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5-10 09:39
2019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
1.C(A项,强加因果,前后两句没有因果关系。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不能不说”并没有主次之分。D项,无中生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依据。)
2.B(曲解文意,“并突出思想分析对审美感受力的意义”理解错误,应是突出“审美感受力”对“思想分析”的意义。)
3.C(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才有可能引导读者去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美的情感、美的愉悦”可知,不是给“批评家”而是给“读者”“带来更大的美的情感和愉悦”。)
4.D(A项,“世界上睡眠障碍最严重的国家”的说法无中生有;B项,“大城市的‘80后’‘90后’”和“‘缺觉’问题覆盖了”表述不准确,原文是“‘80后’‘90后’正成为失眠主力军”“大城市的年轻人成为了‘高危人群’”“似乎成为了”;C项,“都价格不菲”以偏概全,电商平台的助眠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5.C(“大多数失眠的人”扩大范围,原文是“不在少数”或者“不少顾客”。)
6.原因:①工作太忙,经常加班,生活不规律。②压力过大,处于过劳状态。③个人习惯不好,过度依赖手机。④电子产品的普及、夜生活的丰富。⑤环境因素。(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满4分。)
措施:①调整心情,放松心态。②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如睡前一小时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每点1分,共2分。)
7.C(“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理解错误。)
8.①渲染气氛,形象表现出旅馆房间内的清冷;②写出了作者旅途中孤寂的心情;③为后文“我”被窗外吵闹声吸引的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共6分)
9.①比喻。如“口中发出一片杀猪似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写出四人争吵时发出难听的声音,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②夸张(动作描写)。用夸张的动作描写,如“擒住”“拦阻”“挣扎着扑”等,着力刻画四人打架似的争付饭费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四个人可笑的形象。③语言描写(反复)。每个人为了付饭费而争吵,说话都说两遍,如“这里,这里”“不行,不行”等,强化了争吵的激烈程度,形成讽刺效果。(每点2分,共6分)
10.B(“鞫”的意思是审问。)
11.D(“给已经死去的官吏或他的父祖、子孙”错,追授官职爵位的对象范围不含“子孙”。)
12.C(“不该免罪”错,文中刘济认为陈万言虽然罪责可免,但赦免本身是出于其身份带来的幸运。)
13.(1)太监芮景贤主办此案,缇骑逮捕审讯。刘济请求一并惩罚徐光祚,奏章下发给主管部门。(共5分,其中句意2分,另外三个词每词1分:
“主”,主办;“治”,惩罚;“所司”,主管部门。)
(2)用刘最等人和他们比较,何止天渊之别,可判罪反而一样,怎么向天下人明示?(共5分,其中句意2分,另外三个词每词1分:“视”,比较;“奚啻”,何止、岂只是;“顾”,反而,却。)
【参考译文】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授任吏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又升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元年,进升刑科都给事中。按旧例,厂卫逮捕了人,一定要取原奏情况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携带帖驾到刑科,刘济索要原奏,白寿不给,刘济也不肯签发。都督刘晖因奸党判处戍边,皇帝下诏恢复他的官职。甘肃总兵官李隆唆使乱军杀死巡抚许铭,逮入都城,经营救免于审讯。刘济都极力陈述不行,皇帝听从了他的话。刘晖削职,李隆受审认罪。定国公徐光祚谋划占据民田,怂恿滦州百姓揭发前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办此案,缇骑逮捕审讯。刘济请求一并惩治徐光祚,奏章下发给主管部门。给事中刘最因弹劾宦官崔文调京外任职,芮景贤又弹劾他违反禁令,与御史黄国用都被逮捕投入钦犯监狱,判刘最戍守而黄国用贬谪。法司争辩没有效果,刘济进言:“国家设置三个法司,专门管理刑法狱讼,有的主管判断是非,有的主管平反冤狱。有权力的大臣不能以个人恩怨评定事情的是非,天子不能以个人爱恶决定刑罚的轻重。自从锦衣镇抚官专门管理钦犯监狱,法司几乎成为虚设。如刘最等不过小错而已,可是告密的人罗织罪名,在钦犯监狱中枉法制造罪名陷害他们,圣旨从内宫发出,大臣最初并不知道,圣明政治受牵累不浅。况且李洪、陈宣罪名大到杀人,不过降级而已。王钦兄弟勾结奸党扰乱朝政,也只是贬谪戍边而已。用刘最等人和他们比较,何止天渊之别,可判罪却一样,怎么向天下人明示?”皇帝发怒,扣发刘济薪俸一个月。皇后之父陈万言的奴仆何玺打人致死,皇帝下令释放他。刘济执意上奏说:“陈万言纵容奴隶杀人,得以免罪是很幸运的。却一并释放何玺等,这样,是法律不能施用于外戚的奴仆。”刘济在谏官官署时间久,言论刚直,多与权贵宠幸相抵触,正直的声誉很高,皇帝逐渐不能忍受。“大礼”争议兴起,廷臣争辩的人多获罪。刘济上疏救助编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皇上不听从。不久刘济在金水桥阻拦众朝臣,在左顺门伏跪痛哭,在朝廷上受到杖责。过了十二天又受杖责,因罪被罚戍守辽东。嘉靖十六年,刘济死在戍守之地。隆庆初年恢复官职,追赠太常少卿。
