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题(任选三、四作答,多选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梁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梁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C.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D.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E.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 (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文本类文章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当代新儒家的先驱梁漱溟1893年梁漱溟出生在一个笃信儒学的仕宦之家。梁家虽无高官显宦和名家大儒,但教养却极好。梁漱溟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皆具有儒家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1917年10月梁漱溟就任北大教 习。当时新文化运动已掀起,政治和学术空气活跃的北京大学开始了“反传统”的批旧活动。北大校园里到处贴着批判孔子的大字报、小字报,这使梁漱溟分外别扭。文化界出现了一个最时髦的口号:“打倒孔家店!”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代表中国当时的多种主义和学派,形成了“与儒家传统彻底决裂的联合阵线”。梁漱溟决心为孔子 讨个公道,开始研究儒学。他日夜苦钻,上自春秋孔孟,中经王陆、朱子,下至明清诸儒的著作他都从头看起。他还研究相关学派,道家、佛家及“三教九流”,研究西方的哲学和科学。将这些文化加以比较,阐明优长。 1921年以“复兴儒学”为已任的梁漱溟撰写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出版后连续再版七次,大批读者成群结队追逐他,使他一下子成了举国知名人物,不久他又成了世界级的名儒。在书中,梁漱溟反对全盘西化,对国故保守不屑一顾,也不同意梁启超为代表的中西调和,重点阐述了儒家文化的优点。他高扬孔子的“人生哲学”,归宗儒家的人生观和方法论。这本书成为当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梁漱溟归宗儒家,在激烈的思想论争中独树一帜,尤其与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观点歧异。尽管分歧很大,争斗也激烈,梁漱溟与他们的个人关系仍旧较好。李大钊遇难后,梁漱溟亲自为之装殓、筹办丧事,还一直关心照顾李大钊的家属。据梁漱溟自己表露,这是他按孔子的人生态度处理的结果。他说,自按孔家不计较的直觉处理问题,即使有人反对自己,又明显错误,也不要迫他,人人心中皆有善性;但是是非曲直,尤其事关大的道理,即使豁出性命也要说清楚。他没有什么个人的仇家和对头。 梁漱溟归宗儒家后,即开始用儒家的思想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二是社会问题,亦即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两个问题合起来就是梁漱溟终生为之奋斗的“救国救世”的问题,他立志将儒家的社会理想付诸中国的社会改造。1924年他辞去北大教职,踏上一条能实践自己的文化理想、然而前途并不明朗的实验道路。他模仿古代儒家,组织广大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创办各类学校、成立乡村农民自治自卫政权,发展农业生产。以儒家思想教育知识分子,再用这些知识去教育、“拖带”农民大众。他的这一做法被称为“乡村建设”。 1928年,梁漱溟去南京考察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1929年整年到全国各地考察,为开辟乡村建设工作积累材料。1930年,他根据考察和研究所得的经验,至河南辉县百泉搞“村治学院”。不料不久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三派军阀爆发中原大战,仅办一年的村治学院不得已停办。1931年初,梁漱溟等人会聚济南,商讨如何在山东继续他们在河南未能完成的事业。3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邹平开办,随后,在邹平各乡村普遍开办“乡农学校”。建立乡村自治组织。这期间,梁漱溟发表《乡治十讲》,阐发“乡村建设”理论。到1937年,邹平一县建起乡农学校258所,有60余县被开辟为实验区,乡农学校遍及山东全境,梁漱溟成为“乡村建设派”的首脑人物。正当他踌躇满志,以为筹划的乡村建设计划在全国推行有日、“中国问题”可得“彻底解决”之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阻碍了他的步伐。在其后的岁月里,梁漱溟依然对邹平不能忘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两次返回邹平访问故旧。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立足于民族的苦难与危机,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尝试。 (摘编自马东玉《梁漱溟传》) 【相关链接】 ①梁漱溟(1893—1988),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八十年代后期,以九十多岁高龄仍然著文、演讲,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摘自百度百科) ②父亲梁济是恪守儒家传统的典范,他终生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人生哲学行事。自儿子幼年,梁济就把自己的笃实秉性一点一滴传给他,强调受教育对象独立思考。梁漱溟从14岁开始心里便形成了一个价值标准,那就是“凡事看他与人与社会有无好处”,他立志救国救世。 (摘自丛日云《世界著名思想家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梁漱溟出生在笃信儒学的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使他从少年时期便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标准,就是凡事要看对民众与社会有无好处,他立志要救国救世。 B.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梁漱溟表明了自己的文化立场,重点阐述了儒家文化的优点,此书广受读者欢迎,影响巨大,也使他成为世界级的名儒。 C.梁漱溟与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观点分歧很大,争斗也颇激烈,在如此激烈的思想论争中能独树一帜,是梁漱溟按孔子的人生态度处理的结果。 D.从在山东邹平开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始,梁漱溟先后在山东搞了近七年乡村建设,有60余县被开辟为实验区,他因此成为“乡村建设派”的首脑人物。 E.梁漱溟积极推进的乡村建设运动,没有什么经验能够借鉴,又先后受到战争的影响,过程坎坷,但却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尝试。 (2)梁漱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即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梁漱溟为儒学的复兴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梁漱溟被誉为“当代新儒家的先驱”,他身上有许多优秀的精神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卷II 语言运用(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 ,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 的事,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能不能真正赋权于民还权于民。 A.呕心沥血 星罗棋布 一蹴而就 B.呕心沥血 俯拾即是 一挥而就 C.处心积虑 星罗棋布 一挥而就 D.处心积虑 俯拾即是一蹴而就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B.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一向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发展对日关系,继续克服政治障碍,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C.日子总是像指尖滑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会,在似水流年的涤荡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越发历久弥新。 D.“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正是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的真实写照。 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清人项鸿祚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似乎是有意要对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唱一点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迄今为止的“有涯之生”里,所干的“无益之事”只是读书;东翻西看了些年以后,我想定我这一辈子至少也要仔仔细细地读一本书。应该是那样的一本书,它由得我不计光阴地反复体味,而其价值或魅力不在这一过程中有所减损,也就是说,这件“无益之事”真的能够成为我“有涯之生”的对应物;我选定的是《庄子》。 ①不过一个是从生命的终点往回看 ②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则一生根本无法度过 ③觉得所做过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④而在我看来他们说的原本是一回事 ⑤一个是从生命的起点往前看 A.①⑤③②④ B.①②⑤③④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①②③ 16.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5分) (1)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不能以“无题”为题)(2分) 标题: (2)针对漫画的命名,结合画面,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3分) 17.下面是关于“成才与道德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也是亿万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心愿。亿万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 为人父母, ?(1)而仅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提高鉴别力,增强免疫力,养成自制力,防止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抵制色情、暴力、赌博、毒品等丑恶现象的诱惑,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避免危害。 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2)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市场竞争,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自立于社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 孩子有出息,家庭才幸福; ,(3)社会才安定和谐。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小孩走到杂货店的电话亭里,因为电话亭的门没有关好,所以店员可以听到他的话:“几天前,你们不是在报上登广告要招聘一个男孩子吗……噢,已经找到了? ……这个孩子的工作还合适吗?……谢谢你,再见!” 那个店员看见那孩子走出电话亭,就说:“运气很坏吧,没得到这份工作。” 那孩子说:“你想错了,三天前我已经获得这份工作。我只是想知道,他们对我满意不满意。”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脱离材料作文,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