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53分) (一)文言文阅读1(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工部侍郎。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衄,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予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金人破大散关。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松谋遁,甲固留不可,遽以便宜檄甲兼沿边制置。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健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朝廷命吴总以杂学士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戍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踢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B.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C.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D.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部,古代官署,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属六部之一。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拜,授予官职,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除、授等。擢、拔、陟指升官,贬、谪、左迁指贬官,兼、摄、领、权、行、署则指兼任或代任官职。 C.“理宗”,庙号: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文中“淳熙”“绍兴”“嘉定”也是庙号。 D.“清惠”,是刘甲去世后被赠的谥号。诸侯、大臣的谥号,一般是其死后由朝廷赐封;还有私谥,如陶渊明死后,他的朋友为他赠谥为“靖节先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甲遵守法规,严于律己。刘甲出使金国,有一天,金国设宴款待他,那日恰逢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谨遵规定,没有赴宴。 B.刘甲坚守正道,忠义可嘉。吴曦反叛后,想拉拢刘甲,先派部下威逼刘甲,后来又派弟弟诚邀见面,刘甲始终心系朝廷,不为所动。 C.刘甲沐浴皇恩,深得信任。皇上因他精诚忠信,授他宝谟阁学士之职,并赏赐财物;在处理西部事务方面,朝廷的很多意见由他决定。 D.刘甲治理地方,兴利除弊。在代理四川制度置司事期间,他不满当地的贿赂之风,废除了互送礼物的名目;他体恤民生,减轻百姓的田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5分) (2)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5分) (二)文言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义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今,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干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延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阁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陆机上疏.荐“徇可尚书郎”,徇不就。循有赢疾,而恭于接对;诏断宾客,其崇遇如此。疾渐笃,表乞骸骨,上还印绶,改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帝临轩,遣使持节,加印绶。循虽口不能言,指麾左右,推去章服。车驾亲幸,执手流涕。太子亲临者三焉,往还皆拜,儒者以为荣。太兴二年卒,时年六十。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C.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D.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才”,又称“茂才”,指优秀的人才,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汉代为了选拔人才,有察举制度,考察和推举人才。 B.“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或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本文“公车”与《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用法相同。 C.“印绶”,指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常用印绶来代指官职。 D.“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作帝王的代称。类似还有“御驾”“尊驾”“皇舆”“千乘”“陛下”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循世胄高门,节操高尚。贺循祖先庆普、高祖庆纯都博学多才;贺循童年时,即异于常人,守礼仪、懂谦让,受到会稽国相丁义、扬州刺史嵇喜的举荐。 B.贺循宽宏仁义,言行以礼。贺循出任阳羡县令,他不求考绩优异。武康当地实行厚葬,遇有忌讳就停殡不葬,贺循到任后,移风易俗,加以禁止,邻近城邑也效法学习。 C.贺循德量邃茂,为世所敬。廷尉张闿私造大门扩大居所,人们都很担心;后来贺循表示要过问此事,张闿深受触动,拆毁了大门并主动登门表达感激之情。 D.贺循行为俗表,深受礼遇。贺循患病赢弱,司马睿便下令阻断宾客前去打扰他。后来他上表退休,皇上仍多次授官给他,并亲自探望,天下儒生引以为荣。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5分) (2)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游赏心亭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王珪,北宋宰相、文学家。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写原来的“六代豪繁春去也”,而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无尽感怀涌上诗人心头。 B.“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到海门”写出江水一泻千里。 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暗示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黄旗”“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对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 16.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1)《爱莲说》中“ ,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莲的高洁品质。 (2)《陋室铭》一文中“ ,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用“ , ,”概括了齐王受蒙蔽的原因。 (4)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应该“ ”,只有“ , ”的江风与明月才是可以自由享受的。 (5)借古讽今是古人写文章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卒章显志,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朝的统治者。 (6)荀子在《劝学》中,“ ”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 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 。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己不再是文学大帅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21.下面是某高校广播站为前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写的广播稿,其中有四处表述不规范,请找出其中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您莅临我校参加自主招生选拔考试,诸君的到来让我们非常荣幸。我校是百年名校,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东面是美丽的海滨。自主招生考试期我校的功能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小礼堂等)全都对外开放,学生会的志愿者们将会鼎力相助。希望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而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