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29 18:54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这给自身注入了新的营养物质,使中国饮食给人们一种既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
中国饮食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是深刻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和”观念使得中国饮食活动充满了辩证意识,呈现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状态。中国古代的美食家同时又是美学家,从孔子到孙中山皆如此。他们多以美学思想来阐述饮食文化,或以饮食现象来说明美学深奥的道理。这样,饮食文化在深层心态中往往与美学等同了起来,扼制了中国饮食文化本身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中国饮食发达而理论水平萎缩的不平衡现象。还有,一些道德观念和美学规范在美食中得到潜在的反映,如尊卑、长幼的封建道德观和中庸、和谐的传统美学观,无不灌注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之中,致使饮食活动中的因袭重负把餐桌扭曲为一个社会。在餐桌上装进了如此多与“吃”无关的东西,如果说这不算是对“吃”的亵渎,至少也是一种“吃”的异化。
中国饮食最有魅力也最富美学色彩的就是“调和”。但是“调和”的中心是“五味之和”,根本目的是要调出“嘉味”,而绝不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也就是说,中国饮食忽视了其根本目的——为人体提供所需的一切养分,没有很好地较科学地将饮食的各种营养成分与人体的物质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中国饮食活动展现的美学意蕴既是深刻的,又是片面的。
中国饮食讲究调和鼎鼐,把味道放在首位,促进了中国烹饪技术高度发展,使烹饪成为艺术。同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饮食不仅仅是延续生命的需要,也不仅仅是出于保健养生的需要,甚至也不仅仅出于赠送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的需要,而是一种在严格规则支配下的郑重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具有超越功利欲望满足的特点,这便使得人类从最初的味觉快感中感受到了一种和科学的认识、实用功利的满足很不相同的东西。于是,把“味”和“美”联系到一起。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活动又深深地陷入功利之中,和礼仪及伦理教化、真善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饮食成为传播和实施封建仁义道德及礼仪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一特点,在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同样给予中国古典美学以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万建中《中国饮食活动中的美学基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的产生。
B. 封建道德观和传统美学观灌注于饮食活动形成的因袭重负把餐桌扭曲为一个社会。
C. 把道德观念和美学规范装进餐桌,不仅是对“吃”的异化,更是对“吃”的亵渎。
D. “五味之和”是中国饮食“调和”的中心,讲究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
B. 文章列举孔子和孙中山的例子,证明了饮食文化在深层心态中往往与美学等同。
C. 文章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超越功利欲望满足”和“陷入功利”的矛盾特点。
D. 文章仅论及中国饮食活动与礼仪等联系在封建社会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国饮食就不能给人一种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
B. 如果没有阴阳五行学说,中国饮食活动就无法充满辩证意识,并呈现千变万化。
C. 因忽视了饮食的根本目的,中国饮食活动展现的美学意蕴除深刻外又是片面的。
D. 饮食对满足延续生命、保健养生、赠送或共享等融洽感情等需求都有重要意义。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指导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的产生”张冠李戴。结合文本内容“‘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分析可知,“和”的思想对中国饮食文化兼容并蓄的生成机制的作用是“促进”,而非指导其产生。“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的是中国饮食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C项,“不仅是对‘吃’的异化,更是对‘吃’的亵渎”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如果说这不算是对‘吃’的亵渎,至少也是一种‘吃’的异化”分析可知,原文认为是“对‘吃’的异化”,不是递进关系。