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 南怀瑾跟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士”不同,他一生行止,很是______。借用南怀瑾自己的说法,无论何种党派,包括既成势力,对他的邀请,他都奉行“买票不入场”的立场--交朋友可以,但______,独立不倚。实际上,大多数士人都是渴望飞龙在天,能得大用。姑且不论那些躁进者,即便是中国古代的所谓“隐士”,事实上也是多以隐居作为接近当时权贵的捷径。而南怀瑾先生更像一个有原则的纵横家,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尊严。他虽不肯趋炎附势,与“出世”保持一定距离却又乐于为两岸和平统一牵线搭桥。他关心的不管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还是天下的统分,是文化的存续。他的独立性人格在现当代中华大地实属仅见。 南先生的学问领域,远远超出古代士人阶层的______或通经致用。()。二十几岁,他就在峨眉闭关三年,研读大藏经,中年时期他又曾几次闭关研读诸子百家。他不断吸纳知识,包括现代科技、哲学、教育等领域,他不断地求索问道,只因他心怀复兴中华文明的伟大梦想。他不忍心看到中华文化的精华在西潮来袭后被遗忘,被作践,他不忍心看到炎黄子孙沦落到的______境地。他会讲课,会写书,会办企业,会武功,会中医,会交际。就学问的渊深,涉足的广泛,而且能道器兼顾、知行合一而言,南先生出现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人类世界,本身就是一大传奇。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是以一己之力打通儒释道,并且将穷经悟道和修行实践结合起来。 B.他是将穷经悟道和修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以一己之力打通儒释道。 C.他打通儒释道是以一己之力,并且将穷经悟道和修行实践结合起来。 D.他将穷经悟道和修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打通儒释道是以一己之力。 17.A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特立独行 独善其身 皓首穷经 崇洋媚外 B.标新立异 洁身自好 焚膏继晷 崇洋媚外 C.特立独行 洁身自好 皓首穷经 数典忘祖 D.标新立异 独善其身 焚膏继晷 数典忘祖 18.C 19.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关心的不仅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天下的统分,是文化的传承。 B.他关心的不仅是个人的名利、得失,更是天下的统分,是文化的传承。 C.他关心的不仅是天下的统分,文化的传承,更是个人的名利、得失。 D.他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天下的统分,是文化的传承。 19.D 20.阅读下面的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5分)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①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②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③。 “超对称性”和“超引力”④是70年代才引入的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⑤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学术⑥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⑦。 (1)应删除的两句语句是______(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______(写画线处的序号),这句可改为______。 (1)②⑥ (2)⑤对于这两个问题(每处1分,答对四处给满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能力。这是一则完整的报道,有标题,有导语,有主体。这篇报道的标题概括地叙述了举办单位、会议内容、会议性质,因而①是必须有的,不能删除。导语部分的前两个分句概括叙述了会议的目的、举办单位及时间、会议的内容和性质,但是,因为后面的③处也交代了会议的内容,为避免重复,所以②是必须删除的,否则就显得啰嗦、累赘、不简明。主体部分首句交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的由来,因而④是不能删除的。因为标题、导语都已经说明会议是“学术”讨论会,所以⑥处的“学术”与上文重复,应该删除。再看主体部分的⑤,因为上句已经出现了“超对称性”和“超引力”这两个概念,⑤再一次出现会议主题,显得重复啰嗦,但又不能删除,因此应该改用指代性词语作复指,如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就会既“简”又“明”。 21.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6分)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①______;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②______。 21.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立意指导 (一)“比”中有智慧 比中有智慧,“智慧”二字说来容易,实际上内涵非常丰富。从比的对象看,不妨在前进的道路上和优胜者比,但在失意时不妨往后看看,跟后面的人比,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心态的平衡,进退有度。从比较的内容看,最好是在工作、学习等方面和他人比,而不要在物质财富方面比。从比较的时间看,年轻的时候和年老时候又不大相同。当然总是以他人为参照物,就面临丧失自我的危险,所以一个人最应该和自己比较。人生就是不断体验、不断创造、不断成长的过程,与自己比,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就始终在前进的道路上了。 (二)彰显敢于争先的气质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谈到比,总会习惯性地想到“攀比”,认为“比”带有贬义。实际上,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很多时候,进步与发展就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如果人人都不去比,不在竞争中前进,那么也许我们还停留在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阶段。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一个词“看起”,就含有“比”的意味,其实付诸实践的“看齐”正是一个人自强不息、敢于争先的精神气质的体现。毛泽东的诗句“欲与天公试比高”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注脚。但值得注意的是,“比”必须以客观事实为起点,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原则。 (三)不比之“比”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是英国诗人蓝德的名句,它因杨绛先生的引用而为人们所熟知。这句话道出了一种较高的境界,可以同《道德经》上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互为补充。中国人素来看重输赢,看重排名,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功利主义的倾向,人生的很多事情过程比结果重要,体验比名次重要,如果一味着眼于“比”,有时候就会丢失过程中的风景,也会丢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