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拜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 东封,以供亿之勤,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 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九年,自蜀还。上颇有意,擢用,会已病,命知京刑狱。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三月卒,年六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B.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C.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D.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10.答案:D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B.“领”在古代表示“任命”,此外亦有很多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等的词,如“改”表示“改任”,“拜”表示“授予官职”,“权”“假”表示“代理暂任”等。 C.东封,是“泰山封禅”意。汉司马相如曾请武帝东幸封泰山以彰功业,相如卒后,武帝如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平民的死亡称死。 11.答案:B“领”表示除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较低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凌策胆气过人。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却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境,熟悉民风,堪当此任。 B.凌策很有治才,颇受朝廷器重,广州卢之翰不廉,朝廷委凌策以代之;夏日瘴气伤人,行旅者死无数,凌策命伐山开道,缩短路途,人们觉得便捷不少。 C.凌策深受皇帝信任。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患病,王旦向朝廷推荐了凌策,皇帝下令水患艰巨,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禀报。 D.凌策行事不拘泥成规。饶州产金,朝廷曾禁止私人买卖,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 12.答案:C不是丞相王旦推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5分) (2)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5分) 13.(1)译: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莅”“方面”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 (2)译: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登第”“遗”“异”各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 文言文翻译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任定州通判。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朝为户部判官。此前,岭南运送香药,因此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接替,并赏赐金紫。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 后来任青州知州。东岳封禅时,因勤于供给,入京任判三司三勾院,出任扬州知州。适逢江、淮歉收,盗贼蜂起,朝廷任命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这时洪州发生水灾,知州李玄病重,皇上与宰相逐个挑选朝中大臣,准备调凌策接任。皇上说:“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级禀报。”王旦说:“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饶州产金,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有时接到举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 (大中祥符)五年,任命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凌策勤奋工作,处事精细审慎,所到之处有政绩。(大中祥符)九年,从蜀地(被接替)还京。真宗很想重用他,适逢其生病,就任命为京都刑狱。真宗曾对王旦说:“凌策有才干,治理蜀地时机敏而又果断。”王旦说:“凌策性情淳朴温和,办事精明干练。”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当年秋天,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第二年病重,不能上朝,皇帝多次派宦官带医生前来探望,赏赐名贵药物。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词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上下阙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B.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村野春光得到充分展现,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C.“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香气氤氲,生机盎然,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D下阙“远远围墙”四句,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 14.【答案】B【解析】B项,“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不当,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15.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6分) 15.答:①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②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 ③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答对手法1分,分析1分;如果答其他表现手法,如色彩对比、渲染、拟人、移步换景等,可酌情赋分。重在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逍遥游》里,庄子指出,人要有定力与辨别力,以便能分清内心与外物,辨别光荣和耻辱,表达此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在《赤壁赋》,苏轼提出观察世界的两种角度:变与不变。如果要从变化的角度来看,那么,“_____”。 (3)古代诗人写“愁”往往借助动作描写,如晏殊《浣溪沙》中写到落花飘零,双燕归来后自己的“_____”。 (4)《小石潭记》中,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是:“_____,_____”。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小园香径独徘徊(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