D项,“讲究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混淆是非。结合文本内容“而绝不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分析可知,原文是“绝不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调合”。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在封建社会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影响”以偏概全。结合文本内容“可以说,饮食成为传播和实施封建仁义道德及礼仪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一特点,在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同样给予中国古典美学以深刻的影响”分析可知,饮食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除封建社会外还有奴隶社会。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如果没有……人一种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强加因果。结合文本内容“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这给自身注入了新的营养物质,使中国饮食给人们一种既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分析可知,“中国饮食广泛地、有选择性地借鉴和摄取了域外饮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饮食给人们一种既古朴而又清新的感觉的原因。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花工
刘庆邦
盛夏。正午。阳光炽白,树影发黑。在原煤炭工业部大楼东侧的花园里,一位看上去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正在花丛中锄草。他穿一件半袖汗衫,敞着怀,头上戴一顶已经发黄的草帽。他的裤腿向上绾着,绾得一只高一只低。他没穿袜子,赤脚穿一双塑料凉鞋。
无风,天气很热,他锄一会儿,脑门儿上就出一层汗。好在他左肩上搭有一条毛巾,为避免汗水流进眼里模糊了视线,他不时地抽下毛巾擦一擦。擦完了汗,塌下腰接着锄草。
他的穿戴和干活儿的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着怎么觉得有点儿熟悉呢?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习惯性的穿戴,我老家的父兄们夏天在地里干活时不就是这样的穿戴嘛!他手中使用的锄板让我进一步认定,这位养花人就是从我的家乡来的。我走过全国许多地方,知道只有我们家乡的农人使用的锄板才这样宽,这样长,而且有着独特的式样。于是我上前跟他打招呼:“师傅,忙着呢?”大概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平时很少跟他说话,见我跟他打招呼,他有些出乎意料似的,对我笑了笑。
我问:“看样子,您是河南人吧?”他说:“四哩四哩(是的是的)。您从哪儿看出来的?”我听他说话就乐了,说:“因为我老家也是河南的,只有咱们那地方的人才用这样的锄。”他把锄板看了看,停止了锄草,说:“那咱们是老乡。”我跟他交谈了一会儿,得知他所在的县和我的老家所在的县果然相距不远,都是在河南的南部;知道了他是临时受雇于煤炭部机关绿化队,在这里专事养花种草,每月的工资是六百多块钱;并知道了他使用的锄是特意从老家带来的。他姓宋,我叫他宋师傅。
宋师傅养花很上心,一到初冬,他就及时把花的残枝剪去,从郊区拉来一些发酵过的农家肥,厚厚地封在花根上。到春天再来看,宋师傅养的月季花,花蕾格外多,每一枝都有十来头;花朵格外大,每一朵都有一大捧;花色格外艳,照得人两眼放光。宋师傅除了养月季花,还养有一串红、大丽花、菊花、美人蕉、兰花等多种花草。宋师傅像农民伺候庄稼一样,把花草调养得很有光彩。
宋师傅跟我熟了,一看见我,就喊我老乡。我跟他开玩笑:“你不在家好好种庄稼,跑到这里养花种草干什么?”宋师傅笑得很开心,说:“城里人喜欢花嘛!”有一次,我指着他锄掉的野苋菜对他说:“这种菜挺好吃的。”他说他知道,问我:“你吃吗?”我说:“吃呀。”从此,宋师傅在花地里锄草时就锄下留情,留下了野苋菜。我呢,中午临下班时,便拐进花园里,掐一把野苋菜,回家下到面条锅里吃。有那么两三年,我夏天经常到宋师傅所负责的花地里掐野苋菜吃。
宋师傅住在煤炭部家属区一间盛放工具的小屋里,我曾到他住的小屋看过他。其时他的妻子也从老家来了,妻子还带来了他的小孙子。看到他们祖孙其乐融融的样子,我说他的小日子过得挺不错的。他承认日子过得不错,笑着说:“人不管走到哪里,有活儿干,有饭吃,有衣穿,就中了。”
这年冬天,下了一场雪,又下了一场雪,却不见宋师傅把花的残枝剪去,更不见宋师傅像往年那样早早地用农家肥把花根封起来。有的月季花不畏严寒,还在枝头顽强地开着。积累的白雪下面透出月季花的一点红,显得分外妖娆。一向勤劳的宋师傅到哪里去了呢?
我碰到绿化队的人一问,才知道宋师傅去世了,秋天就去世了,是突发心脏病夺去了他五十多岁的生命。我马上赶到宋师傅住过的小屋,见小屋的门上果然挂着一把铁锁。宋师傅去世这么长时间了,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呢!我呀,我呀,难道也变成一个冷漠的人了吗?
