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第八颗牙齿 秦德龙 老板看了看伙计们的牙齿,就像集市上买主查看牲口们的牙齿。老板看过了伙计们的牙齿,又让伙计们撑开嘴皮子微笑。 老板说:微笑要露出八颗牙齿,不然,打不开笑肌。按照国际惯例,微笑就是要露八颗牙齿,否则,无法与国际接轨。 老板虽然没出过国,但爱讲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 伙计们想,老板让怎么笑就怎么笑吧,不按照老板的意思笑,饭碗就要被老板干掉。 老板让茂良出列。 老板说:茂良,你再微笑一遍给我看。刚才,你笑得不好。你看你,笑得真是不够好!你是青面獠牙吗?笑得这么难看!哦,你的第八颗牙齿太长了,好像是《西游记》里的妖怪!我建议你,上医院去一趟,把这颗牙齿拔掉! 茂良说:拔掉就成了豁牙子了,更难看。 老板说:你再镶上一颗牙嘛,你这个笨蛋! 茂良笑了,露着第八颗牙齿,很艰难地笑了。 老板又让茂台、四臭、三妮出列。老板指出他们的牙齿也有问题,也需要去修理牙齿。不把牙齿修理好看了,就不要来上班了。老板说:知道吗?你们的牙齿,有损于公司的形象啊! 老板还说:北京有个商店,已经让牙齿不美观的服务员下岗了。 老板又说:北京有好几家医院,都是要求护士露出八颗牙齿微笑。 老板说了一大堆有关牙齿的鬼话,扔下茂良们,拔腿走了。 茂良、茂台、四臭、三妮的脑袋凑成了一团,互相查看了牙齿。除了茂良的牙齿比较长之外,茂台是牙齿比较短,四臭是牙齿比较歪,三妮是露不出第八颗牙齿。三妮只能露出六颗牙齿,嘴若咧大了,就露出了第九颗牙齿。而且,三妮还裸露出粉红色的牙床,很不美观。 茂良说:我管不了你们了,我要先去修理牙齿了。 茂良就去了街上的牙科诊所。茂良不敢去大医院,大医院宰人宰得难受。据说,拔牙还要先给牙齿拍 片子!拍什么片子呢,那得花多少钱呀。 果然,牙科诊所不需要拍片子,拔牙就是拔牙,拔一颗牙,20块钱。 医生要茂良躺到皮椅上,然后,用铁器敲打茂良的牙齿。敲打了敲打,医生说,不用拔,这是一颗好牙! 茂良直起身子说:我知道是一颗好牙,拔的就是这颗好牙! 医生说:你这人真怪,一颗好牙,拔什么拔,不就是比较长一点嘛。 茂良说:不美观。 医生笑了:美观?你要什么美观?你又不是演员!你是乡下来打工的吧?要那么美观,有什么用呢? 你把牙齿刷干净些,比什么都强! 茂良说:你是个好人。 医生说:你走吧,你这颗牙,不需要拔。 茂良走出了诊所,茂良心里也珍惜自己的这颗牙齿。 茂良还是不由自主地走到了一个摆江湖的地摊儿上了。摆地摊儿的是个长胡子。地摊儿上铺着一块 陈旧的红布,红布上写着治疗这病那病的黑字,写着“无痛拔牙”。 茂良问:拔一颗牙,多少钱? 长胡子说:10块钱。 茂良想了想,上下掰着自己的嘴唇说:你把这颗牙拔掉,这颗牙比较长。 长胡子让茂良站好,用药棉擦了擦他的牙龈,口中念叨了些什么,只听“嗨”的一声,拔掉了一颗牙齿。 果真是无痛拔牙。茂良吐出了一口血水。 茂良给了长胡子10块钱。然后,茂良捧着拔下来的那颗牙齿,回去见了老板。 老板看了看茂良拔下来的牙齿,一颗很坚硬的牙齿。老板接过来牙齿,用手掂了掂,一扬手,扔到房顶 上去了。老板笑道:你让我高兴,我也让你高兴! 老板说着,给了茂良20块钱。 听说老板给了茂良20块钱,茂台、四臭、三妮也去了地摊儿,也找到长胡子,各自拔掉了一颗牙齿。然 后,他们也把牙齿捧回来了,让老板查看。老板查看了以后,也给扔到房顶上去了,也给了每人20块钱。 几个人厮跟着,去牙科诊所镶牙。医生先给茂良检查了牙床,很惊讶地说:谁给你拔的牙?你那颗比较 长的牙齿,还在嘴里呢,人家给你拔的是另外一颗牙齿! 茂良豁着牙,愣了。 其他的人,也都愣了。 医生给他们逐个检查了牙齿,结果都是同样荒唐,牙齿都给拔错了,也就是说,长胡子很随便地给每人把掉了一颗牙齿。 他们去地摊儿寻找长胡子,却找不到了。有人告诉他们,长胡子被工商给取缔了。 回来后,他们爬上了房顶,寻找自己的牙齿。 哪儿找得到呢! 老板看见了,破口大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说老板看伙计们的牙齿“就像集市上买主查看牲口们的牙齿”,这写出了老板对待员工的态度,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B.“老板虽然没出过国,但爱讲国际惯例、与国保接轨”,老板要求员工修理牙齿的出发点,也写出了老板的国际化视野,为人称道。 C.“茂良不敢去大医院,大医院宰人宰得难受”,这不是闲笔,这写出了茂良不敢去大医院的原因,也为下文“茂良们”牙齿被误拔作铺垫。 D.“第八颗牙齿”,既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小说的行文线索,整个故事情节围绕“第八颗牙齿”展开,而结尾找牙齿更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解析:“也写出了老板的国际化视野,为人称道”错误,这是老板的可笑之处,并不为人称道。 答案:B 8、小说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情节方面:揭示真相,并使情节再起波澜。(2分)②结构方面:这是下文找“长胡子”,进而爬上房顶找牙齿等事件的原因。(2分)③效果方面:这突出了老板要求员工修理牙齿行为的可笑,增 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2分) 9、这篇小说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人物语言的作用。