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大联考·2019届高三高考冲刺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3分)D(“与其他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使命”表述有误,由原文“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 国家将笺纸……人文情怀的使命”可知。) 2.(3分)B(文章没有采用引用论证。) 3.(3分)D(A“只要……就……”说法绝对;B笺纸的出现不仅有印刷技术的因素,也有人的审美追求因素,选项以偏概全;C因果倒置。) 4、A【解析】A项,“北京地区”扩大范围,原文是“北京平原地区”。故选A。 5、D【解析】D项,“如果不能保障天然气供应,清洁取暖就不能实现”一句错,说法太绝对。原文是“清洁取暖成效几何,天然气供应问题至关重要”。故选D。 6、①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煤改气、煤改电改造技术路线,切勿不顾条件搞“一刀切”,影响人民群众温暖过冬。②在欠发达地区和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要有适当的补助。③保障天然气的供应及价格的稳定。④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利用生物质能取暖方式。 7、B【解析】B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 大名,并非“榆木”“铁叉”等名字不正经。 8、①从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 ②狭隘自私心理。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 ③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 ④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6分,每条2分) 9、①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 ②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 ③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 ④抒情性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6分,每条2分,答对任意3条满分) 10.D【解析】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注意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注意表意的逻辑关系。A项,"反"当从上,"帝"当从下,不能误为"反帝";"灵 耀"当从下,为"灵耀不拜";以上错误,B、C两项各有一处;D项无误。标点如下: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两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1.D【解析】根据文意,这里是"君 王的臣民"之意。 12.A【解析】"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不正确。原文中说田悦打败杜如江,并乘胜进逼汴州。所以"缺乏战斗力"的说法不成立。 13.(1)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句意通顺2分,"以""披""示"各1分。) (2)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句意通顺2分,"窘""固""逮"各1分。) 【参考译文】 马燧,字洵美。大历年间,汴州将领李灵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宁人,就授任李灵耀为汴宋节度留后。李灵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为援助。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会合讨伐李灵耀。军队驻扎在郑地,李灵耀多多张挂旗帜来进攻官军,李忠臣的军队溃败西逃。马燧军队屯驻在荥泽,郑人看到后很震惊。李忠臣将要撤回,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来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军威。李忠臣从汴南行进,马燧从汴北行进,在西梁固打败叛贼。李灵耀率领精兵八千人,号称"饿狼军",马燧孤军作战打败他们,进军到浚仪。当时,河阳兵是诸军中最强的,田悦率两万兵援助李灵耀,打败了永平军将领杜如江等,乘胜进军到离汴州三十里处屯驻。李忠臣会合各路军队作战失利,马燧出奇兵攻击敌军,田悦单人匹马逃走,汴州平定。调任河东节度留后,晋升节度使。太原自鲍防失败后,兵力弱小,马燧招募仆役,得到几千人,都补充为骑兵,教授他们战斗,几个月后成了精兵。制造铠甲一定按长短分三种规格,使士兵穿着合体,以便快速前进。制造战车,蒙上狻猊图案,在车后安有戟,行军时用来装运兵器,宿营时就作为营阵,遇到险阻时就用来阻挡敌军冲击。兵器锐利军需完备。过了一年,开辟广场,集中三万军队进行演练,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师,封为豳国公,返回军中。李怀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马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伐他。当时国内发生蝗灾,军队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朝中很多大臣请求赦免李怀光,皇帝犹豫不决。马燧认为"李怀光图谋叛逆为时已久,反复无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过他有损国威,无法向天下交代",于是离开军队入朝,主动向天子进言说:"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粮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贼将徐廷光驻守长春宫城。马燧考虑长春攻不下,那么李怀光就会固守,长期攻城伤亡必多,于是挺身来到城下会见徐廷光。徐廷光畏惧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见。马燧看见他的内心已经屈服,慢慢说道:"我从朝廷来,你可以面向西边接收诏命。"徐廷光拜了两拜。马燧说:"公等朔方将士,从安禄山以来,功高天下,为什么抛弃这些做灭族的行径呢?如果听我的话,不仅能免除灾祸,还可实现富贵。"徐廷光没有回答,马燧说:"你认为我是在欺骗你吗?如今相距不过几步远,可以射死我。"解开衣服把胸膛给他看。徐廷光感动哭泣,全军都流泪,当即率领军队投降。马燧率领几个人马进入长春宫城,众人大喊道:"我们又成为朝廷的人了!"浑瑊也自认为比不上他,感叹说:"曾经怀疑马公能使田悦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敌人,本来就有超过别人的地方,我远远比不上他啊!" 14.D(D选项“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错误,“濯锦”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故选 D。) 15. ①虽然年老衰疲。但对美好事物仍充满热爱之情。诗人皓首对红花,因花开而欣喜,可见年迈的词人对美的事物仍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之情。②烈士暮年。心系国事。词人居东南沿海,赏眼前海棠,思西北边事。因捷报而振奋,壮心不已。 16.(6分)(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其负大舟也无力(2)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3)其出人也远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7、B(A“蒿”应读“hāo”;C“躁热难耐”应为“燥热难耐”“急燥”应为“急躁”;D“覆”应读fù) 18.D(照应不周,搭配不当。“香味”不能与“开放”搭配;应该把“便接连开放”移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后,再去掉“和”) 19、C(从前后文表达一致的角度来看,句子应把“洋槐花开”放在前面;“白雪似的脂粉”突出的是花的颜色,“脂粉似的白雪”突出的是花的质地,从文意看这里是表现洋槐花的白;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应该是先闻到花香,然后再看到落花。“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作“香味”定语,使整个句子分句间的结构更接近) 20、①“府上”修改为“寒舍”②“家慈”修改为“家严或家父”③“华诞”改为“寿宴”④“垂询”改为“请教”⑤“请届时务必光临”改为“真诚期待您的光临”。(意思符合题意即可) 21、参考答案:荷花在荷叶的臂弯里尽情吐露芬芳,如痴如醉;荷叶在荷花无私的荣光里尽情伸展卷曲,无拘无束。它们毫无保留,将自己的美在这自由的时空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花是叶的美梦,叶是花的温床,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构成了整个令人沉醉的荷塘。 解析: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立足题干,把握题干的具体要求, “写出荷叶与荷花的相映成趣”;另一方面要理解画线诗句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含意,即只有绿色的荷叶和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是开是合都随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