我知道,这多年来,我有不少老乡来北京打工。全国各地来北京打工的农民更是数以百万计,他们在为北京的建设、发展和美化默默地做着贡献。他们有的在这里献出了青春和汗水,有的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座城市。宋师傅就是把生命留在这座城市的一位农民工。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宋。
后来煤炭工业部被取消了,那座“工”字形大楼经过重新装修后,大门口的牌子换成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大楼东侧的那个花园没有了,地面被硬化处理成水泥地之后,成了自行车棚和汽车通道。可我每次路过那里,都不由自主地往那里看一看。我老是产生幻觉,觉得那里仍是鲜花铺地,百花丛中仍活动着宋师傅忙碌的身影。
(选自《北京观察》2010年02期)
4. 下列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品开篇以“我”的观察和感知,详细描写了花工的穿着打扮,以及在盛夏的正午辛勤劳动时的动作情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B. 作品对花工所养的月季花进行描写,还介绍了他种养的其他花草,是为了表现人物栽花种草技艺的高超,并突出了他工作的用心认真。
C. 作品描写人物语言,既朴素风趣,富有地域特色,又体现了人物心理和性格,如宋师傅说自己日子过得不错,就反映了他安于现状的心态。
D. 作品通过典型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又从老宋延伸开去,联想到大量进京务工的农民工,由点及面,体现了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5. 作品结尾叙写“我”的幻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作品叙述“我”和花工的故事,有人认为旨在表现像花工一样的劳动者的生活与心灵,有人则认为旨在表现像“我”一样的城里人的感受与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4. C    5. ①“我”希望花园长在,与花园的消失相对比,突出了“我”对老宋的理解、怀念与感激;②与前文相呼应,虚实相映,丰富了作品内容;③以幻觉的形式呈现“我”的内心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感染力强。  
6. 示例一:认同前一种看法。①花工老宋的故事是作品叙述的主体,作品中的“我”只是花工生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只起陪衬花工的作用;②花工老宋身上所表现的人性美德,具有诗性的光辉,从审美价值而言,更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③花工老宋的故事具有代表性,从社会价值而言,易于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和重视。
示例二:认同后一种看法①花工老宋只是“我”观察和感知的对象,“我”对人物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是作品叙述的主体;②“我”理解老宋时也在理解自我,“我”的反思与愧疚感,因身份的特殊性更具有情感的冲击力;③“我”是离开乡土的城里人,又是老宋的同乡,但“我”对老宋的理解只浮于表面,从社会价值而言更有警示意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安于现状”错误,该信息曲解文意,“安于现状”意思是指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不求进取,此处主要突出花工的知足常乐。故选C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尾段的作用,属于分析评价。解答本题时,需要分析尾段内容、情感、结构、手法、表达效果等。尾段“我老是产生幻觉,觉得那里仍是鲜花铺地,百花丛中仍活动着宋师傅忙碌的身影”中,表达了“我”希望花园长在,与现实“大楼东侧的那个花园没有了”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老宋的怀念与感激;尾段与前文花工“在盛夏的正午辛勤劳动时的情景”相呼应,充实作品内容;以幻觉的形式来表现,表现自己内心的失落,感染力更强。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品叙述‘我’和花工的故事,有人认为旨在表现像花工一样的劳动者的生活与心灵,有人则认为旨在表现像‘我’一样的城里人的感受与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主旨、效果进行阐述。以第一个为例,首先明确观点:认同前一种看法。内容上:花工老宋的故事,而“我”只是花工生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只起陪衬花工的作用;主旨上是为了表现花工老宋身上所表现的用心认真、知足常乐的人性美;社会效果上来说,更容易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人文关怀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共享单车尚未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但这一创新留给人们的思考仍是略带苦涩的,共享单车的逻辑起点是符合市场期待的,即补足公共服务的细分领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大量涌入,跑马圈地的商业模式,与有限城市空间的激烈碰撞,“公地悲剧”造成的单车资源巨大耗损,最终将共享单车拖入难以为继的运转轨道。
共享单车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以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名义制造了公共服务难题,是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背离;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过量供给单车,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也背离了“共享经济”的题中之义;对用户押金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乃至制造退出的不自由,也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更进一步重挫品牌公信力,造成用户进一步流失。共享单车在这些颇为基础的规则上走错方向,尽管其表现形态具备令人炫目的互联网诠释,也难以避免今天的这场整体性后撤。
(摘编自《共享单车陷困境:互联网思维不是悬空之物》,2018年11月30日光明网)
材料二:
共享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人们“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现在又似乎眼看它陷入了某种僵局。
