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一中高三年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3分)A(原文指出这是“在以往的时代”) 2.(3分)C(艺术欣赏加深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但并不能证明“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不存在了。) 3.(3分)B(原文没有表达“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这个意思。) 4.(3分)C 5.(6分)①拓宽了小说的视角。从普通人的视角写老园丁,他们对老园丁所知有限,无法理解他的言行,评价失当。(2分)②提高阅读作品的兴趣。“疯子”的名声引发阅读者的好奇,能激发起他们阅读下文的兴趣。(2分)③为下文做铺垫(或和下文形成对比)。表现普通人对老园丁的误解,为下文表现老园丁独特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境界作铺垫(或形成对比)。(2分) 6.(6分)①结构更加严谨。结尾和上文“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相呼应,小说结构严谨。②丰富人物形象。老园丁一直坚持对玫瑰花的培育和呵护,从不让人轻易拿走一朵花,以象征的手法歌颂了他的崇高的美德。③凸显小说哲理。表达了人们已经认同老园丁的对玫瑰花的态度,不再想方设法自私地去占有她。(或人们已经认同生命是一个整体,要爱她的全部,而不能只看到她的局部)(每点2分) 7.(3分)B (“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错,于材料无据。) 8.(3分)A (B项“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错,材料一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C项“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错,材料一说“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D项“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错,材料三说“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 9.(6分)①有声阅读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②政府部门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③传统音像出版企业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答对一点给2分) 10.(3分)C(A项错在“崇韬深德彭不 杀”,“不杀的”应该是张彭,而不是崇韬,主客颠倒。B项“ 倾险贪黩”是说张彭的为人,不能分开。D项“倾险贪黩”“后事觉”应该断开,前面讲张彭的为人,后面讲事情败露,构成因果关系。) 11.(3分)D(“赠”只能给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12.(3分)B(“并赦免张处球”分析有误。通过“以此计之,子亦难免”可以看出。此处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13.(1 )如果我自愿服罪归降,就是怕无法弥补罪责,希望您可怜我,为我指一条生路。(无以,没有办法;塞责,弥补罪责;见哀,哀怜我,可怜我;其,我,第一人称。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因为您的父亲(的罪过),本来难以得到宽恕,但是处罚不牵连后代,您可以从轻(处罚)。(以,因为;固,本来;贷,宽恕;嗣,后代。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任圜是京兆三原人。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言谈辩论,有美好的仪容举止。李嗣昭任昭义节度使,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梁兵包围了潞州,过了一年,晋王去世,来救援潞州的晋军都撤兵了。 李嗣昭非常危险,他向任圜询问去留之计,任圜劝他坚守潞州等待援兵,不可有不忠之心。不久庄宗攻破梁兵的营垒,听说了任圜为李嗣昭谋划守城的计策,非常赞许他,任寰因此更加出名。后来李嗣昭与庄宗产生了矛盾,任圜多次带着使命往来,为李嗣昭解释所受到的诬陷,李嗣昭最后免于招致灾祸,这都是任圜之力。 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派李嗣昭去讨伐张文礼。李嗣昭战死,任圜代理掌管他的军队,号令非常严明。不久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人关闭城门坚守城池,城攻不下来,任圜多次把祸福告诉镇州人,镇州百姓相信任圜的话。任圜来到城下,张处球登上城墙对任圜呼喊:“城中的兵员和粮食都没有了,但是这么长时间抗拒君王的军队,如果我自愿服罪,就是怕无法弥补罪责,希望您可怜我,为我指一条生路。”任圜告诉他:“因为您的父亲(的罪过),本来难以得到宽恕,但是处罚不牵连后代,您可以从轻(处罚)。然而像现在这样坚守了一年,伤了我方大将,等到自己处于兵尽粮绝之时,才宣布要效忠于晋王,以此看来,你也难以逃脱处罚。然而坐以待毙,何如降伏等待命运的安排?”处球流着眼泪说:“您说的对啊!”