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素,字仲仪。祖,国初以兵部侍郎知制诰,始家京下。考,以太尉相真宗,位居朝首,执其政柄,为一代之宗臣,封魏国公。其薨也,章圣太后问诸孤,素犹未官,更以嗟恻,始授太常寺丞。服阕,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复召试,擢通判颖州,更怀州、许州。近臣荐其材高,复召试,赐五品服。凡三试禁林,当登馆阁之选,每以大臣亲嫌见抑。出知宿州,政有能名。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召素自宿知谏院,同判国子监。悉情献替,多见嚮纳。皇子生,将大庆赉,素曰:“西师尚严,劳臣在边,士苦战戍之勤,民疲赍送之役。而金帛散于不急,爵禄加于无功,庆赍非宜。”朝议为止。寻迁天章阁待制,领淮南都转运按察使。时初加按察之名,以假司官之重,奉使者率以苛峻为称职,素独处之以平易,惟贪暴吏莫容焉。英宗初,羌入平凉塞,连犯堡塞。朝议择帅,谓无易素者,除端明殿学士,复知渭州,边人闻素至,曰“无事矣。”羌服素威信,即解散。既下车,境上恬然。素御将卒有恩,阔略不苛急,人皆乐为用,而临事毅然,不可犯也。时谓三边统率,素称最。一日方燕飨,边民惊哗奔入城,将佐请阖门防奸变。素曰:“妄相恐尔。寇至,吾不知耶!”传令敢妄有言者斩,俄而自定,众服其明决。西陲诸路内属番部,因事质留者,有至老死不得出。素阅其籍,情非甚恶而系久者,戒谕散遣之,莫不感悦。素,宰相子,自励学问,洁操行,早从素游及所尝奖荐,至于幕府文武,间登公卿,或至将相,而素处之自如也。熙宁六年三月甲寅,卒于京师,享年六十有七。 (节选自《宋史·王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 B.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 C.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 D.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常寺,与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并称五寺,负责掌管刑法案狱。 B.谏院,属于督察机构。谏官可评论施政得失,也可纠正皇帝错误。 C.下车,指官吏到任,与表示辞官归家的悬车相对,常用作“下车伊始”。 D.羌,指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甘肃、青海等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素才学出众。他虽为宰相之子,但却未依靠家庭出身,凭借自身才华,通过三次考试,方才走入仕途。 B.王素直言敢谏。皇子诞生,仁宗意欲大肆庆贺赏赐,他以边关紧急、百姓困苦为由进行讽谏,最终被采纳。 C.王素遇事沉着。镇守平凉时,传言敌寇入侵,边民惊慌入城,将士信以为真,他却洞察真相,临事不乱,骚乱很快平定。 D.王素性情豁达。他与后来官位超越自己的朋友、部下以及曾经荐举的人交往自如,心情平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素御将卒有恩,阔略不苛急,人皆乐为用。(5分) (2)素阅其籍,情非甚恶而系久者,戒谕散遣之,莫不感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②。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14.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朋友轻车简从,慷慨出塞,赞叹了其忠君报国、不计功名的豪情壮志。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尾联直抒心声,感情深厚而复杂,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 D.本诗写虚如实,通过想象把人物放在荒漠广阔的背景之中,形象突出,格调高昂。 15.王维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一带山河地势特点的两句是:“ , 。” (2)《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诋毁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语言由于对人思维的塑造作用,中国写作在此种新白话孕育下,几乎无法表呈无穷微妙的生命感受。愈加减少的字词正在使国人的思维与感受力向简单弱智的方向飞速“进化”。由此也可以解释,何以当下中国的荒诞现实 ,却未能有一部 、震撼人心的荒诞文学作品。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现实生活的丰富性超过了作家的想象力,此系不具文学常识的 。想象力的功能,( )。“微妙”是无边之海,滋养万物人心。没有它,心将为木,为石,渐入麻木残暴之境而浑然不知。而微妙的心灵符码由复杂的字词组成,或者说,唯有把微妙的心灵诉诸言辞,心灵才能脱离晦暗不明、 的潜在状态,而成为存在。 17.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数见不鲜 穷形尽相 不经之谈 无以名之 B.数见不鲜 活灵活现 不经之谈 无以名状 C.层出不穷 活灵活现 无稽之谈 无以名状 D.层出不穷 穷形尽相 无稽之谈 无以名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在于他能想象出稀奇古怪的事体,而在于他能在有限“世相”的空间里,表达出异常敏感的微妙体验。 B.在于他能在有限“世相”的空间里,表达出异常敏感的微妙体验,而不在于他能想象出稀奇古怪的事体。 C.不在于他能表达出异常敏感的微妙体验,而在于他能在有限“世相”的空间里,想象出稀奇古怪的事体。 D.在于他能在有限“世相”的空间里,想象出稀奇古怪的事体,而不在于他能表达出异常敏感的微妙体验。 19.文章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语言对人思维的塑造作用,新白话孕育下的此种中国写作,几乎无法表呈生命感受的无穷微妙。 B.语言由于对人思维的塑造作用,此种新白话孕育下的中国写作,几乎无法表呈无穷微妙的生命感受。 C.由于语言对人思维的塑造作用,此种新白话孕育下的中国写作,几乎无法表呈无穷微妙的生命感受。 D.语言由于对人思维的塑造作用,新白话孕育下的此种中国写作,几乎无法表呈生命感受的无穷微妙。 20.参考材料一的方式,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反驳的话。要求符合逻辑,句式基本一致,每处不超过30字。(6分)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有人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众人聊起京剧大师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说:“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黄侃反驳说:“ ” 材料三: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在参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 。” 21.观察下面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梁漱溟先生说:我辈不出,如苍生何?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