如今共享单车市场已经从拼投放数量,走向拼服务、拼用户体验,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也需要摒弃“一刀切”的“禁投”思维,努力挖掘市场潜力和红利,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过去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本的自发式推动,现在监管与平台的深度磨合将变得更为重要。
时间倒流,如果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因政策原因“推迟”10年出现,今天中国的经济格局恐怕会大不一样。对待共享经济,也应该有这样的历史眼光。共享经济现在或仍难言成熟,但却已经深嵌于社会。
(摘编自《给共享经济弯路“试错”的包容》,2018年12月6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注]E为英文estimated(预计)的首字母。
(摘自《2018 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现状专题研究》,2018年12月25日艾媒咨询发布。)
材料四:
从昔日倒掉的数家共享单车企业到今日的ofo,共享出行企业的生死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曾经站在风口的新经济、新业态在资本的裹挟下野蛮生长,快速消耗资本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随着资本的离场,企业因无力负担扩张和运管成本而举步维艰。
企业需要为投资人负责,也需要为社会负责。倘若企业无法解决无序停放、占用道路等新的城市治理问题,共享单车的下半场或将提前收场。
回过头来看,ofo 多达1200万的排队退押金用户数字既是共享单车生存困局的铁证,更是共享出行巨大需求的铁证。从这点来看,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但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并鼓励采用免押金模式替代,从而走出“押金难退”的泥沼。
(摘编自《“小黄车”可以黄,但共享单车不该黄》, 2018年12月24日《工人日报》)
7.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 到2018年,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逐年增大,其中2017年增速显著,说明该年度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迅猛。
B. 2018年共享单车用户增长率为14.6%,2019年预期10. 3%,说明共享单车市场将延续2018年的萧条景象。
C. 青桔单车位居2018中国共享单车平台口碑榜榜首,得益于该企业在骑行体验及投诉处理两方面的突出表现。
D. 2018 中国共享单车口碑评分项目表明大众在获得骑行便利的同时也有用户体验及责任承担的更高层次需求。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起步思路符合市场发展特点,但运行过程中已渐次背离商业伦理。只有调整前行方向,才可持续发展。
B. 共享单车在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倒逼企业在追逐资本风口时担负社会责任。
C. ofo 小黄车当下的生存困局暴露出共享单车企业押金管理制度的缺陷,免押是共享单车企业必须拿出的应对之策。
D. 只有妥善解决相关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才能从起步期向成长期平稳转型,共享经济浪潮才不会退潮。
9. 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共享单车市场如何健康发展。
【答案】7. B    8. C  
9. ①民众:对共享经济、单车市场抱有信心。②企业:妥善处理资本市场,找到合适盈利模式;重视服务体验;承担社会治理责任,高效运维;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③政府:引导、规范、监管行业健康发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B项,“说明共享单车市场将延续2018年的萧条景象”说法绝对,材料三图表中“2019年预期10. 3%”,2019年的数据只是预测。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C项,“必须拿出”说法绝对,原文“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但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并鼓励采用免押金模式替代,从而走出‘押金难退’的泥沼”,是“鼓励”,而非“必须”。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解题时,一定要回归文本,立足主题,多层面挖掘,深入探讨价值精神;依据题目设置的要求和特点,运用“内引外联”法,展开合理分析。“内引”依据: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外联”分析:联知识包括文体知识和分析鉴赏知识;联实际包括现实情况和社会影响;联自身包括生活体验和阅读感受等。本题可从民众、企业、政府三个反面分析。民众方面:据材料二 “”“共享经济现在或仍难言成熟,但却已经深嵌于社会”材料四“ofo 多达1200万的排队退押金用户数字既是共享单车生存困局的铁证,更是共享出行巨大需求的铁证”可总结出“民众:对共享经济、单车市场抱有信心”;企业方面:据材料四“从昔日倒掉的数家共享单车企业到令日的ofo,共享出行企业的生死都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可总结出“妥善处理资本市场,找到合适盈利模式”;据材料二“如今共享单车市场已经从拼投放数量,走向拼服务、拼用户体验”可总结出“重视服务体验”;据材料一“共享单车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以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名义制造了公共服务难题,是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背离”可总结出“承担社会治理责任,高效运维”;据材料一“对用户押金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乃至制造退出的不自由,也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可总结出“建立健全押金管理制度”。政府方面,据材料二“过去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本的自发式推动,现在监管与平台的深度磨合将变得更为重要”可总结出“引导、规范、监管行业健康发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