于是派人送出求降信,人们都说任圜的话没有骗人。 第二年,郭崇韬兼成德军节度使,改任任圜为行军司马。任圜与郭崇韬一向关系很好,又是郭崇韬的司马,崇韬于是把镇州的事务委托给他,可是任圜行事多与崇韬相违背。当初,任圜的推官张彭为人阴险且贪污,后来事情被察觉。张彭全部把贪污的公款献给了郭崇韬,崇韬很感激张彭,没有杀他,从此跟任圜有隔阂。 明帝赞许他平叛康延孝的功劳,授任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代理三司,(任圜)选拔征召才俊,遏制杜绝侥幸之人,公私给养充足,天下因他得利。 旧时使臣出使四方,都是户部提供配给券,安重诲上奏请求从内库出具,任圜凭借旧例与他争辩,没有成功,于是同安重诲在明帝跟前辩论,任圜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然而使臣配给券最终从内库出,任圜更加愤懑沮丧。安重诲曾经拜访任圜,任圜让歌妓出演,(歌妓)擅长唱歌且有姿色,安重诲想占有她,任圜不给,因此二人更加彼此憎恨。任圜感到不安,于是请求退休,退居在磁州。 朱守殷在汴州反叛,安重诲污蔑任圜与朱守殷合谋,派人假传君命杀他。任圜安然接受君命,与同族人欢饮而死。愍帝即位,追赠任圜为太傅。 14.(3分)B (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15.(6分)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④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⑤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16.(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2分) (2)族秦者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分) (3)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2分) 17.(3分)B(注意搭配不当和成分赘余) 18.(3分)D(陈述对象保持一致) 19.(3分)D(第一组: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第二组: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趋之若鹜: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第三组:信心百倍:有很大的自信心。从容不迫: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第四组: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饱经风雨: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 20.(5分)(1)将“五名”改为“各(共)五名” (2)将“15-20万左右”改为“15-20万” (3)将“网开一面”改为“面议” (4) 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 (5) 将“致电”改为“来电”(来电是打入,致电是给别人打电话) (每点1分) 21.(6分)“荷韵”文学社将在校内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读书会、创作交流会、中秋诗会、感恩诗会和课本剧、话剧表演;(2分)用节假日在校外开展微电影拍摄、社员采风、作家访谈并和其他文学社团交流;(2分)以培养社员的文学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2分) 22.(60分) 【立意分析】 终身学习酿诗意。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渴望才是最重要的。正是这种学习方式,酿就了雷海为心中的诗意。……校园雅室的读书方式,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但很多人却在校园学习之后泯然众人矣,何哉?就在于没有雷海为“外卖时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增加的不仅是知识,更锤炼“心”的韧性,在诗词大会与彭敏对决,其实他就是赢在社会的历练上!校园学习,让他知道了诗的魅力;而挤时间学习,则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 雅室读诗志趣高。汉字夺魁、成语夺冠、诗词屈居亚军,这就是北大硕士彭敏取得的成就!字、词、诗,涵盖了中文的三个要素,这样的成绩正是校园读书方式结下的硕果……在“喧嚣”中学习,采用“挤”的学习方式,固然能够酿诗意,但也限制了成长的深度和广度,只能在“诗岸”上徜徉!所以雅室学习条件更好更专注,理应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 “雅室”“喧嚣”皆可读,读书岂能论环境。每个人的际遇不同,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及条件,坚定读书的心志,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雅室”读书固然可喜,“喧嚣”读书亦能有成!在校园,亦应学海为;在杜会,也要仿彭敏。 【评分标准】 围绕“两种状态”下“两种学习方式”来展开议论,可以侧重其中一种,原则上不分高下,都属于切题作文;能辩证地谈两种方式的,或侧重一种但能辩证地涉及另一种的比较,可归入一类(48分)上下浮动;从材料入题后,抛开材料,泛谈读书方法态度,为偏离题旨。 |