14.B(上阕结句表现的是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灰飞烟灭的荒凉景象。)
15. ①所选题材重大。②所选意象大气。③所造意境苍凉,视野开阔。④所抒情感率直慷慨。⑤直抒胸臆。(以上五点能答出任意三点,并能结合词句透彻明了分析,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处飘飞,如今兴致一来,又乘船向东游荡。夜雾初散,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远不及以前漂亮。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
怀想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为的是称霸逞强。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天空云涛滚,江中水波茫茫,但威风凛凛的他,还不如坐着小船远游的范蠡。细细研读以前的历史,当时的风云、成败只能使人嗟叹神伤。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草。就像那永不消逝的愁情,一片苍凉。
16.(1)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者也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酾酒临江 一尊还酹江月
17.B(A项,原句搭配不当,“谷雨”不是“季节”;B项,原句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浮萍”后;句式杂糅,“更有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体现出来”改成“更是中国人对人生社会的一种兴寄”;C项,原句不合逻辑,没有转折的意思,需要删除关联词“却”;D项,原句分句语序不当,无法与上下文衔接。)
18.A(B项,第一个分句强调“茶叶”,应放在句末,与后文“蜷缩的脊梁”相连;C项,前半句强调“透雨”的行为,与后半句“像那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的主体“我们”不匹配;D项,第一个分句主语是“我们”,与前文衔接不畅。)
19.B(A项,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异乎寻常,不同于平常。二者都有与他事物不同的意思,可换;B项,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文段中强调的是变化,而不是岁月流逝的速度,所以不能互换;C项,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形容天下太平。二者可以互换。D项,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痛快淋漓,形容尽情尽意,非常畅快。此文中都有充分、畅快的意思,可以互换。)
20.②表述绝对,改为:知识的积累深厚了,思考问题往往也会更客观。
④条件和结果倒置,改为:只有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促膝长谈”,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拥有理性的思考。
21.【参考示例】命运共同体:意为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当下用来指全人类都处在同一地球上,彼此利益相关,密不可分。它反映出了人类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等方面的共识。
锦鲤:原本指一种高档的观赏鱼,象征“有余”“富足”,后在2018国庆期间因一次抽奖活动而蹿红,“锦鲤”随之成了“好运”的象征。这一热词反映出了新时代广大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科书式:人们用它来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无懈可击,可以写到教科书中做示范。它反映出了人们对于规范性、经典性、完美性的一种追求。有时也可以用来表示反讽,意为彻底、不含糊,如“教科书式耍赖”。
确认过眼神:本义是指从眼神中得到了证实,现常用来形容经过了判断,得出了认识或得到了讯息,不一定与“眼神”有关。它反映出了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甚至虚假信息时希望得到“确认、甄别
”的心理。
佛系:意为“可以、都行、随便、随缘”等,“佛系”的人表现在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尽人事听天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它既可形容不愿锱铢必较、只想遵从内心的平和淡然,也可指求而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消极无奈。
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一类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用婴儿般的方式来使他人退让。它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等行为的否定。
(分析含义2分,简评心态2分,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1分。)
22.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