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 B.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 C.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 D.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为军队编制名,与现在所说的“军”相似,其最高长官为“知某某军”,副长官为“通判”。 B.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C.回鹘,即回纥,后改称回鹘,取义“回旋轻捷如鹘”,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 D.河东,是古时河套以下的黄河以东地区的名称。不同的朝代范围有所不同,唐以后泛指今天的山西。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延年注重气节。他屡试不中,真宗授予他三班奉职,他感到耻辱不去就任;范讽想引荐他,他也因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极力阻止。 B.石延年富有远见。他曾建言皇上加强边疆的防御但不被采纳,事实证明了他主张的正确;在讨伐元昊一事上,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C.石延年好酒放纵。他曾与刘潜对饮,整天不交谈一句话,一直喝到夜里脸上都还没有什么酒色,被当时的人称为神仙。 D.石延年仕途顺利。他最擅长写诗且书法很好,虽然科举不顺,但因人推荐走上仕途,官职一路升迁,深得皇帝的器重。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5分) (2)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大处落墨,笔带感情。“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比喻贴切而形象。 B.颔联承上写长安之变化,“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颈联跳出长安写全国,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尾联收转写自身。“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那些情感?请联系全诗内容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 (2)屈原《离骚》中“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岁月不居 B.沧海桑田 C.岁月不居 D.沧海桑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B.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C.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D.我们将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B.人民都要紧紧依靠我们 C.人民只要紧紧依靠我们 D.我们就要紧紧依靠人民 (二)阅读下面的祝寿贺词,完成20—21题。 祝寿贺词 20.本文①—②段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1) (2) (3) (4) (5) 21.文中很多句子上下句对仗工整,堪称对联。根据文中画横线的上联内容,在其后三个空白横线处补写出合适的下联。(6分)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