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6-03 09:52
厦门外国语学校 2019 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A。【解析】以偏概全。“全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错。由原文第一段:“优秀传统文化是 经历 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可知:被“长期继承”的是“优秀传统文 化”,“仍然保留”的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仍有一些落后而被淘汰的文化,“传统文化”并非“全 部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命题说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2.C。【解析】曲解文意。“论述了中华文化血脉从来没有中断过”有误。文章阐述的是“文化自信是更 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并不是要论述“泱决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命 题说明】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D。【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尤其是首尾段 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A 项“否则我们今天就不会拥有文化”曲解文意, 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中说的是“ 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由此可知理解有误。B 不合逻辑,说法过 于绝对。原文第四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说法错误。应表述为“从中可提供有 益启迪和借鉴”。C 项强加条件关系,误用“只有„„才能„„”,根据原文第五段可知,应是“弘扬自 强不息、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可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命题说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B。【解析】B 项从图表中看,各国专利申请数与最终获得授权数的比例差别很大。其中韩国为 55%、 日本为 70%、德国为 42%、美国为 49%、英国为 39%、中国为 27%、土耳其为 23%,从数据波动幅度来看, 差别较大,因此 B 项错误。A 项,根据图表,中国百万人申请专利数大约分别为韩国的 10.2%,日本的
10.8%,美国的 27.8%,从数据可知,该项正确。C 项根据材料二中国专利申请总数超过美国,跃居世界 第一,源于我国创新能力的增强,因此该项推断正确。D 项根据图表可知,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一定 差距,但已大大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5.C。【解析】C 项。来自于材料三,考察新闻的目的和动机,从该新闻的立场来看,《日经亚洲评论》 通过对中国专利情况的分析,是为了引起日本国内对相关问题的重视,因此 C 项正确。A 项,“动员广大 发明人积极申请专利”有误,根据材料一,应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改革力度,有利于激发广大发明人 专利申请的积极性。B 项,“中美欧韩日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总量的 82%”是 2014 年的事,而中美欧韩四 局的系统先后于 2014-2015 年上线运行,日本特许厅的系统计划于 2016 年上线,可见选项条件与结果 关系不成立。D 项“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国家获取专利的概率”有误,从材料四“中国正在主动申请专 利,以减少其他国家的机会”来看,这是日本媒体的观点,不是中国企业的目的。
6.①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减免专利费用、减少提交材料等方面下功夫。②出台实施 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支撑重点行业发展。③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规范管理专利代理机构和 代理人。④建设适应我国国情的全球案卷系统,帮助申请人在审查过程中进行一站式快速查询。⑤政府 推动相关研发,企业主动申请专利。(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针对我国专利不断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定位材料,根据信息源进行判定,然后对材 料逐一进行分析,材料一第 2 段,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改革、出台专利优先审查措施,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等,还有材料三中提出的国际合作项目便于一站式查询,材料四中提到的政府对专利研发 的推动,而带来的专利申请总量增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我’及‘我’的书成就了她的人生” 分析错误,“我”及“我”的书对她的人生之路可能有些影响,但不能说成就了她的人生。
8.【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本文描写了那一排钻天杨由细瘦弱小到直耸云霄的 成长过程,象征着不断发展、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主人公由弱到强的人生经历,以及与时代的迅猛 发展的过程相互映衬,烘托了主人公的美好形象。文章的标题是“那一排钻天杨”,开头、中间、结尾 都描写了那一排钻天杨,从结构上起到贯穿全文,使全文结构更严谨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那一排钻天杨,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烘托了小冯自强不息的人物形 象。②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饱 含着作者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③开头、中间、结尾“那一排钻天杨”贯穿全文, 结构紧凑。(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题目将情境设定为作品已被《光明日 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引导学生拟想该情境下选用该作品的理由。栏目名称为“中国故事”,故 事里见中国,需考虑作品中以小见大的选材特征,内容和主题与栏目的一致性。此外作为报纸栏目,故 事的简约凝炼、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是编审考量的标准。
参考答案:本文与“中国故事”栏目要求十分契合,理由如下: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故
事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人物和主题符合栏目要求。②剪裁 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简洁凝炼,符合报纸栏目 的长短要求。③可信度高。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连起四十年的时代变迁,通过两个小人物的命运来突显时
代精神,对于报纸的受众来说,更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 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 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 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画波浪线句子的 大意是,在卫士们退出的时候,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铁杖出来接受任务,带着诏 书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时回来复命。皇帝说:“确实是这样,铁杖抢劫的事是很明显的了”。句中, “求人”(意味招募人)的目的是“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因而,“求人”应与后句连接,而与前句断 开。据此分析可排除 AC 两项。“信然”的“然”字后面一般有停顿,同时与“为盗”结合语意不通,据 此分析可排除 B 项。D 项断句正确。故选 D。
11. 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A 项,“官户,即官家,这里指官 宦人家”解说错误,隋唐时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宋代时的官户才 指官宦人家。故选 A。