(6分) 答案:①情节上:人物语言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又推动情节的发展。(2分)②人物上:荒唐的老板、严谨的牙科诊所医生、搞笑的茂良等众多人物,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塑造的。(2分)③效果上:人物语言于表面的庄重之中蕴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增加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2分)(如例举人物语言的作用,亦可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翟义字文仲,少以父任为郎,稍迁诸曹,年二十出为南阳都尉。宛令刘立与曲阳侯为婚,又素有著名州郡,轻义年少。义行太守事,行县至宛,丞相史在传舍。立持酒肴谒丞相史,对饮未讫,会义亦往,外吏白都尉方至,立语言自若。须臾义至,内谒径入,立乃走下。义既还,大怒,阳以他事召立至,以主守盗十金,贼杀不辜,部掾夏恢等收缚立,传送邓狱。恢也以宛大县,恐见篡夺,白义可因随后行县送邓。义曰:“欲令都尉自送,则如勿收邪?”载环宛市乃送,吏民不敢动,威震南阳。后义坐法免,起家而为弘农太守,迁河内太守、青州牧。所居著名,有父风烈。徙为东郡太守。数岁,平帝崩,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谓姊子上蔡陈丰曰:“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择宗室幼稚者以为孺子,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强藩,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扦国难。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丰年十八,勇壮,许诺。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信弟武平侯刘璜结谋。严乡侯信者,东平王云子也。义举兵并东平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郡国皆震,比至山阳,众十余万。莽闻之,大惧,乃择除关西人为校尉军吏,将关东甲卒,发奔命以击义焉。诸将东至陈留菑,与义会战,破之,斩刘璜首。于是吏士精锐遂攻围义于圉城,破之,义与刘信弃军庸亡。至固始界中捕得义,尸磔陈都市。 (节选自《汉书·翟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举兵/并东平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 B.义举兵/并东平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 C.义举兵并东平/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 D.义举兵并东平/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 解析:“并”的意思是兼并;“并东平”是“举兵”的目的,不是“立”的主语,“立”的主语是“义”,故在“立”前断句。“莽鸩杀孝平皇帝”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它是“言”的宾语,故在“言”前断句。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本指向高处移动,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这里指升职,而贬官一般用“左迁”。 B.崩,本指山倒塌,因为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故从周代开始用“崩”来指帝王死。 C.周公,名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其主要成就是制礼作乐,经营周朝,讨伐叛乱。 D.关东,在不同时期所指地方不一,这里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解析:这里的“关东”指的是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翟义出身官宦,为官有父风采。其父曾经担任过宰相,他年轻时就因为父亲的关系走人仕途担任郎官,后在任官之处很有名望,有他父亲的风范。 B.翟义年轻气盛,做事富有谋略。他代理太守巡视宛时,受到宛令刘立的轻视,于是设计逮捕捆绑刘立,并用囚车载着刘立绕宛示众,极大地震慑了南阳。 C.翟义身受汉恩,首举反莽大旗。作为汉朝官员,面对王莽的篡位之举,他先说服外甥陈丰,后又劝说严乡侯刘信,以其为天子号召天下人讨伐王莽。 D.翟义出师未捷,为汉献出生命。在陈留菑与王莽军队展开会战,翟义军队失败,刘璜阵亡,最后圉城被攻破,他在逃亡的路上被捉住后陈尸示众。 