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角”专指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并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2)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纸鸢 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天里始终飞于高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 C.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 D.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的飞升。 15.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 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 描绘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如玉璧。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诗句是: , 。 (3)《赤壁赋》中写客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之后,进而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 , 。 第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选、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B.“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B.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C.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D.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请加以修改。(6分) 我叫李明,18岁,是来自xx中学的高三学生。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我的家乡在青岛,那里依山傍海,是风光秀丽的大都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倍加珍惜。谢谢! (1)应该删除的两个句子 (只填句子的序号) (2)需要修改的地方:将 改为 将 改为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哪里跌倒哪爬起,这是正确做事不服输的精神。(5分) 材料 坚持 进取 借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 它山之石可攻玉 咬定青山不放松 登高而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借力打力 绝不气馁 定点打铁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小诗,根据要求写作。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读了以上小诗,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