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郑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3-28 10:34
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3分)B(概念理解错误。“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就是‘科技伦理’”不当。根据文意,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是针对人类的“有限性”而预设的完美的伦理规范,它包含了“科技伦理”,“科技伦理”是“道德法则”的一种。)
2.(3分)C(无中生有。文章第三段并未论证“可操作性”。)
3.(3分)C(A.归因不当。根据文章第一段,科技伦理兴起的原因是科技发展有潜在的危险,而非科技发展已经“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B.说法绝对。“因此能有效避免科研中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不当。D.曲解文意。“国内科研从业者大增”不能视为“不良因素”。)
(二)(12分)
4.(3分)B(曲解文意。“而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并非从调查结果可知的内容,而是作者的评论。)
5.(3分)B(不合逻辑。《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的发布,不能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6.(6分)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三)(15分)
7.(3分)B(作者写“我”“否定了两个女人来自古代的想法”,意在引导读者串联过去和现在,表明人类的乱砍滥伐行为一直没有停止,既没有打破文章的神秘色彩,也没有让文章更具科学性。)
8.(6分)作品围绕“声音”,以模糊断续的声音的出现和“我”对声音来源的思索与寻找为主体构筑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通过具体的“声音”——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人们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关注和反思,使主旨的呈现更加新颖巧妙。通过追索声音的来源,写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持续时间之久、涉及范围之广,突出了呼吁人们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主旨。通过写“声音”来源不明,暗示有种种不同的人在关注环保,突出了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拓宽了小说的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以“声音”为中心谋篇布局,让读者的心始终被声音来源牵动,跟随“我”去追索,使故事更有悬念(或“更具神秘感”),更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被砍掉的树木发出的声音:小说多次提到砍伐树木,写到了河边山上的树桩与河对岸的两棵被砍断的树,因此声音可能是它们发出的。被人类破坏的大自然发出的声音:人类的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生态,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因此声音可能是大自然对人类行为发出的警告。承受自然被破坏恶果的人发出的声音:乱砍滥伐导致泥石流发生,半个村子被淹没,人们被灾害惊醒,因此发出“再不能乱砍树木了”的声音。有环保意识的觉醒者发出的声音:古代官府惩治乱砍树木者,人们在泥石流灾难面前终于意识到“再不能乱砍树木了”,因此声音可能是环保意识觉醒的人发出的警示与劝诫。(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19分)
10.(3分)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11.(3分)D(“文中称显贵子弟”错。文中的“舍人”应为“古代官称”。)
12.(3分)B(从文中“溱乃未尝受”可知,吕溱未受贿,而其他罪名并非诬陷。)
13.(10分)
(1)(若)用空言议论他人,这是私下里中伤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来给陈执中看,使他能够为自己辩白。
[5分;大意2分,“中”(中伤,诋毁,诬蔑)、“示”(给人看,让人看)、“辨”(通“辩”,申辩,辩白,辩解,分辩)三处各1分。]
(2)吕溱在朝堂上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趋附权贵,因此中途被废黜十多年,没有人替他说好话。
[5分;大意3分,“绝迹”(隔绝,杜绝交往,不与……交结,不趋附,不攀附)、“中废”(中途被废黜,中途被罢免)两处各1分。]
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9分)
14.(3分)A(“暗含对君王的赞美”错误。古代帝王冬天狩猎,跃马扬鞭,勇猛威武,而唐玄宗却耽于享乐,与杨玉环在华清宫温泉沐浴。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君王的讽刺。)
15.(6分)
意思:让人高兴的是礼部科考是公平的,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考官评判优劣。(2分)
情感相同点: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前景的期待。(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
情感不同点:刘诗表达了对科考公正的坚信,而李诗没有这种情感;刘诗相信自己会科考高中,李诗相信自己必定能实现政治抱负。(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三)(6分)
