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C 3.D 4.C 5.D 6.(6分) 有利条件: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和技术支撑:有优秀的专家和科研团队。 重要意义: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答对一个方面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 8.(6分) “塔”是这座城市的特定坐标,记载人们对城市的独有记忆。 “塔”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塔”象征塔下人家勤勉乐观、坚强自立的生活态度,象征城市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人文精神。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将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城市的变化关联起来,使作品对塔下人家生活不断变得更加美好幸福的描写更为真实丰富。 以作者的人生经历来映衬城市和塔下人家的发展变化,使作品对积极上进时代精神的赞美更真切诚挚。 使作者的人生经历与男孩的成长经历交织在一起,产生时空交错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0.C 11.B 12.C 13.(10分)(1)正碰上唐朝末期齐、鲁交战,梁氏正在称王称霸,他就投笔从戎,前去拜见梁氏,梁氏很快将他收录进军门。 译对大意给3分;“会”“寻”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2)汉筠就打开门栓请承肇进门,告诉他说:“我和你都肩负朝廷的重任,为什么要这样相逼呢?” 译对大意给3分;“启关”“朝寄”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曾祖父离诣,曾任本县县令,因此就在这里定居。汉筠少年时喜好典籍和传述类著作。曾经到长白山讲习。正碰上唐朝末期齐、鲁交战,梁氏正在称王称霸,他就投笔从戒,前去拜见梁氏。梁氏很快将他收录进军门。不久,出任卫州牙校。唐天祐年间,庄宗进入魏州,分兵招抚各属郡,当时汉筠用利害得失去游说卫地长官,让他向庄宗投诚,因为汉筠有这个功劳,所以很快调任他为洺州都校。后来将常山改为北京,任命汉筠为皇城使,加官检校兵部尚书、左骁卫将军同正。明宗登上皇位,任命他为成德军节度副使,不久因荆门发生战争,明宗赶紧命令汉筠调任襄州节度副使,暂时代理军州事。长兴年间,历任曹、亳二州刺史,任期满后,加官检校司徒,兼任左金吾卫大将军。清泰末年,高祖在河东举义,后唐末帝派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军包围太原,派汉筠巡视安抚晋昌。敬达被害后,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领部下到府署进攻汉筠,汉筠就打开门栓请承肇进门,告诉他说:“我和你都肩负朝廷的重任,为什么要这样相逼呢?”承肇说:“我想要扶持您做节度使。”汉筠说:“老夫老了,不敢率先背叛,我的生死就由你安排吧。”承肇用眼神示意身旁的人上前,众士兵将兵器扔到地上说:“高金吾是几朝中年高德劭的人,不能滥杀。”承肇因为众人的心意难以违背,所以就谢罪说:“我和您开玩笑罢了!”就和他并马返回。高祖进入洛阳,飞速下令征召他,在途中相遇,汉筠于是进京朝见,很快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汉筠患病,在东京家中去世,时年六十六岁。汉筠生性宽厚,身材魁伟,虽然历任军中职务,但从来没有说过很失体统的话,很羡慕士大夫的作为,以清白自负。在襄阳时,有不法官吏在定额之外献上白金二十镒,汉筠说:“如果不是多收小麦大麦,就是侵夺市场店铺,我有正当的薪俸,拿这些来干什么呢!”随即告诫负责人不能再这样做,至于白金他都原封不动献给朝廷,得到诏书嘉奖。他到济阴任职后,辖区百姓感到安宁,四个属县总共供养僧人一万八千名。在亳州三年,每年用自己的薪俸成百上千地代缴拖欠租税,他也是近代的好刺史。 14.C 15.(第一问)表达对王詹叔的勉励之情,希望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暗含作者克服困难推行新法的坚定意志。 (第二问)“莫嗟”一句以行路为喻,强调不要嗟叹改革道路崎岖难行; “不畏”一句以登高望远作比,强调不怕浮云遮蔽;两句共同体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坚贞不屈的性格。 答对一问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沙鸥翔集 岸芷汀兰 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7.C 18.A 19.B 20.(5分) (1)速度快费用低 答对一处给1分。 (2)“共享出行”方式等待时间短,夜间便利性好,能缓解早晚高峰期的交通压力。 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1. 鲁迅的文字是木刻,他以犀利深刻之笔叙写国民魂灵 老舍的文字是漫画,他以幽默风趣之笔叙写故都百态 沈从文的文字是水墨,他以恬静平淡之笔叙写边地风情 答对一空给2分。 22.作文题 评分标准参考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