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答案:1.D; 2.C; 3.D 解析:1.“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说法有误。从文中来看,“如果选择外在路向”,才会“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而内在超越的目标是自我完善。 2.选项对“安身立命”思想的发展脉络的梳理有误,从文中第一段开头可知,作者认为出自禅宗的只是“安身立命”这个成语,而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安身立命”则出自儒家。 3.从文中来看,作者认为在现代可以倡导继承儒家的“安身立命”思想,但D项中“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的说法过于绝对。 4.B; 5.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6.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 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并不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二、三、四、 五、七段都写到了窗子。第二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四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第七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要求回答“我”“你”两个人称交替使用蕴含的作者的态度,就要分析使用“我”“你”两个人称时写的具体内容。使用“我”时,描写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当 “我”转为“你”时,“你”成了描写的对象,“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当“我”和“你”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我”和“你”可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 7.B; 8.A; 9.①传统书店要不断创新,找到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满足人们体验式阅读的需求。②开展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厚植全民阅读的土壤,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文言文阅读 10.B; 11.D; 12.C; 13 (1)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之前我用眼睛威吓了他。” (2)燕国、秦国不能并存,希望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用心考虑。 【参考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 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 刑轲曾漫游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 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剛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 .不敢再留在这里了。”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因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之前我用眼蜻成吓了他。” 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博棋,争执棋路.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再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燕国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漸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丰醉以后.高漸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旁若无人。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请侯各国时.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典国后,.疾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痒大子丹逃回煞国。大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立即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诚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 “是。”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5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 .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不能并存,希望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用心考虑’。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大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遵教诲。” 诗歌鉴赏 14.AE; 15.第一问: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 第二问: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林的羡慕,又饱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 解析:B项“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 C项,“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项“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 16.略 语言表达 17.答案:A 解析:①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句想表达的是大自然的美景,不是人工创造的事物。成语与句子意思不相符。句子成语使用不正确。 ②望尘莫及: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此句想表达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有能力买高档电器,不是表达对人钦佩之意。成语与句子意思不相符。句子成语使用不正确。 ③博学审问:指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此处指他在学习上坚持认真学习,虚心求教,最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语与句子意思相符。句子成语使用正确。 ④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此处指他因为不听群众的意见,所以常受到大家的批评。成语与句子意思相符。句子成语使用正确。 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引申为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此处指有的同学不重视语文学习,造成能力不足,顾此失彼的窘状。成语与句子意思相符。句子成语使用正确。 ⑥温文尔雅:指气质彬彬有礼,行为典雅端正。此句想表达《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不是描述人行为典雅端正。成语用于此处使用对象不当,成语与句子意思不相符。选项成语使用不正确。 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有①②⑥,与A项相符。 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18.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主语“我院”和宾语“一年”搭配不当。应在“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添加“这一年”。选项有语病。 B项,成分残缺,“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缺少主语。应把“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改为“近年来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或删去“使得”。选项有语病。 C项,选项没有语病。 D项,搭配不当,“录取”和“名额”搭配不当。应改为“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同学”。选项有语病。 本题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 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19.答案:B 解析:一是先确认语段的表达方式是“说明”;二是确认“说明”的思路,从上文看,主要谈“算盘”“口诀”两个方面;三看选项,排次序,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⑤则说明“口诀”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 20.答案:示例: ①“堵住”改为“堵塞” ②“管子”改为“管道” ③“换掉”改为“更换” ④“打算”改为“计划” 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地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化,所以做主体是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 21.答案:结论:微信对生活的影响各有利弊,其中利大于弊。 建议①合理使用微信,不要沉迷其中 ②与朋友微信热聊的同时,不要忽视身边人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题目,解答时,分析出来主要内容是核心。本题涉及到两个题目,一是结论,一是建议。结论从表格中来,建议是针对结轮而提出的。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要借助表值的变化来推断定结论。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本题可结合此展开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材料作文 解析:本题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的核心话题是天气干燥的那一年葡萄特别甜。老藤根深、新藤经过了好好修剪都不怕干死,而放任生长的葡萄怕干燥。 因此,立意可以有以下方向: ①经历过艰难困苦磨砺的人生可能最丰富、最甜美。而要想人生最甜美,不仅仅是要接受磨难考验,还应该广泛汲取营养。 ②人生只有多多反省、自我修正才能健康发展。 ③人生不可放任自流,生活不可任性,放纵贪念终铸大错,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 站到园主和葡萄双方的关系角度看,还可以这样立意: 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做法可取,做事情不能死板僵化; ②单靠自律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人应该学会他律。 行文时,要注意文体特征鲜明,言之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