12. D【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 定。D 项,“他预感获胜无望”分析错误,“吾荷国恩,今是死日”这是一心赴死而非“预感获胜无望”。 故选 D。
13.(1)南徐州把情况奏.报.朝廷,朝中官员看到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们的奏报。
(2)我战死之后,你.们.将会富贵,只有忠.诚.与.孝.顺.,你.们.一定要努力践行。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 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奏,奏报;恒,一直,都。(2)尔,你们;诚,忠诚;孝,孝顺。
【参考译文】
麦铁杖是始兴人。勇猛而有力气,能一天走五百里,跑起来可以赶上奔马。性格狂放不羁而且喜欢 喝酒,喜欢结交朋友,看重信义,平常以捕鱼打猎为生,不经营产业。陈朝太建年间,与人聚集在一起 做盗贼,广州刺史欧阳頠俘获他献给朝廷,麦铁杖被没收成为官家的奴仆,被安排给皇帝撑伞。麦铁杖 常常在退朝之后,步行一百多里,在夜间到达南徐州,翻城墙入城明火执仗地抢劫。第二天早晨返回, 赶在上朝时间仍旧撑伞。像这样十多次,被抢财物的人们认出了他,南徐州把情况奏报朝廷。朝中官员 看到麦铁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们的奏报。后来南徐州又多次奏告麦铁杖抢劫,尚书蔡徵说:“这 是可以验证的。”在卫士们退出的时候,用百金悬赏,招募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铁杖出来接受任务, 带着诏书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时回来复命。皇帝说:“确实是这样,铁杖抢劫的事是很明显的了。”皇 帝爱惜他勇猛敏捷,告诫了一番后便放了他。陈朝灭亡后,麦铁杖迁居到了清流县。遇到江东造反,杨 素派麦铁杖头戴草把,在夜间浮水过江,窥探贼营中的情况,全部侦察清楚后回报。后来再次前往,被 贼兵捉住。贼帅李棱派三十个军士押送他,绑着送给高智慧。押到庆亭,押送的军士们休息吃饭,可怜 他饥饿,解开他的手给他饭吃。麦铁杖夺取军士的刀,乱砍押送的军士,把他们全部杀尽,一一割下他 们的鼻子,怀揣着回去,杨素十分惊奇。开皇十六年,麦铁杖被征召到京城,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仍然 跟随杨素北征突厥,加封为上开府。隋炀帝即位,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麦铁杖又跟随杨素进攻杨谅, 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升职为柱国。后来在一次上朝时,考功郎窦威嘲笑他说:“麦是什么姓?”麦 铁杖应声答道:“麦和豆(窦)没有不同,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窦威非常羞愧,无言以对,当时的人 都认为麦铁杖机敏聪慧。麦铁杖自认为受到深重的皇恩,常怀尽忠报国之心。在辽东之战时,麦铁杖请 求做前锋。将要渡辽河,铁杖对他的三个儿子说:“你们应该准备浅黄色的衣衫。我蒙受国恩,今天是 为国捐躯的时候。我战死之后,你们将会富贵,只有忠诚与孝顺,你们一定要努力践行。”等到渡河时, 桥未完工,离东岸还有几丈,敌军大批涌来。麦铁杖跳上岸,与敌人作战,被杀死。隋炀帝为他痛哭, 赎回他的尸体,下诏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宿国公,谥号武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B。【解析】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类比, 写伏波将军庙宇的昔盛今衰,感叹自己的身世。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 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 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一点 3 分,手法 1 分,情感分析 2 分)
【解析】注意答出“夸张”“用典”的修辞,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分析。 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 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夸
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1)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2)赢得仓皇北顾     封狼居胥
(3)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D。【解析】挺身而出:形容面对危险艰难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义无反顾: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 绝对不能退缩回头。由语境看,强调的是在危险艰难面前站出来,故应选“挺身而出”。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一贫如洗:形容穷得一无所有。赴汤蹈火:形容比喻不
避艰险,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斗转星移: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白驹 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8. B。【解析】A 项,与“豪迈”基调不符;C 项,两处诗句与语段中的情感基调不符;D 项,后一处诗 句与“担当”语境不符。
19. C。【解析】A 项,成分赘余,删掉“的任务”;B 项,偷换主语,依据前一句,叙述主体应为“家 国观念”;D 项语序不当。
20.(1)①“惠存”改为“保存”或“收藏”。②“我的舍弟”重复了,改为“我的弟弟”或删掉“我 的”。③“撰述”改为“写”(“撰述”一般用于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著作上,文艺创作不宜用)。
(每点 1 分,共 3 分)
(2)李太白清幽的“床前明月”(1 分)               陶渊明悠闲的“采菊东篱”(1 分)
21.北向直行至忻州向东北右转,经五台山,一直往东,过阜平天生桥到顺平,再往东北方向行驶至涿州, 转西北直行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驾车路线图表述题,除了要准确指明线路变换的地点之外,驾车方向也要明确,如果
图中没有方向指示,地图中通常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注意题干中的起点和终点,不能颠倒; “最佳”意味着最近路线。
四、写作(60 分)
22.(60 分)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面对复杂情境、复杂任务写作的能力,重在审题和立意。题目中的材料列举 了与中国有关的三条路,五四时期的救亡之路、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之 路,每条路都有自己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敢为天下先、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 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五四之“路”的内涵,最终目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在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在深度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忧患图强、革故鼎新、大 胆探索、敢闯敢干、开放纳新,是改革开放之“路”的内涵。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也正成为全球化的新模式新趋势。通过有 序的经济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合作共赢、理解信任、和平友谊等,是“一带 一路”之“路”的内涵。
学生可以综合“路”的内涵,寻找路与路的有机关联,谈从历史到现实的中国创举,从危急存亡旦 夕间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自救到自强到自信,描绘自己心中的大国之路的发展。
此外,材料在界定每条路的内涵同时也将大国之路与小我之路紧密关联。小我或开拓、或坚守大国 之路,大国之路也改变着小我之路。鲁迅的话强调了“路”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内涵。而尼采的“路” 强调“路”的“适当”与“不唯一正确”,给路的选择或坚守提供思辨的可能。
写作任务是:“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构想新时代我们的未来之路,并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 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指令非常明确。写作情境:模拟联合国大会演讲稿。写作者的身份:中国 代表。写作对象:他国代表。写作内容:挖掘“路”的内涵,描绘大国发展之路,构想未来之路,并将 大国之路与小我之路紧密关联。写作目的:彰显大国气象,传递道路自信,思考未来发展,探索新时代 与个人成长之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