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符合“切题、N+2切分角度、基于原文作答”要求的学生答案可视为“标准答案”。 注:“N”为小题应答点数,“+2”为多答2点。例如6分题应答3点,“N+2”后答5点, 该题满分几率会成倍增长。) 1. C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辉映,不能形容“歌声”。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2. A(B.成分残缺,应为“以……为主题”;C.语序不当,“大德”一句与“公德”一句调换; D.不合逻辑,“能否”与后句两面对一面。 3.C(A借代B.借代C.比喻D.借代) 4.C(A从速交还,必有重赏。B高足D惠存) 5.C 6.B (比:接连,连续) 7.A(是所采取的措施,是为郡人讲述兴修水利的好处。) 8.C(转运的军粮最多“是郑浑在京兆尹任上”的事,不是“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的事) 9.(1)郑浑所到之处就强行收缴百姓他们手中捕鱼、打猎的器具,督促让他们耕田采桑,同时让他们开垦稻田,加重对遗弃婴儿罪的法律惩罚。(3分,夺、课、重。) (2)郑浑就要求他们再去抢夺其他盗贼的妇女,这样做了之后才归还他们的妻子儿女,于是盗贼转而相互劫掠,同伙很快就散了。(3分,相寇盗、党与、句意正确。) (3)郑浑认为百姓新从各地迁来,于是给他们制定移居的法律,让人多的和人少的家庭为伍,温和诚实的人家与孤寡老人为邻。(3分,以、为、比、句意正确。) 【参考译文】 郑浑,字文公,是河南开封人。郑浑的哥哥郑泰,和荀攸等人谋划诛杀董卓,担任扬州刺史,去世。郑浑领着郑泰的小儿子郑袤前往淮南避难,袁术以宾客之礼厚待他,但是郑浑知道袁术必然失败。当时华歆担任豫章太守,平日里和郑泰关系友善,郑浑于是渡江投奔华歆。太祖(曹操)听说他有忠厚的德行,封他为掾吏,不久又升为邵陵令。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老百姓都强悍轻捷,从不考虑农业生产和养殖牲畜;生的子女也没有办法养活他们,于是都不生养。郑浑所到之处就强行收缴百姓手中捕鱼、打猎的器具,并督促让他们耕田采桑,同时让他们开垦稻田,对遗弃婴儿的人依法从重惩罚。百姓起初害怕犯罪,后来逐渐生活丰足,没有不生养子女的;所生育的子女取名多以郑为字。不久郑浑被征召为丞相掾属,升为左冯翊。 当时梁兴等人掳掠五千余户进行攻劫掠夺,各县邑不能抵御,都很恐惧,向州郡告急。商议的人都认为应当转移占据险要之地,郑浑说:“梁兴等人疲备已极,人心离散,流窜在崇山峻岭之中,即使是有追随者,也不过是被胁迫跟从罢了,现在应当乘机打开他们投降的大门,向他们宣示皇朝的恩德和信义,如果为安全起见占据险地,一味退守以保自己的话,就等于向敌人示弱啊。”于是招募官吏百姓修筑城郭,就征召百姓讨伐贼寇,讲明赏罚原则,和百姓一起盟誓,他们所捕获的,十分之七就作为奖赏,老百姓十分高兴,都愿意前去捕贼,以多得些捕获妇女和财物,那些丢掉妻子儿女的贼寇就回来请求投降,郑浑就要求他们再去抢夺其他盗贼的妇女,这样做了之后才归还他们的妻子儿女,于是盗贼转而相互劫掠,同伙很快就散了。郑浑又派遣官吏、百姓中有恩威信誉的人,分别到山谷中去通告晓喻(身陷贼中的人归降),出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郑浑就让所属各县的官吏各自回到本县的治所去安抚召集百姓。梁兴等人十分害怕,召集剩余贼寇聚集在鄜城,太祖派夏侯渊前往帮助州郡攻打,郑浑率领官吏百姓率先登城,斩杀梁兴和其部下,前后归顺的有四千多家,从此贼乱被平叛,老百姓安居乐业。郑浑升迁为上党太守。 太祖(曹操)征讨汉中,任命郑浑为京兆尹。郑浑看到百姓新从各地迁来,于是制定移居的法律,让人多的和人少的家庭为伍,温和诚实的人家与孤寡老人为邻。让百姓勤于耕种,明晓禁令,同时处罚奸人,因此百姓安心农业,盗贼也不再出现。等到征讨大军进入汉中,他辖地输送的军粮是最多的。太祖更加嘉奖他,又升为丞相掾。魏文帝即位后,他提升侍御史,加驸马都尉,不久调任阳平、沛郡两地太守,辖地处于低洼、潮湿地带,常有水灾,百姓生活困顿。郑浑在萧、相两县交界处,开塘筑坝,围建稻田,郡人都认为不便利。郑浑说:“这里地势低湿,积水不流,适宜灌溉,最终能长久收到鱼稻之利,这是使百姓富足的最根本方法。”于是亲自率领官吏和百姓,兴田开塘建筑坝,一个冬天就好了。结果连年大丰收,田亩粮食产量年年递增,赋税收入比常年翻倍,百姓得到了他带来的好处,刻碑颂扬他,号曰郑陂。不久他调任山阳、魏郡太守,其管理和做法与前面一样。