16.(6分)
(1)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D(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独到,指诗文创作另辟途径,不落俗套。与众不同:跟众人不一样。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不用怀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利令智昏: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丧失理智。唯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别出心裁:形容构思、设计等不同常规,独创一格。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18.(3分)C(A项语序错误,“至少可以”应放在“证明”前;B项“作为商业广告”为介宾短语,不能作“有着”的主语,可删去“作为”;D项搭配不当,“占据”和“价值和影响力”不搭配。原文中“占据着地位不可忽视”错误,应改为“占据的地位不可忽视”或“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19.(3分)A(联系上下文段的内容和句式,可以排除B、C、D。) 
20.(5分)“惠存”改为“保存”;“我的大作”改为“拙作”;“认真阅读”改为“审阅”;“倾囊相授”改为“不吝赐教”;“您们”改为“您”。(5分;找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1分。)
21.(6分)
示例: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次/在晚间/被灯光装点/并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己亥年正月十五(或“元宵节”)/故宫(或“紫禁城”)/首开/晚间/灯光秀/并首次对预约观众/免费开放。
(6分;共有七个要点,少一点扣1分,6分扣完为止。)
四、写作(60分)
22. 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本题的立意是开放的,对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学生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是:选择过多,收效反而会小。当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时,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对此道理,学生可以认同,以“选择过多,收效反而会小”为文章的中心行文;学生也可以不认同,以“选择多才更有益处”为文章的中心行文。——两者均合乎题意。
“认同”的具体角度举例:
选择过多,令人迷茫,太多干扰让人无所适从,甚至放弃目标,所以排除干扰,专一做事容易成功。
选择过多,会给人带来过高期望值,失望值也随之增加,所以减少欲望,更容易获得幸福。
“不认同”的具体角度举例:
选择多,机会多,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
选择越多,自由度越大,更容易获得幸福。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吕溱,字济叔,是扬州人。考中进士第一名。先任亳州通判,后任职集贤院,同时任修起居注。因为参与进奏院宴饮一事获罪,出京外放任蕲、楚、舒三州知州。后重新起用他任修起居注。侬智高叛军侵犯岭南,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通报这一消息。吕溱进言:“一个地方有了紧急状况,应该使各地都知道,得以共同戒备。现在却想让人们不知道(有关情况),这是什么意图呢?”被提拔担任知制诰一职,又出京外任杭州知州,后入朝任翰林学士。吕溱上疏弹劾宰相陈执中行为奸邪,仁宗退还了他的奏疏。吕溱(面陈皇帝)说:“(若)用空言议论他人,这是私下里中伤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来给陈执中看,使他能够为自己辩白。”不久,陈执中被罢去相位,吕溱也以侍读学士的职位任徐州知州,(仁宗)在资善堂赐宴饯别,派遣使臣转告他说:“这顿宴席是特地为你设的,你可以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下诏自此以后,以经筵讲官身份出京外放任职者照此作为惯例。转任成德军,当时正开凿六塔河,宰相力主此议。恰逢地震,吕溱上奏请求罢停此事来应答上天的儆戒。吕溱奢侈放纵不拘礼法,处事简慢疏忽。和都转运使李参不相和睦,回到朝廷,在流内铨任职。李参弹劾吕溱借用官府的酒曲做酒,(派人)挟带私货到河东地区做买卖,以及违反规定收受(别人)赠送的礼物,(朝廷)将此事交付大理寺论处。但吕溱不曾接受礼物,然而朝臣议论纷纷,说吕溱犯下了死罪。皇帝知道他罪过较轻,只是将他降职,出任和州知州。御史认为降职不足以抵偿他的罪责,(朝廷)又让他到南京(今河南商丘)任职。后来又起用为池州知州、江宁府知府,复任集贤院学士,加衔龙图阁直学士,担任开封府知府。当时执掌开封府的官员连续几任都不称职,而吕溱见识精准超群,诉讼之事都能立刻决断,权豪奸恶之辈收敛劣迹。曾经入朝向皇帝述职,神宗察觉他有病容,劝他就医服药,不久果然染上重病。神宗改任他为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不久)吕溱就病逝了,享年五十五岁。追封他为礼部侍郎。皇帝深表哀悼,特命中书省下诏说:“吕溱在朝堂上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趋附权贵,因此中途被废黜闲置十多年,没有人替他说好话。刚刚晋升要职,却猝然离世,家境贫寒子女幼弱,遭逢如此大祸,一定很狼狈。应当赐予优厚的抚恤金,官府办理他的丧葬,来勉励人臣的节操。”并敕令他的内兄护送灵柩归葬家乡。吕溱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当时名流推重赞许他。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任上接待往来宾客,不过寥寥数语而已,世人称之为“七字舍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