解析:“后又劝说严乡侯刘信”错误,原文只是说“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信弟武平侯刘璜结谋”,这表明翟义只是与他们结盟谋划。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宛令刘立与曲阳侯为婚,又素著名州郡,轻义年少。(5分) (2)恢亦以宛大县,恐见篡夺,白义可因随后行县送邓。(5分) 答案:(1)宛县县令刘立与曲阳侯是亲家,又向来在州郡里很有名,轻视翟义年轻。(“为婚”“素”“著名”“轻”各1分,句意1分) (2)夏恢也因为宛是大县,担心人犯被夺,上报翟义可以趁随后巡视属县的机会亲自转送刘立去邓。(“宛大县”判断句、“恐见篡夺”被动句、“白”“行县”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翟义字文仲,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关系担任郎官,慢慢升为诸曹,二十岁时出京担任南阳都尉。宛县县 令刘立与曲阳侯是亲家,又向来在州郡里很有名,轻视翟义年轻。翟义代理太守,巡视属县至宛,丞相史在传舍休息住宿。刘立拿着酒菜拜见丞相史,对饮未结束,适逢翟义也去传舍,外吏禀报都尉将至,刘立谈吐如故。一会儿,翟义到了,通报姓名直接走入,刘立才避开。翟义回来后,大怒,假装因为其他事召见刘立,因为担任守令却盗窃十金,杀害无罪的人,派遣掾史夏恢等人逮捕捆绑了刘立,传送到邓的监狱里。夏恢也因为宛是大县,担心人犯被夺,上报翟义可以趁随后巡视属县的机会亲自转送刘立去邓。翟义说:“想让我亲自押送,那么还不如不收治他呢。”便用囚车栽着刘立绕宛市示众后才送走他,吏民不敢有所举动,翟义因此威震南阳。后来翟义因为犯法被免职,从家中被征召担任弘农太守,迁任河内太守、青州牧。所任官之处很有名望,有他父亲的风范。调任东郡太守。几年后,平帝去世,王莽暂居皇帝之位,翟义心里厌恶他,于是对姐姐的儿子上蔡陈丰说:“新都侯暂居天子之位,号令天下,故意选择皇室里年幼的来做孺子,假借周公辅佐成王的名义,暂且来试探天下的人心,他一定要替代汉家,他的心思渐渐可以看清。现在皇室衰弱,在外面没有强大的藩国,天下都低头顺从,没有能够捍卫国家拯救国难的。我有幸能够身为宰相的儿子,亲自守卫大郡,父子都身受汉的深恩,在道义上应该为国家讨伐敌人,来安定国家。我现在想起兵,你愿意跟从我吗?”陈丰年方十八,勇猛刚强,答应了翟义。翟义于是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结盟谋划。严乡侯刘信,是东平王刘云的儿子。翟义率军队兼并了东平,立刘信为天子。翟义自号为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传送文书到各个郡国,说王莽用鸩酒杀害了孝平皇帝,假托采用了皇帝的称号,现在刘信已登皇位,命令各郡国共同实行上天对王莽的惩罚。郡国都为之震动,等翟义的军队到了山阳,人数多达十余万。王莽听说了此事,非常惊慌,于是选择任命关西人为校尉军吏,带领关东的士兵,调动应急出战的军队去迎击翟义。众将领向东来到陈留菑,与翟义交战,打败了翟义,砍下了刘璜的脑袋。在这时,精良的兵吏在圉城攻打包围了翟义,攻破城池,翟义与刘信放弃了军队脱身逃跑。到了固始的边境上,王莽的军队捉住了翟义,在都市里陈尸示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赋得临池竹应制 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色青翠葱茏,竹梢摩云,这样既点明竹子的色彩,又自然突出竹子的高度。 B.从池中看到了天上的彩虹倒映水中,这是以彩虹衬托竹子,更显竹的风采。 C.轻风吹,摇动的竹影巧妙地与池中清波相融合,写出了竹影与清波的动态美。 D.这首诗前六句的中心都是写竹,但第五、六句由竹子本身而想象到了龙凤。 解析:“从池中看到了天上的彩虹倒映水中,这是以彩虹衬托竹子”错误,“垂彩”指的仍然是竹子,竹影斑驳,倒映水中。 答案:B 。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意为只有到了严寒的时候,才能见识竹子凌冬的品性;(2分)②这是由前六句的直观描写转入抽象说理,在赞美竹子外在美的基础上,突出其内在坚韧耐寒的特质;(2分)③通过赞美内外兼修的竹子,表达了对人中君子的赞美。(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 ”,然后进一步设想木材“ ”也不会再变直了。 (2)杜甫《登高》中,“ ”一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多个意象写出夔州的特殊 秋景,而“ ”则点明自己备尝国难家愁之苦,白发日多。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在介绍了小石潭四周树木的青翠和藤蔓的翠绿之后,接着对其进一步描写的句 子是:“ , 。” 答案:(1)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2)风急天高猿啸哀,艰难苦恨繁霜鬓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分,每句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