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襄阳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9-01-24 09:29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刘处让,字德谦,沧州人也。少为张万进亲吏,万进入梁,为泰宁军节度使,以处让为牙将。万进叛梁附晋,梁遣刘鄩讨之。万进遣处让求救于晋,晋王方与梁相拒,未能出兵,处让乃于军门截耳而诉曰:“万进所以见围者,以附晋故也,奈何不顾其急?苟不出兵,愿请死!”晋王壮之,曰:“义士也!”为之发兵。未渡河,而万进为梁兵所败,处让因留事晋。庄宗即位,为客省使,常使四方,多称旨。天成中,迁引进使,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范延光反,高祖命杨光远为招讨使,以处让参其军事。已而副招讨使张从宾叛于河阳,处让分兵击破从宾。还,与光远攻鄴,逾年不能下。其后延光有降意而迟疑,处让入城,譬以祸福,延光乃出降。
唐制,枢密使常以宦者为之,自梁用敬翔、李振,至庄宗始用武臣,而权重将相,高祖时,以宰相桑维翰、李崧兼枢密使,处让与诸宦者心不平之。光远之讨延光也,以晋重兵在己掌握,举动多骄恣,其所求请,高祖颇裁抑之。处让为光远言:“此非上意,皆维翰、崧等嫉公耳!”光远大怒。及兵罢,光远见高祖,诉以维翰等沮己,高祖不得已,罢维瀚等,以处让为枢密使。处让在职,凡所陈述,多不称旨。处让丁母忧,高祖遂不复拜枢密使,以其印付中书而废其职。处让居丧期年,起复为彰德军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以疾卒,年六十三,累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B.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C.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D.废帝时/魏州军乱逐/其帅刘延皓遣范延光招讨/以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晋/高祖立/历宣徽南院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一般在二十岁冠礼时取字,古人出于礼貌,一般对平辈或后辈称字。
B.节度使,官职名,一般认为唐代开始设立,是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
C.四方,原本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古人常以此来指代天下各处或四方诸侯之国。
D.赠,文中指追赠,给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的追封,追封的官职是荣誉性质的虚衔。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处让忠于其主,受到晋王赏识。张万进派刘处让向晋求救,刘处让在军门前割下耳朵陈诉,不顾生死,晋王为他的忠义所触动,于是发兵。
B.刘处让仕晋之后,颇有功绩。张从宾反叛,被刘处让分兵击败。刘处让发现范延光对投降迟疑不决,于是进城,说以利害,范延光终于投降。
C.刘处让气量不足,工于心计。他对宰相桑维翰、李崧兼枢密使的事情心有不平,于是把二人妒忌杨光远的事告知杨光远,最终二人被免去职位。
D.刘处让多朝为官,仕途顺利。后唐庄宗即位后,刘处让任客省使,后升任引进使,左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时又担任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万进所以见围者,以附晋故也,奈何不顾其急?(5分)
(2)未渡河,而万进为梁兵所败,处让因留事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古风·其五十九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释】华池:此处指王母的瑶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托物言志,以荷花自喻,表达人生的感慨和理想。
B.荷花生于幽泉之侧,分外明艳动人,暗示了诗人高洁的人格与不俗的才华。
C.这首诗的语言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正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D.诗歌的末两句,表现出诗人对当权者用人不问实际才干,只看门第的愤慨。
15.“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一句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卫风·氓》中“       ,       ”两句回顾了女主人公和氓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情景。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3)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       ”一句用比喻手法写箫声的余音悠长,“       ”一句又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蛟龙起舞写出箫声极强的感染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但当他已具备了充分依据,他就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来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了。他      ,昼夜不舍,潜心思考,探测精蕴,进行了大量的运算。一心一意地搞数学,搞得他发呆了。有一次,自己撞在树上,还问是谁撞了他?他全部心智和理性统通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上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的两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颊带上了肺结核的红晕。喉头炎严重,他咳嗽不停。腹胀、腹痛,难以忍受。有时已人事不知了,却还记挂着数字和符号。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吃力地迈动步伐。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峻岩升登,降下又升登!善意的误会飞入了他的眼帘。无知的嘲讽钻进了他的耳道。他不屑一顾,他未予理睬。他没有时间来分辨;他宁可      。餐霜饮雪,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气喘不已,      。时常感到他支持不下去了。但他还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不知多少次发生了可怕的滑坠!几乎      。他无法统计他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    )。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漫天大雪似的飞舞,铺满了大地。数字、符号、引理、公式、逻辑、推理,积在楼板上,有三尺深。忽然化为膝下群山,雪莲万千。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1+2)的台阶。
  (摘自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的全部心智和理性统通奉献给这道难题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B.他的全部心智和理性统通奉献在这道难题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C.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统通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上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D.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统通奉献在这道难题的解题上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只管攀登,在无限风光之间;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渊之上。
B.只管攀登,他在无限风光之间;只知攀登,他在千仞深渊之上。
C.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渊之上;他只管攀登,在无限风光之间。
D.只知攀登,他在千仞深渊之上;只管攀登,他在无限风光之间。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宵衣旰食    含垢忍辱    汗流至踵    万劫不复
B.废寝忘食    含垢忍辱    汗如雨下    粉身碎骨
C.宵衣旰食    逆来顺受    汗流至踵    万劫不复
D.废寝忘食    逆来顺受    汗如雨下    粉身碎骨
20.下面是某场学术报告会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邀请函
尊敬的×××教授:
本学会想在2018年12月12日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已请了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商量民间文学理论发展大计。到时候请您就民间文学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发表高见,烦请拨冗出席。
××省文学研究会
2018年12月1日
21.下面是某市中小企业注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跨越自己
汪国真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请依据对这首小诗的感悟,结合自身经历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