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靳德进,其先潞州人,后徙大名。祖璇,业儒。父祥,师事陵川郝温,兼善星历。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国初,刘敏行省于燕,辟祥置幕下,佩以金符。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赠集贤大学士,谥安靖。 德进为人材辨,幼读书,能通大义,父殁,益自刻励,尤精于星历之学。世祖命太保秉忠选太史官属,德进以选授天文、星历、卜筮三科管勾,凡交蚀躔次①、六气侵蚀,所言休咎辄应。时因天象以进规谏,多所裨益。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从征叛王乃颜,揆度日时,率中机会。诸将欲剿绝其党,德进独陈天道好生,请缓师以待其降。俄奏言: “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帝从之,遂著为令。 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德进预在行,凡攻战取胜,皆豫克期日,无不验者。亦间言事得失,多所裨益。成宗即位,历陈世祖进贤纳谏、咨询治乱之原,帝嘉纳之。授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领司天台事,赐金带宴服。都城以荻苫廪,或请以瓦易之,帝以问德进,对日:“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敕中书自今凡集议政事,必使德进预焉。所建明多见于施行。寻以病丐闲。 仁宗时在东宫,特令中书加官以留之。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穗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政院事。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力辞不允。以疾卒于位。赠推诚赞治功臣、荣禄大夫、大司徒、柱国、魏国公,谥文穆。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方技》) 注:躔次,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10. 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璇,业儒 业:以……为业 B. 所言休咎辄应 咎:凶,不吉利 C. 德进预在行 预:预先 D. 寻以病丐闲 丐:请求 11. 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官府征召。征辟制源自汉代,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的“辟”即是此意。 B. 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C. 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太子所居之宫,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东宫”就是指代太子。 D.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 B.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 C.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 D. 金末兵乱与母相失/母悲泣/而盲祥访得之/舐其目百日/复明/人称其孝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靳德进之父靳祥为官正直,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保全了不少无罪百姓的性命。 B. 靳德进精于星历,因此他屡受荐举提拔。他多次的进谏和上奏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C. 靳德进善于预测,成宗以皇孙身份带兵之时,其攻战取胜,靳德进都能预测准日期。 D. 靳德进见识高卓,他反对剿杀,重视教化,劝阻粮仓改建,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叛始由惑于妖言,遂谋不轨,宜括天下术士,设阴阳教官,使训学者。 (2)对曰:“若是役骤兴,物必踊贵,民力重困,臣愚未见其可。”议遂寝。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A 14. (1) 叛变的开端,是由于(人们)被妖言所迷惑,于是谋图不轨。应该招纳(征集)天下术士,设立阴阳教官,让他们来教导那些求学的人。 (2) (靳德进)回答道:“如果这件事迅速(立即)办起来,物价必然上涨,百姓的经济承受力会遇到大的困难,我愚笨,没有看出那是合适的。”(改建的)动议于是搁置(停止)。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预”,结合前面内容“成宗以皇孙抚军北边,帝遣使授皇太子宝”分析,译为参与。句意:靳德进参与此行。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与母相失”的主语应该是“靳祥”,与“金末兵乱”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悲泣”是“盲”的原因,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D项。结合句意分析,A项正确。句意:金末兵乱,(靳祥)与母亲失散,母亲因悲泣而双目失明,靳祥寻访到母亲,用舌头舔母亲的眼睛,百日后(母亲的眼睛)复明,人称其是孝子。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他利用手中的生杀之权”错误。由原文“时藩帅得擅生杀,无辜者多赖祥以免”可知,靳祥手中没有生杀之权。当时只有藩帅才有生杀之权,不过无罪之人多依赖靳祥得免。故选A。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由”,由于;“惑于妖言”(被动句、状语后置句);“遂”,于是;“括”,招纳、征集;“训”,教导;“学者”,求学的人(古今异义词)。(2)补充句首主语;“骤”,迅速、立即;“踊贵”,必然上涨;“力”,承受力;“重”,大、深;“其”,代词,它;“寝”,搁置、停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一)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至和二年(1055)冬,欧阳修奉命到契丹去贺新君登位,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四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 B. 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 C. 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 D. “马蹄”句用一“溅”字,极有力度,表现出环境险恶,路途艰苦。 E. 诗的末句写前路山峦连绵路途遥远,还需早起出行,“早起”二字有勉励之意。 16.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行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答案】15. C 16. (1)思乡念亲之情:出使途中心念亲人,梦归故乡; (2)心生“怨”情:角声惊梦,催促早发,; (3)自我劝勉:路途艰难,而思乡难忘,只好以莫贪回家之乐,前路还很漫长来劝勉。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比喻”错误。“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催”为催促,应该是拟人。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简要分析“行人”的情感变化过程,概括诗歌的情节情感的题目,根据诗中的表达情感的重点词语“客梦”“怨”“少贪”“路正长”等概括。结合“客梦方在家”“行人”及注释内容“本诗作于出使契丹途中”分析可知,出使途中心念亲人,梦归故乡;结合“角声已催晓”“共怨角声早”分析,角声惊梦,催促早发,心生“怨“情;结合“马蹄终日溅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分析,路途艰难,而思乡难忘;但是结合“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分析可知,只好以莫贪回家之乐,前路还很漫长,来自我劝勉的心理过程。 (三) 17.名篇名句默写 ⑴ 《蜀道难》中直接描写行人登蜀道之难的动作神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⑶“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引发思乡之情,离别之绪。 【答案】 (1).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2)纵一苇之所如 (4). 凌万顷之茫然 (5). (3)醉不成欢惨将别 (6). 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膺”“纵”“茫”“浸”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