又因为辖地百姓,以缺乏树木为苦,于是督促他们种植榆树作外围,内围种植各种果树,榆树长成了行列,果树也获得丰收。进入魏郡地界,村落整齐划一,百姓财用丰足,生活富饶。魏明帝听说了他的事迹,下诏表彰他并通告全国。郑浑清廉朴素为官,妻子儿女却遭饥寒。他去世后,明帝任命他的儿子郑崇为郎中。 10.选词精当:动词细腻生动:“含”有小心呵护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裛”是滋润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风雨的微细、轻柔;形容词“净”、“香”巧妙地营造了微风中有细雨、细雨中夹微风的清新朗润的美妙意境。叠词“娟娟净”秀美光洁,“冉冉香”,阵阵清香,既生动地点出了竹子和荷花的美好形态,又平添音韵之美。色彩清新明丽。“翠竹”、“红蕖”。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每点2分,三点5分) 11.先写居住环境、暗寓疏放之意:诗的前四句描写眼前幽美清静的草堂环境,表达诗人饱经丧乱之后的舒展愉悦乃至旷放的心情;五六两句笔锋调转,写出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点出诗人现实处境之艰难为下文抒发心志做铺垫;七八句表明心志:即使生活如颈联所述那般残酷,诗人并未被打倒,而是愈发“疏放”、“老更狂”,可见诗人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每点2分,三点6分) 1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长河落日圆(3)弓如霹雳弦惊(4)濯清涟而不妖(5)荡胸生曾(或“层”)云(6)似曾相识燕归来(7)察今可以知古(或“察古可以知今”)(8)户枢不蠹 13.呼应文章开头(2分),以生动的细节和动作描写表现出祁茂顺精湛的手艺。(2分)和他当下所从事的苦力活形成巨大的反差,含蓄地表达了小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生活的不易和坚持。(2分) 14.手艺精湛 敬业 有求必应(善良) 细心 坚韧(灵活应变) 勤快 (答对4点满分) 15.对比(1分),相比于用金四爷和社会的脱节与没落,祁茂顺表现出他坚韧的性格和对新社会的适应。(1分)用金四爷的眼光来评价祁茂顺的手艺,推动情节发展,客观真实,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话反映了社会的变迁。(2分) 16.淡远:语言生活化,小说的主人翁是平常百姓民,所描写的内容都是日常小事 (每点1分) 凝重:表达的核心是社会的变迁和个体命运的沉浮。(一点1分,两点3分) 17.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的本体没引起充分关注;今天,传播信息、观念的媒介很多,文学已没有优势;非规范的市场经济影响了社会的文化接受方式,人们对长篇小说望而却步;作家走上了媚俗之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6分。) 18.长篇小说的高贵之一是借人道主义的关怀和透视人的心灵,来最深刻、全面地展示人的命运;长篇小说的高贵之二是充分使用了没有可以替代的人类最高级的传播手段——语言文字来传递信息和观念。(答对一点得3分;第二点中必须有“充分使用”的意思在。) 19.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的生活方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规划,高贵的审美需求开始苏醒;长篇小说具有满足人们对高贵的文化享受的本体特性。(每点3分) 20.附: 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均分48分。试拟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作文审题立意: 综合材料所给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立意: (1)人伟大是因为人可以起到沟通的作用; (2)追求生命本身的过程、体验; (3)有的事物也可以起到和桥梁一样的沟通作用; (4)围绕实体的“桥梁”行文,由实到虚,体现出桥梁使人顺利通行、助人成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