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青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5-16 16:27

山东省青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陈秉公
①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朝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④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⑤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⑥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合”理念文化内涵丰富,强调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发展演变。
B.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视天下为一体,中国人很早就有了不同国家之间应当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的意识。
C.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别,社会中也有各种差异,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D.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
1.C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分析有误。第四节中“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不是“只要……就……”,而是“只有……才……”。故选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和先贤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论证的说服力。
B.文章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
C.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和合”理念的丰富内涵,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D.文章整体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最后指出“和合”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
2.B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B项,“对比论证”分析有误。文章第⑤自然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故选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少文化典籍中都涉及“和合”理念,“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
B.“和合”理念认为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但是因为社会领域内部存在诸多差异,故导致“和合”理念无法真正实施。
C.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
D.“和合”理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甚至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3.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分析有误,范围缩小了。第二节是说“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除了“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C项,“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分析有误。第三节说“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可见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包含天下大同的思想。D项,“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分析有误。
文中是说““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而不是“已经提供了”。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
B.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4.C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以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本题C项,“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文中无此意。故答案为C。
5.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5.有智慧。老家街巷的地址更名数次,哥哥的地址一无所知,代写冯利用替别人代写家信时在信封上留下独特标志的方式,寻找哥哥。重亲情。代写冯六岁时哥哥被舅舅带去台湾,他一直在寻找哥哥。有耐心(坚持不懈)。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做事有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谦和有礼。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分析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后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答题时先概括后分析。代写冯利用替别人代写家信时在信封上留下独特标志的方式,寻找哥哥表现他“有智慧”。他一直在寻找哥哥表现他“重亲情”。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表现他“有耐心”。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表现他“做事有原则”。“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表现他“谦和有礼”。
6.“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代写冯借“大头菜”标志寻亲,兄弟俩因大头菜得以相见。小说围绕“大头菜”行文,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让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清晰。“大头菜”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兄弟联系的纽带。以“大头菜”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代写冯有智慧、重亲情的形象。“大头菜”是亲情、乡情的象征。以“大头菜”为中心表达了亲情难断,故土难舍的主题思想。
本题考查物象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以及物象本身的特殊效果几个方面来答。本题“大头菜”的作用,在情节方面,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的开展都是围绕“大头菜”展开的,代写冯和哥哥小时候的记忆里有“大头菜”,失散后代写冯在代写信封上留下“大头菜”的标识,后来凭借这个标识找到哥哥;在人物方面,“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通过“大头菜”展现人物重亲情、有智慧的形象;主旨方面,“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大头菜”是亲情的象征,表现小说歌颂亲情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绿色城镇化落地,全面实现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1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针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新时代的重要领域,绿色是重要主题。
对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认为,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推动城乡的融合发展;三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四是建设智慧、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体制机制方面,要由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要素、管理等;发展重点由注重城市空间的扩展转向提升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由原来的每个城市独立、孤岛、板块式发展转变为网络化,互相连接起来发展;治理要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程会强认为,新型城镇建设是把城市看作一个由生活、经济和自然形成的复合系统,新型城镇化主要是解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
材料二:
棕桐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走出了“生态城镇”模式。“我们要为美丽中国的协调发展做点贡献。”董事长吴桂昌说。
“很多小城镇、农村拥有各自的优势,如何将优势挖掘出来?这是值得思考的。”吴桂昌说。2014年,棕榈股份紧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步伐,率先展开生态城镇试点,从长沙浔龙河,到贵阳云漫湖、时光贵州……棕榈股份从多个角度审视生态城镇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点引入体育、旅游、教育等产业,打造与镇情相匹配的特色小镇,探索出以乡村振兴为样板的“浔龙河模式”,以文旅为主的“贵安模式”等。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尤其是交通设施的改善,过去的“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绿水”的后发优势,加上消费升级释放出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生态城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生态资源和区位价值较优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的一种生态优先、兼顾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吴桂昌表示,棕榈股份将推动更广域层面的生态城镇建设,让更多落后地区群众受益,实现美丽中国梦。
材料三:
生态城镇化是指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以生态经济体系为核心,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使城镇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最佳结果。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的生态化、集群化、现代化的发展,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生态城镇之路。
生态城镇化的“生态”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的过程中去,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镇的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生态城镇的“城镇”已不是一般概念的城镇,而是与其所处的区域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人、自然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城镇。生态城镇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生态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材料四:
我国及发达国际的城镇化率统计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高世楫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新时代的重要领域,绿色是重要主题。
B.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个做法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C.生态城镇化,要从多角度审视生态城镇规划,引入体育、旅游、教育等产业,打造与区域、镇情相匹配的特色小镇。
D.生态城镇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生态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7.(3分)C(此项内容是材料二棕榈股份的做法,“引入体育、旅游、教育等产业”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可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中。
B.材料一中“绿色城镇化”与材料三中“生态城镇化”概念的内涵相同,都是指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C.材料一说“由注重城市空间的扩展转向提升城市功能”,“城市空间的扩展”也就是材料三中所说的“城市规模的扩张”。
D.“我们要为美丽中国的协调发展做点贡献。”吴桂昌所说“协调发展”是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8.(3分)D(“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黄汉权谈论关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做法之一,与“美丽中国的协调发展”不是同一概念。)
9.根据上面四则材料,概括说明进行生态城镇化建设将会给民众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6分)
9.(6分)
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优美洁净生活居住环境。
②提升城市功能带来先进便捷的生活条件,包括交通、体育、教育、旅游等设施。
③发展经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
(评分标准:本题要求从生态环境、城市功能、经济效益三个角度分类作答,每条2分;其它答案若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