚和关心。 ③推动情节发展。母亲临终嘱托,引出下文“我”照顾哥哥的情节。④丰富义章内容。“我” 无暇顾及哥哥只好送他去医院,哥哥当年非考大学不可的情节等,都是通过对话表现的。 ⑤拉近和读者的距离。采用对话,情境感比较强,读者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就像在 听“我”和哥哥聊天一样,避免枯燥。(6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